<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位于巴黎左岸的拉丁区有这样一座被市民视作“城市绿洲”的卢森堡公园(Jardin du Luxembourg),1610年5月14日,来自意大利佛罗伦萨的美第奇(Marie de medici)家族的公主玛丽·美第奇王后的丈夫、法国国王亨利四世遇刺身亡,而后,这位“巴黎第一寡妇”紧急着手欲助其年幼的儿子路易十三登上王位,碍于新王只有9岁,玛丽.美第奇王后不得不暂且摄政 … …,待一切大功告成后,玛丽王后因思乡情怯,便开启了一段巴黎最浪漫的园林传奇,以其故乡的一座叫“皮蒂宫”的建筑为蓝本,在巴黎左岸的中央区域打造出了一片绿色天地和梦幻花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主入口进入公园,穿过前庭区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大池塘,在数座雕塑和花坛的簇拥下,池塘中央竖立着一座美丽的大喷泉,远眺前方,是一条宽阔的梧桐大道,旁边是一座座带喷泉的精致小园景,边行边观,当形式各异的雕像呈现在眼前时,会令人感到惊讶甚至疑惑:这里是公园还是雕塑艺术博物馆? 穿行在美丽的花丛林间,不仅能目睹法兰西独特的几何式园林,也可以体验梧桐林荫道神秘的黄金分隔线,更会与几十位石雕女神不期而遇,包括希腊神话里的雅典娜到法兰西民族英雄贞德,从手持书卷的雨果之女到怀抱竖琴的缪斯女神······,在欧洲的近代历史中,从19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1871年 —1913年)的这段时期被人们称作是“美好年代”,各国的文化、艺术及生活方式等都在这段时期里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日臻成熟,而卢森堡公园内的这些雕塑也几乎创作于这个时间段,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座群雕是伫立在公园中央区域的“天文台喷泉”(Fontaine de l'Observatoire),喷泉下端是精美的青铜动物群像,中央圆台上有四个青铜裸体少女造形,共同顶起了一个象征地球四季轮回的圆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天文台喷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 (上图)让·安托万·华托(Jean Antoine Wattau 1684 — 1721)18世纪法国洛可可艺术代表性画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下左)工程师普雷(Frederic le Play)</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下中)德拉克罗瓦喷泉(Fontaine Delacroi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 (下右)卖面具的小伙子(le Marchaud de masques),小伙子脚下的面具分别为雨果、巴尔扎克、小仲马、德拉克罗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严格意义上讲,卢森堡公园内的自由女神雕像是安放在纽约自由岛上“自由女神铜像”的原始模型,1900年巴黎世博会闭幕时,雕塑家奥古斯特•巴托尔迪(Auguste Bartholdi)将这座铜像捐赠给了卢森堡宫博物馆,送往美国的“自由女神铜像”就是以它为蓝本打造而成的,自1906年起,自由女神原始雕像就一直耸立在卢森堡公园内供游客参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左上)菲狄亚斯(Phidias),古希腊著名雕塑家,其最著名的作品为雅典帕特神庙里的浮雕及12米高的青铜雕像“雅典娜神像”,前者体现了古希腊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完美结合,后者展现了雅典娜女神的优雅与威严。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右上)舍雷尔·凯斯纳纪念碑(Monum ent a Scheurer-kestner)</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左下)出处不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右下)阿基米德雕像(Archimede),每每提到这个名字,我就会想起一句箴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地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左下)乔治·桑(George Sand),19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欧洲女权主义的开山鼻祖,曾创作了两百多部作品,其男性化的穿着打扮在19世纪的法国社会中被视作惊世骇俗的行为,她的私生活非常前卫,曾与多位名人有过密切关系,特别是与肖邦的情人关系是当时巴黎文化圈的美谈,乔治·桑不仅在生活上给予肖邦无微不至的关怀,更在艺术上支持他的音乐创作,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性格差异和矛盾逐渐显现,在结束长达十年的恋人关系后,肖邦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不久便撒手人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右下)黛安娜·拉比奇“Diane a la Biche”。</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左上)幸福的一家“Bonheur ou Joies de la Famille”</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右上)尽管雕塑栩栩如生,但出处却不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左上)真理之口“Bouche de la verite”,这尊雕塑源于一个传说,谁若不说真话,它就会咬住那个人的手,它还有另外一个说法,只要将手放入“真理之口”,心中默念七遍情人的名字,此时如果手没有被咬,就代表你对这段爱情是真诚的,据说,离卢森堡公园不远“巴黎二大”的大学生情侣都会双双来到此地,检验各自对爱情真诚的测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 (右上) 西勒诺斯的胜利“Le triomphe de Silenus”,这是一则源自希腊的神话故事,当米达斯国王问及:对人类而言最美好的事情是什么?,西勒诺斯回答说:最好的事情是不要出生,次好的事情是立即死去,这也是虚无主义观点的象征,其核心论断就是:“存在的苦难远超欢愉,唯有不存在才能彻底解脱”(La souffrance de l'emporte sur la joie,seule l'absence peut soulager)。</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左下)一位诗人的抽象雕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右下)法国学术院院士何塞·玛丽亚·埃雷迪亚“Jose Maria Heredia”的雕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当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的喷泉、雕塑遇到了法兰西以中轴线为核心的几何图形园林时,一定会孕育出欧洲独特的“混血”美学现象,而卢森堡公园完美对称的中轴线划分的视觉效果不仅体现了次序与庄重的概念,也展示了王权至上的永恒主题!时至今日,卢森堡公园已然是巴黎民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人们惬意地沐浴在落日的美景里时,不仅可以领略到大自然馈赠的美好时光,更可以感受到法式慢生活给予人们的乐趣和绝佳体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回想当年,尽管笔者那时不在拉丁区校园上课,但每个星期五的下午我会趁来“索邦”图书馆”之际,先去离学校不太远的卢森堡公园里呆上一、两个小时,可以看一会书也可在温暖的阳光下发一会呆,亦或手捧纸杯咖啡,坐在公园的中央大水池旁,欣赏湖对岸卢森堡宫连同白云一起被倒影在清澈如镜水面上······,有时偶尔也会看到水池边的小孩子们用竹竿在拨弄着小帆船,此刻,我不禁会想起雨果在“悲惨世界”里对流浪儿的一番情节描述,他们也是用竹竿在水池边拨动与天鹅抢蛋糕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卢森堡公园内的雕像及故事何其之多,碍于篇幅,也只能在许多照片中挑选其中一小部分作介绍,尽管不太尽兴,但通过管中窥豹,能使各位美友大致了解巴黎民众的“户外客厅”——卢森堡公园的点滴轶事还是有所欣慰的!</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注1:本篇所采用的部分照片系由旅居巴黎的 Luoman老师拍摄、提供,谨致谢意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注2:拉丁区位于五区、六区之间,是巴黎著名的学府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行政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注3:本篇的背景音乐为轻音乐“爱只是一场梦”(Love is Just A Dream),由韩裔加拿大作曲家崔宰凤所创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5年4月8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