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号:3296298</p><p class="ql-block">文字/图片/编辑:军中小丫</p> <p class="ql-block"> 我的姥姥如果活着,应该有120多岁了。记忆中的姥姥身材娇小,身穿黑色大襟衣服,头发在脑后挽一发髻。早年姥姥的两个儿子也就是我大舅二舅闯关东都在东北落户,只有母亲和姥姥在老家相依为命。母亲婚后不久,父亲参军到了部队,母亲白天在奶奶家干活儿,吃饭睡觉还是回姥姥家。</p><p class="ql-block"> 1970年2月,母亲抱着六个多月的哥哥随军来到山东省益都县(现青州市)大马山驻地和父亲团聚,结束了长达11年之久的两地分居生活。当时的部队刚从烟台福山移防到益都大马山,吃住行各方面条件都比较艰苦,在部队又有了我和弟弟。姥姥那时候生活还能自理,在老家白天帮远亲近邻们照看孩子,晚上她看大的孩子们再去和她作伴。</p> <p class="ql-block"> 几年后,不放心姥姥一个人在老家的父母把姥姥接到了部队和我们一起生活。刚到部队的姥姥还能帮母亲做些家务,比如做饭,带孩子等。姥姥很要强,她不愿麻烦我们,上厕所总是拄着拐杖惦着小脚小心翼翼自己去我家西边的公厕,父母看到总是喊我们扶着姥姥。有一次姥姥去厕所返回时,在上台阶处不小心摔倒,致股骨头骨折。父母为姥姥看医生找偏方,贴了一段时间膏药治疗,姥姥病情有所好转,能下地扶着床沿活动,可能是伤口未痊愈的原因,后来姥姥就不下地了,一直在床上坐着或者躺着。</p> <p class="ql-block"> 姥姥摔伤后,由于父母上班,哥哥上学,弟弟还小,为姥姥端屎端尿的任务就落在了我的肩上。我从此再没去幼儿园,专门在家照顾姥姥。六七岁正是贪玩的年纪,记得有一次我出去玩回家晚了,姥姥着急上厕所,自己又没办法解决,哭红了眼睛。我心里特别难受,从此再没有因为贪玩耽误过伺候姥姥。</p><p class="ql-block"> 照顾姥姥的日子,常听姥姥唠家常。姥姥说她一共生了十多个孩子,那个年代缺吃少穿,有病没钱医治,有的孩子一岁左右就夭折了;有的活到五六岁;最大的是我的大姨,因为国民党抓壮丁,姨夫跑回家藏在箱子里,国民党走后,23岁的大姨吓得生病丢下只有三岁的孩子离世。姥姥最后只剩下我的两个舅舅和母亲三个孩子。母亲是姥姥最小的孩子,有母亲的时候姥姥已经40多岁了,所以给母亲取乳名“亲子”。</p> <p class="ql-block"> 在部队住时,我们家两个卧室,父母、弟弟住里屋,我和哥哥、姥姥住外屋。父亲担心外屋开门有风,就把床的两侧和上面都用木板钉起来,这样既能挡风,木板上面还能放些姥姥的营养品和零食。有一次我饿了,想拿上面的桃酥吃,又够不到,我就在床前搬个大椅子,在大椅子上面放个小椅子,小椅子上面再放上一个小凳子,我爬上椅子登上凳子,紧紧抓着床板,想拿桃酥,结果桃酥还没拿到,人就摔了下来,椅子凳子也跟着噼里啪啦砸了下来,幸好摔倒在床上,人没事。这可把姥姥吓坏了,急忙问我摔到哪里没有?我说没事。父亲下班回来,姥姥让父亲把东西拿下来,别放那么高了。其实父亲放得高也是不想让我们随便吃,好东西要留给姥姥吃。</p> <p class="ql-block"> 还记得我七八岁的时候,一个商贩挑着担子,来到部队家属区,卖些纱巾、纱裙等小女孩用品,我喜欢的不得了。我当时既想要黄色的纱裙子,又想要玫红色的纱巾。母亲让我二选一。我纠结着,不知该选哪个?这时姥姥说了,让母亲给我买一样,她给我买一样。就这样纱巾和纱裙我同时拥有了,心里别提多开心了。姥姥当时的钱都是两个舅舅从东北寄给她的,姥姥平时不舍得花,为了我姥姥却慷慨解囊。纱巾至今还在我的抽屉里珍藏着,虽已破旧,我却舍不得丢弃,它承载着姥姥和母亲两代人对我的爱。</p> <p class="ql-block"> 1979年冬天,姥姥在益都大马山我们家安详的走了,享年83岁。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姥姥离开我们已经46年了,但她温暖善良、助人为乐的品质时刻影响着我。在这里我想告诉姥姥,虽然您的女儿患阿尔兹海默症16年了,我们没有让她受委屈,我们把父母照顾得很好,很周到。亲爱的姥姥,您放心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