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王兰生<div><br></div><div>集邮研究,怡情益智。以下邮品均为作者藏品。</div> 版铭是指印在全张邮票的纸边上的与邮票相关的各种文字、标记及图形,也称边铭。包括厂铭、版号、日期铭、工号铭、色标、刷色梯尺、规矩线等。版铭的内容十分丰富,通过版铭可以分辨出邮票的版式,反映着一个国家的邮票设计生产工艺水平。<div><br></div> 狭义仅指厂铭,广义兼指版号、日期铭、工铭、信息记号、色标、刷色梯尺,以及有关印制发行的其他图文,也可包括中心线、十字对准线;按形式可分为文字铭、数字铭、符号铭等。但不包括并非来自邮票印制的各种字符。<div><br></div> 凭借版号可以推断邮票在全国的流向,凭借版号的数字位数可以判断邮票的发行数量,特别是对于外国邮票,这个信息更重要。边纸文案、文字是专题邮集的有效信息。<div><br></div> 厂铭的存在不仅增加了邮票的独特性,还为集邮者提供了一种验证真伪和追溯历史的方法。<div><br></div> 在整版邮票的边纸上,通常会印有邮票厂的名称,这个名称也被称为厂铭。每一版邮票中,只有一张邮票上带有版铭,这也是它珍贵的原因之一。<div><br></div> 由于这种特殊的属性,带有厂铭的邮票比普通邮票具有更高的收藏价值,因此吸引了许多集邮爱好者的关注。<div><br></div> 每一家邮票厂都有其独特的印刷技术,这些技术在邮票上留下了独特的痕迹。因此,厂铭不仅是邮票生产地的标识,也是邮票历史和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div><br></div> 每一张带有厂铭文的邮票都成为了一个独特的艺术品,它们不仅是邮票收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邮票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div><br></div> 许多资深的集邮者都会专门收集带有厂铭的邮票,因为这些邮票不仅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还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div><br></div> 厂铭的存在也使得邮票收藏变得更加有趣和多样化。每一张带有铭文的邮票都有其独特的故事,这使得集邮成为了一种既有趣又充满挑战的爱好。<div><br></div> 对于许多集邮者来说,收集带有厂铭的邮票不仅仅是为了增加收藏的价值,更是为了探寻这些邮票背后的历史和故事。<div><br></div> 厂铭的存在,不仅为邮票增添了更多的收藏价值,也为邮票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每一枚带有铭文的邮票都是邮票历史的一部分,记录了邮票生产和发行的历史,也反映了邮票生产工艺的进步。<div><br></div> 对于研究者来说,这些带有铭文的邮票是研究邮票历史和工艺的重要资料。<div><br></div> 在集邮的过程中遇到过不少有“厂铭情结”的邮友,即热衷于收集带有厂铭的邮票。而带有厂铭的邮票往往收藏难度很高,价格很多时候也比裸票更贵。<div><br></div> <div><br></div><div>这些存留有标记的票边可并非无用,它们是邮票原始档案的一个组成部分。懂行的集邮爱好者,可以通过对这些标记的分析、研究,从而确定某些邮票的版次和印制情况。因此,票边也被称为“邮票的原始档案”。它上面真实记录的各种标记和数据,既是研究邮票的版式、印次、刷色等内容的重要资料,也是辨别邮票真伪的参考依据。<br><div><br></div></div> 对于集邮爱好者来说,深入了解和研究这些因素是提高收藏水平和投资收益的关键。<div><br></div> 除了厂铭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会影响老邮票的价值。例如,一些老邮票的存世量极低,成为了收藏家们追逐的珍品;一些老邮票由于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一些老邮票由于其精美的设计和印刷工艺,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div><br></div> 邮票作为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艺术形式,其价值不仅仅在于金钱方面,更在于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的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这些珍贵的老邮票资源,让其在传承中发扬光大。<div><br></div> 以后我们收藏邮票时,要尽量收藏带版铭的邮票。带厂铭的邮票可以帮助我们研究邮票版式和邮票印刷的重要依据,也可以提高邮票的价值。<br><div><br></div> <br>检验成品号是在邮局在全张某个角上,用号码机手工打印上的一组大号阿拉伯数字。由5位数字组成,其中前2位号数为工号,后3位是成品顺序号;成品顺序号标志着所包装的成包邮局全张的数量及顺序。它的作用是表示某一成品包内所含邮票全张的数量和顺序,便于邮局分发和计数。通常而言,这种检验成品号多为蓝色或黑色。<div><br></div> <div>色标,它是表示邮票刷色层次、制版印刷时检验刷色用的标记,每用一种颜色,刷一个色标。一般分为梯尺、全色标。</div><div><br></div> <div>色标是邮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邮票的收藏和投资价值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些老邮票的色标由于其特殊的印刷工艺和历史背景,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投资潜力。<br></div><div><br></div> 邮票边纸一般都印有等各种标记,具备一定的邮政意义是不争的事实。<div><br></div> 全色标,是指将所采用的全部颜色采用相同形状(或不同形状)印在邮票边纸上,常用形状有圆点、粗短线、梅花型,近期有不同形状的全色标。<br><br> 一种邮票一般都有几种刷色,就有几种色标,色标表示出多少层次,也就是邮票能分出多少层来。 它一般用来检查印版质量的一种标记。色标分色层次越多,说明印刷越精细,效果也越好。<div><br></div> 集邮者常可以利用它在全张边纸上的形状、颜色、位置等,分辨邮票的不同印版。<div><br></div> 千万别把邮票边纸看成是无用的附作物,其实它是邮票的贵重附属物。<div><br></div> <div><br></div> 稍微有点经验的集邮爱好者,一般不会轻易撕掉印有铭记的票边。<div><br></div> 邮票是知识的窗口,邮票边纸同样有许许多多的学问,它最大的价值是集邮的实用性。<div><br></div> 票边是“邮票的原始档案”。它翔实地记录了邮票“出生”过程中各种标记和数据,既是研究邮票的版式、印次、刷色等内容的重要资料。 规矩线,也称”十字对准线“、”导线“以及”套色对位线“。它是用来检验和保证邮票在套印时准确无误的一种标记,你可以把他当作一种辅助线。常在邮票边纸上用“十”字型、“┛”型、“一”型的线条表示。<div><br></div> <div>印有各种图案、花饰、文字、标志的边纸衬托了邮票的外在美。<br></div><div><br></div> 带厂铭的JT票受到了新进集邮者的热捧,些发烧友甚至以收集“JT厂铭大全”作为终极目标,但是有一些厂铭票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非常珍贵。<div><br></div> <div><br></div><div>随着邮票市场的不断发展,老纪特、文革、编号票、JT票等老票版块的价值逐渐显现,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和收藏家的关注。其中,带有厂铭的JT票尤为受欢迎。不过,有些厂铭票是极为稀有的,被称为“厂铭十珍”。<br><div><br></div></div> JT邮票厂铭十珍邮票:<br><br><br>第一位:1977年发行 J12《纪念刘胡兰烈士英勇就义三十周年》<br>点评:十珍之首——J12《刘胡兰》。3-2“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全清厂铭稀缺,其3-1、3-3偶有印不全的。刘胡兰的第二枚厂铭票一直以来都是可遇不可求,因此其第一地位从未动摇(据说厂铭颜色是红色或银色的)。 第二位:1983年发行 J94《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r>点评:J94《六届人大》。其中2-1的厂铭票较常见,清晰度30%到80%不等;而国歌2-2厂铭几乎不可见。其存世量估计比刘胡兰还少,但是因为其不在74-82范围之内,而且邮票题材不如《石林》和《宫灯》好,所以有人会把它排到“厂铭十珍”榜第四位。<br><br><br>第三位:1981年发行 T60《宫灯》<br>点评:T60《宫灯》从整体性也是很难配齐的,有三枚稀缺,分别是蓝20分黄8分和紫4分,蓝20分最缺,黄8分次之。蓝20分的清晰度一般在50%-70%左右。<div><br></div> 第四位:1980年发行 T49《邮政运输》<br>点评:T49《邮政运输》。其实邮政运输的4-1整体上来看比《宫灯》、《石林》都要少,但是因为邮政运输仅缺4-1的一枚,所以整套全厂铭配齐的难度要比《宫灯》和《石林》小,4-1的清晰度平均在60%。<div><br></div> 邮政运输的4-1,邮政运输是中国第一套磷光邮票。2分邮票使用较少,是邮政运输整套票中的筋票,也就是说稀缺票,更何况是中国第一套磷光邮票。这是我在杭州“二百大古玩市场”花几元钱买到手的2分连票,玩收藏有时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div><br></div> 第五位:1981年发行 T64《石林》<br>点评:T64《石林》。石林主要是5-3和5-4的最缺,5-2也不太好配,这也是石林可以排名靠前的原因。平均清晰度在70%左右。<br><br><br>第六位:1977年发行 J17《罗马尼亚独立一百周年》<br>点评:J17《罗马尼亚独立一百周年》。这套缺的是(3-1)8分的红色和(3-3)20分的黑色厂铭(其中8分最缺,20分次之),第二枚粉红色厂铭几乎每版都有。20分的清晰厂铭比8分要少,但是带厂铭的情况则要比8分多。平均清晰度在50%左右。 第七位:1979年发行 T35《金鸡》<br>点评:T35《金鸡》主要缺3-3的45分,厂铭清晰的较少见到。 第八位:1980年发行 J6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绘画展览纪念》<br>点评:J60《教科文》主要缺清晰的3-3骆驼图带厂铭。第一枚(3-1)厂铭颜色是铁红色,第二枚(3-2)是蓝色的,第三枚(3-3)是铁红色的。全清的厂铭还是非常少见的。<br><br><br>第九位:1981年发行 T62《中国陶瓷-磁州窑系》<br>点评:T62《陶瓷》。陶瓷4分天生没有厂铭。最缺的10分厂铭是团状的,有点类似造假的厂铭,用60倍放大镜看,可以辨出真假,但是10分厂铭在市场可以找到全清的,很难得,60分全清的厂铭比较缺则几乎见不到。 第十位:1978年发行 T30《药用植物》<br>点评:T30《黑草药》主要缺第二枚曼陀罗,带清晰厂铭的很少见。<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