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12日 太湖明珠之惠山古镇2025年4月6日

仁者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第一日 3月20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无锡惠山古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5年3月19日夜,我们开启了江南12日游。3月20日中午到达无锡站,表侄开车接上我们,径直游览惠山古镇。离开秦皇岛时,柳树还没有抽芽,大地依旧枯黄。车过徐州后可见小片的油菜花从车窗掠过, 葱绿的稻田也扑面而来。踏入惠山古镇如同进入世外桃源,绿树遮盖碧水,古色古香的建筑簇拥水的两旁,又有彩灯花饰装点树木和建筑,古典美与现代科技把古镇打造得花枝招展,平静的心绪顿时被盎然春意鼓动起来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古镇街市浏览一番后,表侄带我们到一家正宗的无锡特色餐厅吃小笼包。小笼包上来了,薄薄的皮,隐约可见里面的肉馅。小心弄破一个洞小口,一股汤汁瞬间流出来了,尝一尝汤汁,淡香微甜,挺可人的。馅是肉的,团得不松也不紧,口感细腻,香糯。无锡名吃小笼包,不虚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饭后游览寄畅园。惠山古镇景区由原锡惠公园和惠山老街合并而成,划分为‌文物古迹区‌、‌锡惠名胜区‌、‌历史文化街区‌和‌山林保护区‌四大游览区,集祠堂文化、园林艺术、泥人文化、运河文化等于一体。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文物古迹区位于惠山古镇景区西北部。主要景点有寄畅园、惠山寺、天下第二泉、愚公谷遗址、二泉书院、云起楼、听松石床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寄畅园,又名凤谷行窝、凤谷山庄、秦园,在惠山东麓,毗邻惠山寺。始建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兴盛于明万历至清康乾年间,是无锡市唯一的明代古典园林,与瞻园、留园、拙政园并称江南四大名园。寄畅园面积15亩 ,秦祠所属。秦氏,即北宋词人秦观家族,他的后人也很发达,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秦邦宪也是其后裔,无锡有秦邦宪的故园。寄畅园的名字来自王羲之的诗句:“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凤谷行窝”,的名字也有讲究。明正德年间,秦观的后裔秦金购得惠山寺僧舍“沤寓房”改建成私家花园。秦金号凤山,因园林位于惠山(古称龙山)余脉的山谷中,故以“风谷”命名,既暗含园主自号,又隐瑜“凤栖龙山”的风水意象。“行窝”就是隐居的寓所,与皇家“行宫”相区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寄畅园现有景点包括门厅,康熙、乾隆御题“山色溪光”、“玉戛金摐”法帖碑廊,凤谷行窝、碑墙、九狮台、八音涧,梅亭、嘉树堂、涵碧亭、凌虚阁、卧云堂、介如峰刻石及碑亭等28景。有碑刻244方,百年以上挂牌古树名木12棵。因为时间有限,无法一一细看。尽管如此,园内雕廊画栋、斗拱飞檐、太湖石山、粉墙黛瓦、小桥流水、古木参天,曲径通幽,足以令人陶醉于古代园林艺术氛围之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出了寄畅园再入惠山古寺。经马老先生提醒,仔细观赏了古寺门前的经幢,两座分别建于唐乾符三年(876年)和宋熙宁三年(1070年),一个叫“唐陀罗尼经幢”,另一个叫“宋大白伞盖神咒幢”,屹立千年仍从容面对历代兴衰。‌惠山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是古镇内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寺内有古银杏树陪伴古老的佛寺,寺墙娟写着祝福的话语,契合人们祈祷幸福安康的愿望。</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b style="font-size:22px;">佛寺后面的景致顺着山势逐步展开,逶迤攀升的长廊和波浪起伏的围墙呼应。站在高处古建筑的屋顶尽收眼底,园林美景变幻一个角度呼唤着我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此应该关注一下“天下第二泉”‌,它在山腰处。我们都知晓阿炳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它果然与这里的二泉有直接的关联。一方池围拢碧水清澈,正中一龙头不断吐出甘泉,水量不大却日夜不息。何为二泉,第一泉又是谁?唐代茶圣陆羽在其著作《茶经》中,将庐山谷帘泉评为“天下第一泉”。陆羽遍游名山大川,品尝各地泉水,根据品茶口感确定泉水的品质。惠山泉为“天下第二泉”,湖北蕲水兰溪泉为“天下第三泉”。‌唐代著名品茶专家刘伯刍分全国泉水为七等,认为镇江金山下的中泠泉第一,后来乾隆将济南趵突泉封为“天下第一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走出惠山寺,重返古镇街市,同样被厚重的历史深邃感强烈冲击着。古镇由秦园街、绣嶂街和上、下河塘围拢而成,散布者大约108个古祠堂,有70多个不同姓氏的祭祀人物,古镇真是一个钟灵毓秀的宝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张中丞庙,祭祀着唐代抗击安史之乱名将张巡;马文肃公祠祭祀着第一个为大明王朝殉节的官员;范仲淹的后人迁址无锡,他的后人为他在此修建了范文正公祠;张明公祠主人是宋代理学家张载,他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至今仍掷地有声。二戴夫子祠祭祀的是2000多年前周王朝宋国第11代、22代君主;钱武肃王祠祭祀的是吴越国王钱镠,他的后裔钱钟书、钱学森都是无锡人。吕东来先生祠是他的族祠,吕东来又称吕祖谦,是与朱熹齐名的南宋理学、文学大家,倡导学以致用的治学理念。祠堂高大,满是徽派建筑风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们在街墙看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诗句,诗人李绅在无锡为官,六岁丧父的遭遇让他备尝生活艰辛,僧人照顾才立命成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范文正公祠是祭祀范仲淹的祠堂,范仲淹本不是无锡人,他的后人到无锡做官,在此为他修建了祠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耳熟能详,他的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深得人心,我们入祠拜见瞻仰,讨一份灵光,开一分眼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古镇还有几座牌坊,其中人杰地灵牌坊是纪念一位明朝学官邹迪光的。他公正廉明,举才任贤,深得学子拥戴,大家集资为他修筑此牌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五里香塍牌坊在五里街上,五里街又叫绮塍街,每逢春日街边桃红柳绿,游人有“踏花归,鞋底香”美誉。此街有惠山文化展示馆,曾是徐孺子先生祠。该祠是清代道光年间徐孺子后裔奉檄修建的,他们在无锡为官,以此彰显祖上风光。徐孺子本是江西南昌人,王勃《滕王阁序》写道:“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徐孺子是不肯为官的高雅儒士,受到陈蕃的礼遇,礼贤下士传为佳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走在古镇里如同在露天的历史博物馆徜徉,每座祠堂都在讲述一段历史故事,赞颂着一个传奇人物,每座门楼、牌坊、碑石都记录着前行的足迹。河塘是大运河的分支,缓缓流动着民族的血脉,昔日的沉重,今天的辉煌。无锡这颗太湖明珠在惠山古镇闪烁着璀璨的光辉。</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