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首届明师班 于艳霞</p> <p class="ql-block"> 乙巳蛇年之初,我们被诸多“爆炸性”信息包围。跨界 AI领域,DeeSeep 横空出世、2025年春晚舞台上,人形机器人惊艳亮相、电影《哪吒2》票房直冲全球电影之巅,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新信息、新知识如潮水般每日冲刷者我们的头脑。我多次与DeepSeek交流互动、走进影院感受“哪吒2”的震撼,也对其背后的创始人产生好奇。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凭借对理想的执着和深度求索,在全球AI市场掀起波澜;春晚人形机器人来自宇树科技,创始人是90后王兴兴,坚守热爱,让宇树科技力在全球崭露头角;《哪吒2》导演饺子,没有专业的成长背景和家族助力,半路转行自学动画,却能在“电影寒冬”中为世人带来震撼佳作。他们的成功,源于作为理想主义者的坚持,更源于心中那份不变的热爱与信念。</p> <p class="ql-block"> 春节期间,我有幸与陶新华博士进行线上访谈,陶博士从家庭教育、学校管理、个人成长等多个维度,给予我全面的指导,并提出宝贵建议,导师让我结合自身经历与工作,谈谈自己的教育信念。那一刻,我脑海中迅速浮现出最契合自己的答案-扎根乡村教育,引领师生焕发生命的光彩,成为改良乡村教育的实践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初遇挑战,根植信念之种</p> <p class="ql-block"> 2021年9月,我告别熟悉的北疆草原,怀揣着对乡村教育的美好憧憬,踏上南国海南的土地。初到翰林镇,眼前的景象让她心中五味杂陈:破旧的校园、光脚奔跑的孩子、无序的课堂……这一切与我心中的教育理想相去甚远,但正是这份挑战,点燃了我内心的坚定与决心。</p> <p class="ql-block"> 面对基础薄弱、资源匮乏的乡村小学,我没有丝毫退缩的余地,唯有迎难而上。我深知,教育是一项需要深耕细作的伟大事业,而信念则是支撑我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源。于是,我深入这片土地,走进翰林镇的每一个村落,去感受当地独特的的生态环境和淳朴民风,追寻翰林师生的成长背景。最终,后岭村的“亚洲榕树王”深深吸引了我,在参天的榕树下我感受到一种无形却强大的力量-榕树顽强的生命力,于是将“榕树精神”融入学校文化。</p> <p class="ql-block"> “榕树,根深叶茂,生生不息。”是我所追求的教育精神;并提出了“榕林、融情、容天下”的学校精神,旨在培养像榕树一样坚韧不拔、包容并蓄的学生。同时,秉承“让师生焕发生命的光彩”的办学目标,为翰林镇实验小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信念根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以书为媒,共筑梦想之桥</p> <p class="ql-block"> 翰林镇实验小学是定安教育的新生力量,2021年9月将6所村小整合到沐塘小学校址集中办学,正式成立。建校初期,师生大多来自周边村小,教师结构复杂、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学生基础较为薄弱。面对这一现状,我逐步建构“新带老 老促新”教师成长梯队,从推动教师读书开始,通过新老教师结对、共读共写等方式,引导教师们在书香中提升自我,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随之采用多元方式引领学生加入“榕林阅读”的行列。</p> <p class="ql-block"> 三年多,我曾遭遇过家长、教师、同行以及社会的诸多质疑,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在“阅读”上投入大量精力,但这些质疑并未动摇我的信念,我始终坚持阅读,坚持探索“改良”乡村学校师生成长路径。教师共读、师生共读、亲子共读……以“读”促教、以“读”促学、以“读”提质;我相信“相信”的力量,更坚信“阅读”的力量,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教学质量实现“质”变,学生习惯发生“蜕”变,家长队伍出现“蝶”变,社会影响产生“骤变”。投身乡村教育三年半,我连续三年荣获定安县优秀校长殊荣,入选中国山区优秀校长,多次在海南省、定安县做专题报告,并在全县教育质量现场会、教育质量提升部署会、书香校园推进会等活动中做经验交流,以实践与深耕擦亮翰林镇实验小学的“榕林”品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以新而径,绽放生命之花</p> <p class="ql-block"> 学校的发展是有规律的,2023年,快速成长的翰林镇实验小学迎来了第一个瓶颈期。也正是在这个阶段,我有幸加入苏州大学“新教育基金”首届明师班,与新教育“邂逅”、跟随教育界的精英导师学习、与全国各地优秀的小伙伴同行,每年两次线下集中培训、每周一次线上共读共赏,在共读、共写、共享、共赏的过程中,我自己也在悄然成长。回到学校后,我复刻明师班的成长模式,建立了“榕林教师成长共同体”,带动教师共读共写共享,以新教育“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三专模式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目共睹,学校的发展也得到广泛认可,翰林镇实验小学也顺利度过了瓶颈期;我与榕林教师团队追寻新教育理念,营造书香校园、缔造完美教室、推进每月一事,以新教育为径,全力打造“新榕林”。2024年7月,我校正式加入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分会成员单位;2024年12月,我校承办定安县小学教育质量提升现场会,向全县教育人展示了新教育引领下新榕林的成长样态;2025年3月,翰林镇实验小学列入新教育童书馆”2025年第一批项目校,学校将以新教育、新榕林为引擎,撬动定安乡村教育整体发展。</p> <p class="ql-block"> 朱永新老师对“新教育人”是这样定位的:“新教育人是一个纯粹的人,是一个为了理想而活着的人,是为了帮助人类不断地走向崇高从而也让自己不断走向崇高的人。新教育人,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他知道他的每一份付出,都会悄悄影响世界,他知道一个世界,需要一群擦亮星星的人。”追随新教育的我,同为理想主义者,我努力成为乡村教育的“擦星人”,不仅要“改良”定安县翰林镇实验小学,更愿将新教育的种子播撒所有乡村,改善乡村教育的生态,努力让乡村教育办出特色、办出品质。</p> <p class="ql-block"> 扎根乡土,立足平凡,创造不凡。从北疆草原到南国小岛,我的教育信念如同一棵榕树,深深扎根于乡土,枝繁叶茂,生生不息。2025年,是我坚守投身乡村教育的第四个年头,“改良”乡村教育是我坚定不移的信念,成为乡村教育的“擦星人”是我矢志不渝的理想。我将继续坚守这份热爱与执着,铭记陶新华博士“积小成 汇大成”的教诲,努力朝向明日、明亮、明白之师,固新教育之“心”、守新教育之“行”、践新教育之“信”、享新教育之“幸”、成新教育之“星”、创新教育之“新”,为中国式现代化未来乡村教育挺膺担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于艳霞</p><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