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已久的记忆(中) ——记疫情期间居家隔离的那个月

西安博思特Lily

<p class="ql-block">题记:2021年12月19日~2022年1月19日,整整一个月,是最难忘又让人胆战心惊的一个月。因为那时疫情竟然出现在自己身边,听说有人突然被隔离,有业主家里突然被封,一时间紧张的空气弥漫开来,甚至说话都要悄悄的,避免传染。那个月,除了做核酸出门,其余时间就是待在家里,或变着花样做吃的,或蒙头大睡不起床,偶尔也彻夜不睡学画画,最主要地还是用手机写日记。但当时因为情况复杂,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家人提醒我不敢发到网上。岁月如梭,转瞬即逝,不曾想这一放,竟然就是三年之久!忙忙碌碌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如今手机里的储存量增大,以至于储存空间变小,手机总是卡顿。今日突然想起来,这些尘封已久的日记,也该见光了。</p> <p class="ql-block"><b>2021年12月31日(居家隔离第十三天)</b></p><p class="ql-block">29号晚上,政府给小区11和15号楼的业主免费发了一篮子蔬菜,也算是把温暖送到了人们心里。就像我同学说的,“好激动呀!”30号晚上,听说四号楼,12号楼,也都相继收到了政府发放的蔬菜。晚间,微群里大家相互猜测,也应该送给我们吧,毕竟我们也宅家十多天了。但晚上零时,群里又说不发了。31号晨起,我心想菜篮子应该由老公领回来了吧。可是起床后屋里一看,啥也没有,空欢喜一场。</p><p class="ql-block">其实,对于这件事,政府发放的蔬菜,是对人民的关心,说明政府明白大家宅家的疾苦,生活的物质保障得不到补给。但相对于政府为防疫防控做出的贡献来说,那是更大的事。即便不发蔬菜,我们也能理解政府的不容易。连日来,医护人员,政府机关干部,小区保安,还有各条战线上奔赴在一线的大白们,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与病毒殊死搏斗,与时间赛跑。他们都是勇士,都是可敬之人。</p><p class="ql-block">最近一段时间,也许是因为耳睹目染了众多书画老师的书画创作,引起了自己对画画的更加喜爱。以至于做梦都在画画。</p><p class="ql-block">31号下午照例下楼进行核酸检测。今天不再以家庭为单位了,而是一人一查,排队时相隔两米。在检测点,有个大白拿着话筒,特别严肃地提醒大家注意事项,又比较幽默地说到,“不要给我说,你们是一家子。一家子也不能挨着,间隔两米的距离。”晚间,看微群大家都在转发元旦祝福的话语、视频等等,我就想也得有个祝福吧。最后决定还是画梅花和竹子图。梅花,在大雪中开放,人称“傲雪迎春”。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寓意着一种精神,一种在困难面前坚强面对的决心。竹报平安,预祝大家健康平安。在这个特殊时期,尤其我们西安的防疫防控形势还比较严峻,封城已经九天了,我们宅家都已经14天了。希望自己的画能代表我们博思特全体师生的心声,把我们的祝福送给所有中国人,尤其正在经受考验的西安人。</p><p class="ql-block">晚间,女儿信息要寄东西来。由于当前西安情况不乐观,还在封城时期,外界的物品估计进不来。包括女儿说的蔬菜。心里不由得伤心,鼻子一酸,眼睛都有些湿润。感觉有些委屈。尽管女儿走的是自己的路,但毕竟离得远,还是放心不下。尽管经常不甚联系,但晚上的几个字也说明她的心里还是牵挂着爸妈的,只是没有太多的言语而已。该放下的就放下,路自己选择,就坚强地走下去。无论何时,咱家的门都给你开着。</p><p class="ql-block">还有一事有些牵挂。晚间有人说11号楼出外隔离,但不知道真与假。我在多次发信息给同学,他都没有回复。不知道是忙还是睡了?又或者正如有人说的那样?但也应该是二单元,不应该是他们一单元?希望一切都好!保重!喝的水有点少了,上厕所忒费劲,竟然弄得头盖子都疼。以后还是要加强锻炼,并多喝水。快四点了,睡觉!</p> <p class="ql-block"><b>2022年1月2日(居家隔离第十五天)</b></p><p class="ql-block">困难之时方显人间大爱(随笔一篇)</p><p class="ql-block"> 2022年元旦如约而至,只是这个元旦不同寻常。从12月23日零时西安封城以来,暂停键就启动了。除了奋战在防疫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政府官员、党员干部、还有千千万万志愿者,大家又进入了如同2020年年末那般宅家的模式。不同的是,当年的宅家是为了防止病毒的感染,而今年的宅家是为了与病毒殊死搏斗、争取早日清零的目标。因为,今年的病毒就在你我他的身边,形势非常严峻。</p><p class="ql-block">往年的今日,大街小巷红旗迎风飘扬,车水马龙,人流涌动。孩子们欢歌笑语组织文艺联欢演出,各个文艺团体也不会落下,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表达庆元旦的喜悦心情,各行战线的民众也都不闲着,尤其抖音盛行的时代,海量的短视频看得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热闹的氛围渲染了全国民众的心窗。</p><p class="ql-block"> 而今年的元旦,满眼都是寂静无声空荡荡的大街小巷,满眼都是白衣天使们忙碌检测核算的身影,听到的大都是志愿者们提醒人们注意防护的嘶哑呼声。朋友圈和抖音里,更多的也是人们感恩感谢党和政府的关爱话题,还有暖心暖胃的爱心蔬菜和水果。</p><p class="ql-block"> 困难时期方显人间大爱。受疫情影响,西安这座十三朝的古都,也不得不按下了暂停键。有道是:封了一座城,护了一个国。西安人民在灾难来临之时,把困难就给了自己,把方便给了他人,这种大爱胸怀值得全国人民赞颂。</p><p class="ql-block"> 大爱精神无处不在。就拿人们建的网络微群来说,所有的群主都打开大门,欢迎各种各样所需的友友们进群。卖菜的买菜的,卖水果的买水果的,海鲜商贩,米面油老板,一股脑涌进众多的微群。各求所需,来尽可能地保障大家的生活所需。此时此刻,没有一个群主提示大家不要发与该群无关的话题,守望相助,互报平安,成了互动的主要话题。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首歌唱出了大家的心声,也把这种大爱精神传承。</p><p class="ql-block"> 生命至上,举国同心!尊重科学,命运与共!凝心聚力,共克时艰!西安加油!抗疫必胜!</p> <p class="ql-block"><b>2022年1月3日(居家隔离第十六天) </b></p><p class="ql-block">昨天(1月2日)上午11点左右白衣天使上门核酸检测,今天(1月3日)下午两点多楼下大白喊话“下楼去做”。自从元旦前夜听说11号楼二单元集体出去隔离,(但都只是私下听说,今从鹿丁联老师的《抗疫小区记事》才确定了此消息的真实性))昨天又在网上看到有关中央督察组进驻西安、并下发了4号清零的命令,间或又看到了一些被拉出去集体隔离人员遇到的生活困境,心里着实不安,还有些心酸。</p><p class="ql-block">十多天的居家隔离,除了下楼做核酸来回爬楼梯之外,便是在家里一亩三分地活动。前些日子除了画画练字,最牵挂的还是资格证的面试课程,所以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我都忙忙碌碌的,晚上熬夜的习惯总是还不了。</p><p class="ql-block">元旦晨起,得知由于西安疫情教资面试延迟的消息,我突然感觉轻松了许多。接下来暂时就不用加班加点准备考试了,该花画画就画画,还看书就看书,想睡觉也没人拽,完全成了自由散漫之人。就像昨晚抱着一本小说又看到凌晨两三点,或坐桌前,或爬沙发上,又或坐到地板上,总之这个生物钟成了“顽疾”,早上醒来十点多,晚上睡觉凌晨时分。</p><p class="ql-block"> 正常的生活轨迹,对大多数人来说,现在都是手机不离手,眼睛不离机。尤其在这个特殊时期(西安封城23号零时),大家更是抱着手机关心着、担忧着、牵挂着身边人的安全问题。尽管起不了作用,但就是不由人,还是看了再看,看了还想看,看过了随之乐,随之忧,随之无眠。</p><p class="ql-block"> 打开电脑,本想写篇读后感,都已经开了头,可不经意间又在手机里看到一个在终南山住山的小伙子直播。这一看不要紧,竟然因为好奇,一口气几乎看完了他两年多住山的抖音视频。原来世间还有这么一帮人,离开家,一人独居深山,过着清贫的生活。有人为了脱离凡尘,有人为了自己的追求。尽管生活条件苦了许多,但他们自己却感觉内心是那么的充实。不孤独不寂寞,有种陶渊明笔下室外桃源的美好享受。</p><p class="ql-block">终南山一年四季美丽的风景,在这位“小胡子七哥”的镜头下,淋漓尽致地展示在世人面前。尤其这段时间山上的雪景更是美如画,似乎把人们一下子带到了曾经看过的电视剧《雪山飞狐》的情景中。</p><p class="ql-block"> 但不同的是,小胡子七哥没有脱离凡尘,虽然身居深山,却时时刻刻与外界沟通联系着,他不间断地直播就已经把自己的经历和看到的美景逐一分享出来,分享给粉丝们。且不说他靠什么维持生活补给,单从他用自己的手机镜头,或者无人机拍摄的画面,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足可以看出他是个大爱之人。因为,我们都要尊重他,我们也很敬重他。还有他每次去看那些隐士,或者道长,也都买了好多礼物免费送给他们。 </p><p class="ql-block">当夜幕降临、不远处的彩虹桥散发出色彩斑斓的霓虹灯时,我总是不由自主地站在窗前,靠近玻璃望向左前方那栋11号楼,看11号楼的灯光亮着没,因为只要亮着,我心里就踏实了,因为亮着就说明那里的住户安全着,我的同学也是安全的。心里或多或少能安静一下。尽管这两天几乎没有收到他聊天的信息,但灯亮着就知道他是因为忙而没有回复我这个话唠罢了。无论怎样,我都在你的不远处,陪你一起度过艰难困苦的这段日子。让我们一起加油,期待解封的那一天!加油!</p><p class="ql-block"> 似乎习惯了留下一些笔迹,关于这个特殊时期一路走过的心路历程,否则感觉心里空空的,好像没有了存在感。就让这小小的笔头再辛苦一段时间,待到解封的那天再好好休息吧。明天的读后感只好再继续了,此时此刻该休息了。(20220103晚00:51)</p> <p class="ql-block"><b>2022年1月7日(居家隔离第二十天)</b></p><p class="ql-block">星期五/阴雾霾/元旦过后,除了1号没有核酸检测,2号上门采样,3号开始每日一检测,成了如同例行公事一般。而且一天比一天人和人站立的间距有所增大,之前十人混检早已变更为“一家一管”,尤其最近两天上午九、十点就开始了,一直到下午五六点,甚至更晚。虽然室外的天气愈加寒冷,但大白们坚持工作的身影随处可见,呼叫大家做核酸的声音依旧洪亮执着。</p><p class="ql-block">做核酸的人流在小区里指定的路线上缓缓移动,可能都习惯了沉默,又或者都意识到病毒的可怕,所以看着人流中人数众多,但没有自言自语的,更没有相互聊天的。近日南北门口都可以检测。由于医护人员都穿着一样的防护服,戴着一样的护目镜,所以为了相互之间方便认识,每个人胸前或者后背都写了“来自哪里”“姓名”。</p><p class="ql-block">今天1月7日,又到了核酸采样的时间了。照例爬楼梯上下楼,一是锻炼,二也是把电梯留给高层的住户。采样的人群又按照指定的路线缓缓前行。今天为我采样的就是省四院区的医护人员,名字没看清。可想而知,周边省市区前来支援的白衣天使众多,大家都抱着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坚定信念与病魔作斗争。更为了贯彻中央督察组的“全面清零”做着努力。</p><p class="ql-block"> 前段时间睡梦中都在操心着政府发菜,解决吃菜难的问题,可能数量不够,发到二三单元,唯独我们一单元没有收到。当时十二点都没睡等着去领。昨天还没有一点前奏(微群里有人会发消息)就有志愿者敲门送来了代表政府关爱的免费菜菜十一种,心里很激动,这下就不愁家里的菜断顿了。今天又收到兄弟送来的肉菜,心想即便到过年,也不会断顿了。</p><p class="ql-block">自从那天朱亚家告诉我竹叶的几种画法,还有画家友友发来的一张竹子图,又加上手头的墨汁宣纸,便不由自主地开始学画竹子了,而且兴趣越来越浓。前天学画的是郑板桥的“石竹兰”,了解了郑板桥画画的特点:</p><p class="ql-block">郑板桥颠沛了一生,不向各种恶势力低头,仍如磐石般坚强,如清竹般劲挺,如兰花般高洁。诗题得整整斜斜,大大小小,或在峰峦之上,代之以皴法;或在竹竿之间,使画连成一片;或在兰花丛中,衬托出花更繁,叶更茂。画上题诗,宋元即首,并非郑燮始创,但如郑燮之妙,实不多见,妙就妙在各类艺术高度统一。 原来郑板桥的竹竿随细,但枝叶劲挺,表达了他不向命运低头的清廉之心。</p><p class="ql-block">曹三顺院长指导我,竹竿有阴阳面,竹叶还有点像,竹竿得好好学学。昨晚在网上搜到了张大林老师的教学视频,从粗竹讲到细竹,再到竹叶,竹子三部分的画法以及画竹子易错之处。跟着教学学画,才知道竹竿得阴阳面是怎么回事,怎么画的;又学到了画竹笋用“托”的方法。同学苏也在朋友圈留言,要注意墨竹的画法,有待于提高。</p><p class="ql-block">感谢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和支持,指出来不足才能够进步。认识你们真好!看来,“只要想学,就没有学不会的”这句话也是真理!加油!相信自己,能行!20210107</p> <p class="ql-block"><b>2022年1月8日(居家隔离第二十一天)</b></p><p class="ql-block">早上醒来已是11点,楼下不断传来呼叫核酸检测的喇叭声:请某某楼的业主下楼做核酸,十人一管,一人一码,间隔两米。老公提醒我,外面下雨了,注意多穿点。我来到窗前,看着雾蒙蒙的天空,还有湿漉漉的地面,突然有种在雨中漫步的那种兴奋和激情,暂且藏在心底。此时此刻我又看到了楼下缓缓移动的“两个圈圈”,一个是北门口到某某楼,另一个是南门口到某某楼。个别人撑着伞,大多数人没打伞。看来雨不是很大。</p><p class="ql-block"> 下床时感觉腰有些痛,想了半天原因呢?哦,可能是昨晚学跳的那段水兵舞吧。平时不太活动腰,那段舞全程都在提胯扭胯,才会出现这种情况。明白了原因也就放心了。下楼是否再次爬楼梯?电梯人多,还是慢慢爬吧。顺利地下楼,加入到做核酸的人流中。</p><p class="ql-block"> 尽管喇叭喊了几个单元的人去做核酸,但人流中星星点点,好长的路面就看到了三户人:前面一家两个人,女的打着伞,男的抬起胳膊肘在慢跑中;我和老公在他们后面三米远之处,此时雨点有些密,我把衣服帽子戴在头上,没啥感觉。老公光着头,头发有些湿润。于是看着他急匆匆地往前赶,我也就加快了步子。后面是俩小年轻夫妻,不急不慢地走着。</p><p class="ql-block"> 来到北门口(后门)检测地时,竟然排了二十多米长的三队做核酸的人。心想,怪不得刚才规定的路线没人,原来都涌到这里了。前面有个老人在家人陪伴下做核酸,应该是就近的楼房下来的。志愿者们比较人性化,没有让他们按照规定的路线绕着“圈圈”走,而是直接安排在我前面先做。这种行为值得表扬。</p><p class="ql-block">这两天的采样管都不用做核酸的人用手拿着传递,而是有一位大白专门做这事。因为每一组核酸采样点都多了一个大白,扫码登记处一人,传递管子一人,核酸采样1~2人。所谓的“吃棉签”之后,就快马加鞭不敢耽搁地匆匆回家。虽然腰有些疼,但还是决定爬楼梯回家。毕竟是自己锻炼的机会,得抓住才行。当然喘气歇脚的次数多了,也没有忘记在进门前拍下东边窗外雨雾中的景象。远处的洪庆山根本看不见,全都淹没在浓雾中。不远处的国道上,不太多的车辆飞速地行驶着。近处的地面湿湿,看不见落叶或者垃圾,很干净的。一成不变的仍然是寂静无声的,近20天都如此,似乎习以为常了。</p><p class="ql-block"> 时针指向十二点多了,走进厨房开始做饭。有了豆腐,萝卜,还有肉,就馋着那一碗臊子面。豆腐和肉是昨天弟弟送来的,萝卜是政府关爱发的。一个长萝卜,我泡菜用了三分之一,今做臊子头切了三分之一,还留了三分之一回头再吃。特殊时期计划着使用食材。面当然是手擀的好吃。活好后醒了三次,把臊子打好才下手擀。两个人的饭量不大,比较好做。下面时有些贪,两碗面一次扔到锅里,导致水有点粘糊。不过看着臊子面碗,再加一盘萝卜泡菜,和一碗油泼辣子,食欲还是有的。老公说吃撑了,我也是,连吃了两碗。水果是必须要吃的,关键是家里有,政府关爱水果,还有弟弟昨天送的桔子,都是饭后要下肚的。</p><p class="ql-block"> 收拾完碗筷,想上卫生间了。本来就有便秘现象,如今宅家更是缺少活动,所以每次大便都特别费力,今天的力气更是用到了头顶,虽然肚子舒服多了,可头又疼了。之后便上床躺着,这一躺就躺到了晚上十一点。看了一会书,看手机,然后迷迷糊糊睡着了。睡着了便做了一个长长的梦,两个情景。一个情景是在家里,来人很多,有家人有客人,有大人,有小孩。说吃饭吧,锅里饭量不多………</p><p class="ql-block">第二个情景特别。我和一个朋友出外,很远的地方。然后晚上住到一个房间里,房东一会是熟人,一会又是两个美女朋友的家人。起床后去退房,又说要检查,好像被褥没叠好。返回途中又去看了一位家人,然后又是我一个人在空旷的马路上行走。碰见一个骑单车的路者,一起到“村干部”家中问路……</p><p class="ql-block"> 忽然就醒了,感觉被子都是湿的,手一摸,满头汗,脖子处也是汗。索性叫老公帮我倒杯水,润润喉咙。这会尽管头还是隐隐作痛,但睡意全无。老公此时此刻才准备睡觉,为了不影响他,我抱着被子爬到沙发上敲下了这段文字,也算是对今天留了影子,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之后再看时会多些记忆。时间显示01:10</p> <p class="ql-block"><b>2022年1月9日(居家隔离第二十二天)</b></p><p class="ql-block">与其说从昨晚凌晨一点多睡到今天早上九点多,不如说是汗水和做梦交织的一个过程。睡着的是身躯,脑子一直在转动。似乎有两个脑子,一个随时记录着我醒来或者睡着梦里的一切。睡着了,又醒了。醒来了,摸着头上的汗水,翻个身,或者爬着睡,或者仰着,侧着,换个姿势,又接着睡。睡着了,梦就开始了——</p><p class="ql-block">那是外甥们还小的时候,父母仍然是家里的天。婆婆住的是窑洞,我们住的还是那间厦子,门朝着窑洞开着。一间房子靠西窗口是一个大土炕。土炕南北呈长方形,北边靠墙横摆放着两个木制箱子。应该是母亲结婚时的陪嫁物。房子中间靠南墙摆放着一张四方红木头桌子,桌子东西两侧各放一把椅子,北侧也是一尺多长的条凳子,坐的时候拿出来,不坐的时候就塞到桌子下面。房子靠东窗口是一张用木板搭建的床子。由于我们家人多,所以梦里睡觉时床上炕上都是满满的。床上是父母和几个外甥,两床被子分两头睡。土炕上也是两床被子分两头睡。我让二姐把小外甥寄到我被窝里。</p><p class="ql-block">正睡得时候,用竹竿搭建的仰棚轻飘飘的掉下来,从中间开始散落下来。接着房顶上的泥灰也慢慢地散落。一下子就看见了屋顶上的椽和檩。到我们竟然没有一点慌乱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老公醒来在房间走动的声响,让我又从梦中醒来。摸摸湿漉漉的脖子,头还是隐隐作痛,想着梦中的情景,赶紧用文字记录下来,否则灵醒后就有忘了。这就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姐妹情,昏昏沉沉睡了半天一夜,梦中亲人来来往往,热闹非凡。 </p><p class="ql-block">老公提醒我起来走动走动,我便缓缓起身,踱步到窗前往外看,但啥也看不见,因为雾气笼罩挡住了视野。就连往日楼下清晰的“8”字型花园小道也看不清楚了。索性回转身在屋里走了几圈,还是感觉浑身无力,便又躺倒在沙发上。敲下了这段文字,以记之。</p><p class="ql-block">喝了随身带在兜里的药,再无胃口吃东西,老公洗好的水果也不想吃,这会听到的是他在厨房做饭的声响,我没有食欲,依旧躺着。 11:40</p> <p class="ql-block"><b>2022年1月13日(居家隔离第二十六天)</b></p><p class="ql-block">连着4天(9,10,11,12号)没有做核酸检测了,感觉时间好久好久,也许近乎一个月做了诸多次核酸采样的过程,似乎爬楼梯成了习惯,也许“放风”才能让人透透气,不至于宅家的郁闷与无助。</p><p class="ql-block"> 9号身体欠佳,10号有了精神,洗澡洗衣画竹,11号12号看完了实力派郝秀琴大姐的长篇小说《倒流水》。白天睡与不睡都与晚上睡不着没关系,依旧是翻来覆去无眠。床头灯开了关,关了开。或者,就又趴在客厅沙发上拿手机刷屏,又或拿本书看。胳膊腿压麻了,换个姿势再继续。总之,不在乎形象与姿势,想咋样就咋样,只要感觉舒服即可。</p><p class="ql-block"> 曾有个梦还留存在脑海里,记忆犹新。那是小时候常常玩耍的地方,也是常常去了不愿意回自己家的地方,因为那里是我可亲可敬的外婆家,有疼爱我的二舅和二妗子,还有玩伴——表姐表妹。我又梦见了那个地窑。走下漫坡,跨过门上有土层的门槛,进入到四四方方的地坑里。地坑里有三面窑洞,两面窑住人(我们表姊妹和舅舅妗子),一面窑里面住人(外婆住),窑门口有炉灶(其实就是用胡基和泥垒起来的锅头,上面中部圆口,放锅。正面有两个方形的口,一大一小。大的是塞柴的,在大口下面是个小口,柴点着烧过之后的灰自然就落到小口里面。小口的底部就是地面)。</p><p class="ql-block"> 梦里,外婆又在窑洞前的灶房忙碌着,表妹告诉我二舅在前方那里给牛🐮喂食。我顺着一条弯曲小路向前走,看见了右前方一排窑洞的院子里,舅舅正在看着在槽里吃草的一排牛,而这些牛此时此刻却都是全副武装穿着隔离服的“工作人员”……</p><p class="ql-block"> 虽然身体是躺在床上,人还在睡梦中,但耳朵里面已经灌入了楼下那一声接着一声“做完了往回走——往回走”的喇叭声,意识从睡梦中清醒过来,摸到床头柜上的手机,一看,不到九点。这时又听到楼下传来的喇叭声:几号楼几单元的住户,请下楼做核酸;几号楼几单元的住户……</p><p class="ql-block"> 哦,四天的风平浪静,今天又迎来了心情紧张的一天。不过,从近日各方面的信息来看,今天可能是最后一次核酸采样了,采样结果的数据直接关系着小区能否解封的依据。真是又激动又期待!其实,对我来说,又是一次出外透气散心的机会。</p><p class="ql-block">还没刷牙洗脸,就听到本楼楼下喇叭声传来,轮到我们去做核酸了。急忙冲进卫生间,刷牙洗脸,三下五除二,收拾完毕。(毕竟出去戴口罩,脸上的护理自然就少了几个步骤)。艾条点燃熏熏,酒精喷洒手心手背手机(这是每次出门老公都帮我做的预防措施),然后继续踏着楼梯而下。看着窗外红红的太阳,以及阳光下清新的房屋树木,突然感觉好像春天到了。老公调侃道,“还没有交九,春天怎么会来?”。看来是心中的春天来了,误认为现实中的春天来了。前往核酸检测人群排的队不长,人也看着不是很多,三三两两,稀稀拉拉,其实是大白们严格的指挥限制着人数的缘故。如此感觉没有了以往核酸检测时的紧张和压抑。到了采样点,看着穿着防护隔离服的医护人员,从身高就可以猜到又是年轻的小姑娘们,倍感亲切。同时心底也无理由地心疼她们,毕竟在家时也都是孩子。扫码,张嘴,医护人员还在身边提醒“放松放松别紧张”,“好了”,再次在手心手背手机喷洒酒精,跟着流动的人群,边走边摆动胳膊,活动着手腕手指,慢慢悠悠地走进楼层,习惯性地踏上爬楼梯的节奏。在大口大口喘着气、又小憩了三四次,最后又少不了在后窗口拍照,才不是很情愿地进了家门。酒精再次消毒,手心手背,手机正反面,然后洗手洗脸,晾晒衣服,由于喘气难受,索性在屋里又走了几圈,方才坐在沙发上。吃了老公寄过来的梨,心情才恢复了平静。</p><p class="ql-block">再次不顾形象地窝在沙发上敲下了这段文字,或趴,或坐,或躺,或侧……11:27</p> <p class="ql-block"><b>2022年1月17日(居家隔离第三十天)</b></p><p class="ql-block">一直以来都非常喜欢老师们的画作,但感觉那都是深奥高雅的艺术,对我而言只能欣赏无法做到亲力亲为。不知为何,近日一度爱画,爱到痴迷,做梦都是竹子图,龙舞图,昨晚又是学画兰花到凌晨……自我充电,充实生活!我快乐,我健康! 新的一天,祝大家平安吉祥!以上是我刚刚发在朋友圈的一段话,也是我的心里话。</p><p class="ql-block">自从13号核酸采样后,连着几天没有动静了,以为解封的日子很快就到了。不曾想,前两天听说环境采样竟然是阳性,敬业的大白们地面消杀,还进入到11号和15号楼的业主家里消毒,为本小区的解封努力工作着。</p><p class="ql-block"> 待在家里,除了钻进厨房做一日两餐的饭食,便是自己的爱好——要么看书,要么画画。看书了就没时间画画,画画了就没时间看书。我都纳闷,副会长穆海峰怎么安排时间的:又是小说连载,又是画作展览,还要给正常的工作?真是佩服他了!</p><p class="ql-block"> 再说熟悉的书画家们,作品出来均是各有千秋,精彩纷呈!书法的草隶篆行楷几种字体,各有特点,各有韵味。画画中的大小写意画、简笔画、素描色彩、工笔、淡墨画等等,也是各有各的画风,各有各的笔法,各有各的味道,我这个门外汉才瞥见了冰山一角,这行的内涵还有待进一步地学习和探索。</p><p class="ql-block"> 突然又想到了关于摄影。曾经见识了摄影达人“二二”老师和“知昔”老师拍摄的过程(梁全老师和刘密柱),无论被拍摄的人站着或者坐着,举手投足间,或者周边的环境等,拍出来的一张照片所要表达的内容是什么,所反映的意境又是怎样的,这些都是摄影师再按下快门前脑子思考的。并不是我们普通人拿着手机啪啪啪地拍了一张又一张,只是为了留个影而已。</p><p class="ql-block"> 教育,摄影,书画,写作,不同的四个行业,都有很深的学问包含其中,要想精通一行或者多行,都要经过多年甚至一生的时间学习、探索、追求,才会有所建树。当然也有人奋斗了一生,也么有怎样大红大紫,名为“默默无闻”“碌碌无为”者,其实奋斗过程中经历的酸甜苦辣却是一笔财富,也是一步步成长起来的见证史。</p><p class="ql-block">不是常听人说,都想坐轿谁是哪个抬轿之人呢?所以说,无论从事的什么行业,尽心尽力去做,争取做到最好。说到此不由得想到人的心态。家有万贯钱财,不如拥有一个好心态。心态好,一切都好,包括身体的健康,工作的顺利,学业的进步,家庭的和谐等等。</p><p class="ql-block">在宅家的日子里,任由思想天马行空地驰骋,任由躯体慵懒恣意地伸缩,任由锅碗瓢盆无节奏地敲打,任由笔端毫无规律地作答……总之,我快乐,我健康,一切皆好!16:18</p> <p class="ql-block"><b>2022年1月18日(居家隔离第三十一天)</b></p><p class="ql-block">(一)酒香</p><p class="ql-block">说起酒,大家都会想到啤酒,白酒,稠酒,无论便宜贵贱,各有各的味道,各有各的爱好群体。对于女人来说,大多数人能喝稠酒,少数人也常喝啤酒,白酒则是偶尔呡一口,算是把酒喝了。</p><p class="ql-block">拿我来说吧,看见稠酒总是喝不够,喝了一碗再来一碗,有时还喜欢把白馍馍泡在酒里吃。过去吃酒席时,尤其在农村,特别是冬天,稠酒一上桌,你一杯我一杯,菜还没上席,稠酒已经下肚多杯了,顿感浑身暖和,舌尖甜丝丝的味道弥久留香。自己在家,有时懒得做饭,就烧一锅开水,倒些稠酒,兑成喜欢喝的浓度即可。</p><p class="ql-block"> 啤酒是偶尔灌肠的。说实话,我不喜欢喝啤酒,那种味道一进口里就想反胃,难以下咽。偶尔灌肠,那也是朋友们在一起碰下杯而已。再说白酒,市面上高档的,中档的,应有尽有。要论价格,有几元的,有几百元的,有几千的,还有珍藏版的酒几十万元,甚至更贵。从我记事起,走亲戚就要备酒。尤其亲戚家有男主人公的,酒更是不可缺少的礼物。</p><p class="ql-block">我喝白酒的次数可以掐指数清,基本上都是在搞活动聚餐时,或者亲戚朋友家里有喜事邀请大家吃席时。白酒,逢年过节常买,买的最多的还是西凤酒,听说这种酒喝起来头不晕,而且是老牌子酒,大家都爱喝。偶尔也买一些“二十年”“三十年”的酒,其实是商家促销的一种手段,到底是不是沉淀了二十年三十年才拿出来卖的,无从知晓,也不计较这些,只管随大流买来送人而已。家里也会经常备酒,偶尔来客人了,拿出来喝,或者家人吃饭时呡一口,算是品味生活吧。我只是过过眼瘾,从不入口的。</p><p class="ql-block"> 话说近些时日,特别地喜欢用淡墨画画,尤其淡墨竹子图,淡墨龙舞图。昨晚依旧如此,不过当时满鼻子里都充溢着浓浓的酒香味,有生以来第一次感觉特别特别的香,不由得放下手里的笔,闭着眼睛静静地、贪婪地再次吮吸着扑面而来的酒香。丝毫没有平时闻到酒的那种刺鼻感,完全是香气四溢醉人的节奏。</p><p class="ql-block">酒香从哪里飘来的?原来是从放墨汁的碟子里飘来的。事情是这样的,近些时日,将近二十多天的居家隔离,家里放置很久的一瓶酒,在家人今几口、明几口、虽有舍不得却又管不住嘴巴的三番五次轮番灌肠下,终于见底了,喝完了。我还在疑惑,这几次饭桌上咋不见喝酒了,原来是没了。家人在我诧异的目光下,拿起酒瓶,口朝下,对着放墨汁的碟子,慢慢地倒下去……哇塞,瓶里竟然还倒出来估摸一小口量的酒,我说,太可惜了。殊不知,在惋惜酒之后,我却第一闻到了酒的香味,直到收拾东西准备休息时,仍然把残留些许墨汁的碟子又拿到鼻子前,闻了又闻。最后更是不舍得洗,用另一个盘子扣盖在上面。今天拿点盘子,碟子里的酒香味还在,只是稍微有些淡了。</p><p class="ql-block"> 我兴奋地对家人说,有生以来第一次知道,原来酒有香味,而且特别特别地香。家人调侃道,怪不得昨晚又熬到三、四点,原来是酒香味迷醉了墨汁,也迷醉了我的画……</p><p class="ql-block"><b>2022年1月18(二)“梦”</b></p><p class="ql-block">地上放了两沓白色的宣纸,一沓是已经画过的,各种形态的墨竹、龙虾,还有红色的花鸟再现在纸上;另一沓是白白净净的,没有使用过宣纸。我指着画过的这一沓,对路会长说:“最近有些痴迷这些。抬起头时,天就黑了,外面灯光点点,像无数颗闪烁的星星……”</p><p class="ql-block">“几点了?”我问。</p><p class="ql-block">“快十二点了!”会长回我。虽然心里知道太晚了,都晚上十二点了,但我们聊天时天还是亮的。</p><p class="ql-block">“没让老公来接你?”</p><p class="ql-block">“我给他发信息,不用来接我了,坐你的车捎我回去”。</p><p class="ql-block">“你咋不回?等谁呢?”看着坐在一块大石头上的会长,我又问。</p><p class="ql-block">“等苏老师。”</p><p class="ql-block">“哦。”</p><p class="ql-block">“我们回来了——”推着自行车走在第一个的是杨美容,我的同学,她风尘仆仆的样子,边走边扭过头来说。</p><p class="ql-block">“小梅,回来了——”我兴奋地与她打招呼。</p><p class="ql-block">推着自行车顺着大路下来的第二位第三位是伏萍伏姐和航天的一位朋友。她俩气喘吁吁地说:“我们先回去了,累了……”接着,她们三位顺着大路骑着自行车一溜烟地走了。</p><p class="ql-block">一位大姐把车子往路边一放,一屁股坐到一块石头上,也是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歇会——歇会——”</p><p class="ql-block">我一看,方才知道这位大姐是随行下来的高五幸老师的家人。</p><p class="ql-block">这时一起下来的王晓萍王姐背着自己黑色的小背包,站在路边,歇息。</p><p class="ql-block">苏西民苏老师说:“摘些吃的走——”。他话说完,我在想,这里是通向娘家村的道路。附近应该有桃子,柿子。便拿着手里的两个塑料袋,跟着苏老师、高老师、王姐向黑乎乎的地里走去……路会长自然而然地继续坐在路边,帮大家看护这那堆东西。而且,我自己知道,他从来不趟这摊“浑水”的。</p><p class="ql-block">十米开外的地里,昏暗一片,模模糊糊可以看见地里种着几排葡萄。在葡萄树上是成串成串的葡萄,大多已经泛着紫色,显示已经熟了。苏老师他们已经麻利地摘了一串又一串。我笨拙地半天先打不开手机里面我家人的微信,想告诉他不用接我,我一会跟大家就回去了。家人的微信名好像换了,我发了一句话,总是写不全,还不停地写错字,干脆发过去再说。然后撩开外层大衣的衣角,把手机塞到内穿的衣服口袋里。</p><p class="ql-block">回过头看向高老师和王姐,只见他们二人正在葡萄树前,都低着头,高老师一手提着摘下来的葡萄,一手在手机上打着字;王姐一手拿着手机,一手也在打着衣,我心里清楚,他们两人正忙着写东西……</p><p class="ql-block">一个袋子里面已经摘了一些葡萄了,我拿出一串放到另一个袋子里面,心想,桃硬,防止把葡萄压坏了。往前走几步,就看见了红里透白、拳头大小的桃子,我连忙摘下就往袋子里装。说也奇怪,桃子都长在葡萄架上。边摘边走,左侧竟然长着更大的桃子,是蟠桃,特大个,赶紧摘。摘了一个后,眼前又是一大窝。摘下来,桃子又像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看瓜,橘红和黄白色条纹相间的颜色……虽然在地里摘葡萄摘桃子,前方地头小路上一帮小学生边走边说话的声音仍然很清晰地钻进耳朵,“……”(这会想写时却想不起来他们说的啥)</p><p class="ql-block">“走了——”提着一大袋子水果的马士琦马老师,已经上到了大路边上的土棱,还弯着腰,朝下面地里的我们几个呼喊着……</p><p class="ql-block">用手摸着僵硬的脖子来回搓着,睁开惺忪的双眼,我醒了,原来前面的情景竟然是在梦中,但也清清楚楚在脑子里记着。我抓紧时间再次回想,结果梦里的情景还是记得清清楚楚。我心想,回头写下来,题目叫做“小聚”?还是“遇见”?</p><p class="ql-block">人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也许宅家的日子太长了,平时相互联系的文友们一时半会没有见面,潜意识里面想他们了,所以梦中就遇见了。17:36</p> <p class="ql-block"><b>2022年1月18日(三)回家</b></p><p class="ql-block">从12月18日长安家园11号楼发现一例疑似病例起,长安家园19日就封闭了,所有人只进不出,全部居家隔离。期间,15号楼也出现了疑似病例接触人员。12月31日,11号楼二单元的住户全部出外隔离。陕西省出现病历最多的就是西安这座十三朝古都,而灞桥区的中风险区就是洪庆街道,长安家园便是洪庆街道一所封控小区。灞桥区能否降低为低风险区,要看洪庆街道,洪庆街道能否降低要看长安家园,长安家园能否降低要看11号楼(15号楼已经解封),所以所有人的眼睛都盯着湿地公园网红桥附近的长安家园。</p><p class="ql-block">今天上午11时许,眼睛亮的的居家人们推开窗户发现了一件特等大事,也是振奋人心的好消息,11号楼二单元在外隔离的人员回来啦!在大白的陪同下他们乘坐专车,一家为一个单位,迈着急促的步子向家的方向走去。到楼前,排队间隔两米以上的距离,又经该楼一直消杀防疫守护的大白们检查相关手续,便迫不及待地冲进楼房,打开房门,回到家里。</p><p class="ql-block"> 回家喽!回家喽!他们的归来意味着长安家园解封的日子为时不晚了!洪庆街道全面解封的日子就要到了!复工复产指日可待!感恩一个月来大白们的辛苦!感恩有你们,山河无恙!人民无恙!</p><p class="ql-block">其实,据说1月15日都通知11号楼在外隔离的人要回来了,但环境检测竟然还是阳性,这一消息如定时炸弹又把大家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经过大白们又辛苦地消杀,17号官宣终于降级了,洪庆街道由中风险区降为低风险区了,为18日11号楼二单元在外隔离的人员返回来提供了保障。再次说一声:欢迎你们回家!</p><p class="ql-block">我也推开窗户,伸长脖子去看,无奈视力下降看不清楚。家人只好用手机拍照,放大让我来看,终于看见了,大家大包小包提的,背的,胳膊上挎的,还有一手拉箱的,有正进楼门的,有排队等候的……门口的桌子早已被大白们挪开了,两扇楼门全开着……</p><p class="ql-block">在激动开心之时,我内心却莫名地有些心酸。因为整单元有病例,所有的住户便被当成重点人员管控,为了确保“全面清零”,元旦前晚被迫全部拉出去隔离,有家不能住……谁也不愿意感染病毒,可无形中11号楼就成了人们口中的“病毒”,谈其色变。实在是有些冤,有些憋屈。好在有政府的正确领导,有白衣卫士的人守护,有大白们夜以继日的辛苦,11号楼二单元的人终于回家了!可喜可贺!</p>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