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古排楼边,春水映黄花一一2025年3月12日衡南县原廖田镇黄石村排楼边何氏老宅访古记

石鼓山樵

<p class="ql-block">山水有清音</p> <p class="ql-block">  衡南县原廖田镇黄石村的排楼边,是一片承载着历史与自然交融的土地。三月的黄石村,油菜花盛开,古建筑静默伫立,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故事。那一天,我们踏上了这片土地,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灵动。</p> <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12日,春阴漠漠,细雨飞飞,我们三人访古队踏上了一段探寻衡南古迹的文化之旅。谢立明驾驶着车辆,阳和平带路,我们探访了古驿道上的郭门铺、京广线上的瓦园车站、桐梓山上的赤脚祠,最终抵达舂陵江边黄石村的排楼边何氏老宅。</p><p class="ql-block"> 何氏老宅坐西朝东,背靠青山,前有水塘,一进两横,为锁头屋形建筑,砖木结构,上覆小青瓦。一进为三开间,中为祖堂。前廊设有两根木柱,每柱上部装饰有三步梁和月形枋,细节之处无不彰显匠心独运。两横为硬山顶,风火墙则采用五山山墙设计,两山墙开有品字三窗,尽显传统民居的精巧布局与工艺之美。</p><p class="ql-block"> 大门为木门框,砂石门槛,门墩石上雕有朱雀等图案,门头还饰有两枚门簪及梅花窗,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左右横门皆为石框门,左门额刻“慈爽”,右门额书“勝芳”。步入两厢,可见靠中边有一过厅、二天井和两迴廊,走过过厅为横厅,横厅两侧各设两厢房。左厢横厅厢房门额分别题有“存心”“养性”“康强”字样。这些文字不仅体现了先人对生活哲理的追求,也反映了当时家族教育理念的重视。</p><p class="ql-block"> 右厢房为北边厢房,其后侧有一列共三间偏房。偏房再北是东西向四间两层楼,一楼为粮仓且设计有通风用架空层,二楼则是藏书楼,充分展示了古人对粮食储存与文化传承的重视。</p><p class="ql-block"> 此次访古之行,让我们深刻感受到衡南东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传统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何氏老宅作为这一区域的重要文化遗产,其价值值得进一步挖掘与保护。</p> <p class="ql-block">  春天的气息弥漫在黄石村的每一个角落。西边就是蜿蜒流淌的舂陵江,河岸两侧盛开的油菜花,金浪翻滚,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右侧则是古色古香的排楼边何氏老宅,屋顶上长满了青苔,显得十分古老神秘。这里的一切都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自然的和谐。</p> <p class="ql-block">  在黄石村,一棵光秃秃的大树矗立着,周围则是金黄色油菜花盛开的地方。这棵大树仿佛是一位历史的见证者,默默注视着这片土地上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  春天的画面在黄石村展现得淋漓尽致。黄色油菜花盛开,远处可以看到山丘和房屋建筑,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在何氏老宅里,我们看到了一角落,里面摆放着一些桌椅等家具,墙上还贴有一些海报或宣传画。这些细节让人感受到这里曾经的生活气息,仿佛可以听到人们曾在这里生活的欢声笑语。</p> <p class="ql-block">  古色古香的房子坐落在山坡之上,周围绿植环绕,让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喧嚣的宁静和祥和。</p> <p class="ql-block">  正堂神台上供奉了祖宗牌子,上面写着:“本宗何氏支分十五世祖考成章府君妣刘老孺人神位”。正堂上首挂了两块匾,上匾已模糊读不出,下匾也斑剥难识,我经仔细辨认,为“鸠杖联拔”四字,其落款谢立明用梯子爬上,认出为“民国甲子十三年仲春月上浣谷旦”。查百度,鸠杖是古代朝廷赐予高龄老人顶端饰有鸠鸟的拐杖,以示尊隆。联拔是连续赐杖之意,既可以理解为对某老人多次赐杖,更加尊荣;也可以理解为当地或宗堂许多老人长寿受赐鸠杖。从落款可知,该匾制挂于民国甲子十三年(1924)。大门内侧上首也挂了一块老匾,基本上认不了。</p> <p class="ql-block">  在黄石村,我们还看到了一个破败的老房子,屋顶已经塌陷,墙壁上布满了青苔。这座老房子虽然破败,但依然散发着一种历史的气息,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p> <p class="ql-block">  在排楼边何氏老宅,我们还看到了一些刻印在古老砖墙上的文字,如“人兴财旺”“四季长清”“道光玖年”。这说明该宅为道光九年(1829)所建,这些吉祥文字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妙造自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