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姓段,名叫培宏。出生于五十年代末,老家在关中渭南市的临渭区,父母是农民,家里比较贫寒。培宏从小喜欢读书,父母省吃俭用供其念书。七十年代末,恢复高考后,他考上了北京林学院,父母为此感到无比高兴。老两口万万没想到,辛苦了半辈子,把儿子培养成了一名大学生,这是他们一生中最大的荣耀。<br> 四年后,培宏从学校毕业,分配至省水利部门工作。工作后,他秉承了父母忠厚、老实,低调、谦虚的品行,与领导和同事们相处十分融洽。他待人热忱,总是笑呵呵的,喜欢帮助人,就是“有事您说话!”的那种。有些事,即使他没能力去解决,也会帮别人出主意、想办法。时间久了,大家觉得他是一个热心肠的人,都很敬重他。单位里除了年长的同志称他小段,其余年龄比他小的皆称他段哥。渐渐地,他习惯了这个称呼。<br> 我和段哥是同事,论年龄比他小二十多岁,算是小字辈。我第一次见他,发现他长得很帅,个子偏高,约有一米七五左右。国字型的脸,浓眉大眼,面容慈祥,头发乌黑茂密,发型整齐,很有气质。说话语速较慢,语气平和,给人印象很亲切。见面后,他关切地问我家里情况,父母做什么的?年龄多大了?身体怎么样?兄弟姊妹几个?干什么工作的?成家了没?等等。听到有人这么关心自己,心里感到很温暖。那一刻,看到他就像看到自己的老大哥一样。他对我说,他经常出差到榆林,以后想给老家捎东西就给他说。那时候我在人事部门工作,除了休探亲假可以回家,平时没有机会回去。当听他这么一说,高兴极了。后来,他真的帮我捎了两回东西,亲手送到家人手里,还告诉家人我的情况,让他们放心。回到西安,他及时告诉我东西已送到,家里人挺好,让我安心工作。那个时期,西安至老家交通和通讯设施都很落后,加之路途遥远,跑一趟需好几天。想给老家打电话,村里也没有电话,通讯主要靠写信。段哥能主动帮我送东西,并传递信息,犹如雪中送炭,帮了大忙。所以,我从内心十分感激他。<br> 我上班不久,单位派我到宝鸡眉县汤峪去蹲点,时间一年。后来见了段哥和他一起聊天,他给我讲了自己蹲点的故事。他说刚参加工作时,也去蹲过点,条件比现在还艰苦,当时去的地方是米脂县黑石窑村,也是一年。同去的还有五位同事,都是刚从学校毕业的。村里的干部和群众看到他们几个从省城来的娃娃,非常热情。把他们分别安排在几户条件相对较好的老乡家里吃住。到了那里,他们与当地的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学会了不少本事。比如如何耕地、锄草、收割等,甚至连放羊都体验过。他们还跟房东老大娘学做饭,比如学和面、擀面、捞捞饭、做大烩菜等。时间久了,他们和当地群众关系处得特别和谐,且结下了深厚感情。老乡们就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对待他们,经常把最好吃的东西让给他们,自己却吃粗茶淡饭。每当回想起那个情景,他就心里感动。他觉得在农村可以学到许多在机关里学不到的知识。自己虽然在关中农村长大,但没有真正体验过劳动的辛苦,感受到劳动人民的朴素之情。他说干水利就是为了服务农业,只有了解了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基本情况,才能更好地热爱本职工作,干好事业。他还告诉我,去了农村,别怕吃苦,一定要坚持,学会和劳动人民打交道,学习他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后才会更加珍惜自己的工作。听了他的一席话,对我触动很深,让我充满了信心和决心,积极去基层参加锻炼。那一年,我和段哥一样,扑下身子工作,吃住在农村,与村里的群众打成了一片,和他们一起参加劳动,帮他们整修了村庄道路,通了自来水,盖了村委会办公房,干了几件实事。与此同时也磨练了自己的意志,经受住了艰苦生活的考验。<br> 蹲点结束后,我回到单位工作,还时常回想起在农村下派锻炼的情景,虽然觉得当时条件艰苦,但很充实,很接地气,尤其忘不了与乡亲们相处的经历。他们那种淳朴、善良、真诚的优秀品格和以苦为乐的生活态度,对自己教益很深。<br> 后来,我在工作中还经常遇到一些难题,甚至困惑。就找段哥请教,他总是不厌其烦地给我讲解,以其亲身经历,向我讲授如何搞好工作和处理好人际关系。记得有好几次聊天,我们一直聊到深夜二、三点。他非常善解人意,总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然后辩证地分析问题,查找存在的根源,提出解决的办法。所以,他是一位非常值得人尊敬的良师益友。他常对我说:“干工作不要怕任务多、条件苦、身体累,吃亏是福!付出的越多,学到的越多,提高得也越快。”之后,实践证明,他说的话是正确的。那时候,单位里像我这样的年轻同志很多,大家有什么难事和不顺心的事,都乐意找他倾诉,他就像一位心理医生,热情帮助同志们解除思想上的包袱。<br> 段哥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平易近人。只要找他帮忙,都会爽快答应,因此他在单位的人缘是最好的。好多人约请吃饭,首先想的是他。和他一起吃饭聊天,轻松愉快。他喝酒也很爽快,不管是别人敬他,还是他敬别人,杯中酒总是满满的,碰过之后一饮而尽,从来不欠酒。酒桌上的段哥更有魅力,酒过三巡,他的脸色更加红润,精气神十足。大家提出各种喝酒规则,他都积极参与,从不拒绝。不管输赢,都笑容满面,乐在其中。他的酒量惊人,喝的再多,表现很沉稳,看不出有明显醉意。酒喝到最佳状态时,他常常兴致勃勃地给大家讲一些故事,好多是他亲身经历或亲眼目睹的往事。看着他津津乐道地讲着故事,大家听得都入了迷。有时候,他还讲一些幽默故事,逗得大家乐开了怀。<br> 段哥因为性格温和,为人朴实,亲和力强,所以身边的人都喜欢和他交往,本人也喜欢交朋友,而且乐意帮助别人。在我的印象中,他是单位里公认的事务总管。不管哪位同志结婚,或者举办其他活动,都请他担任操办事务的总管。单位里好多同志的婚宴都是他操办的,包括我本人。每次举办类似活动,他最忙,只见他跑来跑去,认真安排着用餐、车辆、接待等事宜,确保各个环节有序进行,使得整个活动办得非常顺利、圆满。每次办理结束,他还认真总结,查找其中的不足,想着以后进一步完善,力争办得更好。<br> 段哥有一个温馨的家庭,爱人也是水利战线上的一员,俩人志同道合,感情深厚,养育了一儿一女。孩子们也乖静,学习很刻苦,长大后顺利考上了大学,之后参加了工作。他对爱人和孩子特别有爱心,经常问寒问暖,关心爱护他们。他的父亲去世早,母亲八十多岁了,由他赡养。许多人夸段哥是位好丈夫、好父亲,也是好儿子。<br> 2015年左右,儿子结婚生子,段哥当上了爷爷,一家人其乐融融。后来,我偶尔见他和爱人抱着孙子在院子里转,见到我他还让孙子叫我李爷爷。当时他58岁,两年后就退休,到时彻底可以过天伦之乐的生活了。<br>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不久他被查出胃癌晚期,很快住了院。当听到这一消息,我深感不安,赶去医院看望他。病来如山倒,再见他模样时感到有些陌生,脸色苍黄,身体消瘦,十分憔悴。他看我来了,脸上露出了微笑,强忍着坐起来,还让家人招呼我坐下。他说好久没见我了,不知道我工作情况怎样?顺心不?我告诉他一切很好。后来,他叮咛我一定要保护好身体,身体是本钱,只有身体好才能干好工作,照顾好家人。听到他依旧关心着我,不由得泪水盈眶。我安慰和鼓励他要好好治疗,增加营养,争取早日康复。他摇了摇头说,太晚了!康复的可能性不大了,他已想开,要顺其自然。他不想住院了,住着也是白花钱,他想回家和家人在一起……听了他的话,我的内心满是酸楚。<br> 此后不久,段哥去世了。就这样他带着对亲人的牵挂和对生活的依恋离开了人世。我为段哥的早逝倍感痛惜,好多亲朋好友也为他的离去感到非常难过和惋惜。<br> 人的生命有长有短,不管长短,只要活着时做过不少好事,实事,就很有意义。段哥在有限的生命期,以求实上进的作风对待工作,以淳朴、善良、真诚对待身边的人,给大家留下了许多深刻而美好的印象。所以,他的亲人、同事和朋友会永远怀念他,敬重他!<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