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祭】烟柳弄愁思忆长

飞龙

<p class="ql-block">春柳飞絮,情意绵绵;抚今追昔,饮水思源。</p><p class="ql-block">我在北太行东麓的省会城市学习、工作、生活近50年了,其间多次前往“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瞻仰、祭奠和学习。几乎每次进入陵园,都会得到一次心灵的净化与洗礼,深感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我等后人理应珍爱珍惜,不断努力。今年清明节上午,我再次来到这里,缅怀、祭奠牺牲的先烈们。</p><p class="ql-block">“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位于省城中山西路北侧,始建于1948年即石家庄解放第2年的秋天,以纪念牺牲在华北地区的革命烈士。整个园区气势雄伟,规模宏大;绿草茵茵,松柏掩映;规划合理,庄严肃穆;游人来客,络绎不绝。先期来到园区的人们,有工人、农民、军人、大中小学生和省、市机关干部。他们中既有白发蒼蒼的老者,也有蹒跚挪步的小童,人人手持鲜花,神情严肃,怀着对先烈们的崇高敬意,缓缓而行。我在主广场纪念碑右侧下方献上我的一束鲜花后,便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向陵园深处走去……</p> <p class="ql-block">忽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我面前,哦!原来是战友老杨夫妇。我快步向前,握住老杨的手,说道:“老兄和嫂夫人今天也来陵园了!”老杨说:“我几乎每年都要过来,看看牺牲了的先烈们,确保不会走错路。”嫂子也说:“是的,每年来这看看,心里踏实。”听老杨这么一说,我倒想起了当年在一起的一件往事。那时,机关一位同志犯了错误,在党小组交心会上,身为小组长的老杨曾说那位同志,“你多到烈士陵园走走看看,私心就不会那么重了。”听到这里,老杨会心一笑,走近我说:“老弟你还不知道吧,我和你嫂子45年前就是在这里认识、恋爱的,是先烈们护佑我俩成了一家。陵园既是大家的圣地,也是我俩的福地。每年于公于私,都应过来看看。”听到这里,我似乎明白了什么,和老杨、嫂子互道珍重后,又继续向前走去。</p> <p class="ql-block">走在两边鲜花盛开、松柏青绿的石板路上,听着周边音响反复播放的《我爱你,中国》的音乐,想着展馆分别介绍的先烈们的英雄事迹,让人顿生敬意,也更加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p><p class="ql-block">刚出展馆的东侧,“爷爷!”一个童声响亮的声音让我停下了脚步。看着刚过一岁的男童,拽着妈妈的手,站在路边叫着、望着我,我回说:“小朋友好!”男童懂事地又喊了一句“爷爷”。我轻轻地摸了摸他的小脑袋,对着年轻的妈妈说:“懂礼貌的好孩子!这么小就带他来陵园了?”男童的妈妈说:“带他来是让他感受一下这里的氛围,熏陶一下。我小时候爸妈经常带我来这里,知道先烈们流血牺牲打江山非常不易,学会了感恩和努力。我也要让我的孩子懂得这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早比晚好。”我被年轻妈妈的睿智所感动,并对她身体力行、传承红色基因的优秀品德表示赞赏,说道:“你这位好妈妈,一定能教育出好孩子!”</p> <p class="ql-block">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强则中国强。在“董振堂纪念亭”前,几位小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恭恭敬敬地将手中的鲜花敬献在刻有董振堂头像的石碑前,然后静静地伫立那里,听老师讲解先烈的故事。</p><p class="ql-block">董振堂是河北省新河县人,他在红军中的最高职务是红五军团副总指挥,长征中担任后卫,1937年高台战役中壮烈牺牲。站在烈士亭前,看着小学生们稚嫩的脸庞,让我想起了长征途中他的“打出一个生孩子的时间来”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那是红军四渡赤水以后,已怀孕八个多月的红军女战士突然要生孩子了,而且是难产。一公里以外,董振堂正在率领战士们拼死作战,形势十分危急。得知此事,董振堂再次冲入阵地,对正在一线作战的指挥员大声命令到:“你们要坚决顶住,一定要打出一个生孩子的时间。”两个小时以后,孩子终于出生了。但是,许多英勇的红军战士却永远倒下了。战斗结束后,看到红军战士们眼睛红红的,边走看着产妇,董振堂明白此刻战士们在想什么,吼道:“你们看什么看,我们干革命打仗是为什么?流血牺牲是为什么?不就是为了孩子们吗!”</p> <p class="ql-block">追忆先烈,崇敬英雄!被感动不仅仅是孩子们,还有无数成年人。</p><p class="ql-block">在花草、松柏茂密的烈士墓区,我随着人流缓缓而行。望着墓碑上醒目的文字介绍,我知道:那些英勇牺牲的先烈们大都二、三十岁,时值风华正茂的年龄。正是他们,构成了人民共和国最坚固的基石。“基石”的四周,松柏翠绿;“基石”的身边,草色青青。松柏草色,陪伴“基石”,千古流芳,永远年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