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春天伊始,各地都掀起了赏花风潮,三月中旬几个朋友相约自驾去金川看梨花。几番商讨后,决定3月24号一早出发。由于我的车周一限号,又是上班高峰,兜兜转转用了一个小时才上了渝蓉高速,一路向此次出行的第一站,邛崃市平乐古镇而去。汽车驶出重庆,高楼渐次矮去,山势渐次隆起。我向来以为,旅行的意义不在抵达,而在于车轮碾过的一路风尘。此番川西之行,不过是想看看花,看看山,看看那些被时光遗忘的角落。</p><p class="ql-block"> 4月2日从李庄回到重庆,结束了此次愉快的旅行。旅行结束时,我们带走的不过是几帧照片,几段记忆。而那些地方,依旧在时光里静静伫立,不因我们的来去而有丝毫改变。</p><p class="ql-block">平乐古镇,一个充满历史韵味与水乡风情的地方,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这里保留了大量明清建筑,每个角落都散发着历史的韵味。古镇共有老街33条,七弯八拐,每一步都仿佛踏入了历史的画卷。</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古镇标志建筑_七孔乐善桥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乐善桥采用青石砌成,桥面宽阔平坦,桥拱呈半圆形,线条流畅而优美,倒映在水中如同一轮明月,为古镇增添了几分诗意与雅致。</p> <p class="ql-block">上里古镇依山傍水,<span style="font-size:18px;">如同一幅精美的水墨画。古镇被两条河流环绕,二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显得静谧而美丽,仿佛融入了一幅动人的水墨画卷,静静地诉说着千年的历史与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韩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桥下水边的龙头和桥面上的龙尾。</p> <p class="ql-block">中午从上里古镇出发,沿着217省道,傍着大渡河,一路向丹巴县蜿蜒而行,沿途不期而遇的美景让我们不时发出感叹声,应了那句“风景在路上”的话。</p> <p class="ql-block">车行至梭坡,已是太阳下山时,我们只在观景台打了个卡。隔岸看去,古碉楼突兀地立在山间,像大地伸向天空的手指。这些碉楼已有数百年历史,是为御敌而建。</p> <p class="ql-block">傍晚抵达丹巴县,入住后去县城里面转了一下,在山上投影还是第一次见。</p> <p class="ql-block">丹巴县地处大雪山脉与邛崃山之间,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县城建<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一条狭窄的山谷里,海</span>拔1800米,东南方向的大渡河为全县最低点(海拔1700米)。1935年10月至1936年7月,红军在丹巴前后驻留时间约十个月。<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二天去革命烈士纪念碑看了一下就去中路藏寨看梨花。</span></p> <p class="ql-block">丹巴中路藏寨背靠墨尔多神山,建筑风格具有浓郁的嘉绒藏族特色,房屋多为木质结构,<span style="font-size:18px;">墙壁刷得雪白,窗棂漆成朱红,</span>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坡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阳光下分外鲜明。我们是3月25号到的,山下的梨花已经盛开,而山顶上的老梨树还没开花,想拍藏寨、古碉楼掩映在雪白梨花中的美景成空。这次主要是奔金川梨花而去,想拍藏寨梨花就得晚一周去,那样的话,金川梨花就过了,事事难两全,以后有机会再专门来中路藏寨拍梨花吧!因此在山上逛了一会就转向甲居藏寨而去。</span></p> <p class="ql-block">下午三点多到达甲居藏寨,往雪山顶上开了一段,想寻一处合适的民居,但越往山顶上去,花越少,还是觉得半山的花开得多一些,于是大家商议后决定去半山坡找住宿。</p> <p class="ql-block">丹巴县甲居藏寨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闻名,尤其在春季,远处的雪山在阳光下闪耀,与近处的梨花共同构成一幅梦幻般的景象。在梨花的环抱中,藏寨错落有致地分布着。那些用石头垒砌而成的房屋,历经岁月的洗礼,显得古朴而厚重。当梨花盛开时,整个藏寨仿佛披上了一层洁白的轻纱,雪白的花瓣与藏式民居相映成趣,宛如置身仙境。</p> <p class="ql-block">当第一缕阳光洒在藏寨和梨花上,整个世界都被染成了金色。袅袅炊烟从藏寨的屋顶升起,与梨花的芬芳交融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祥和的田园画卷。</p> <p class="ql-block">丹巴的梨花和藏寨,不仅仅是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情的交融,更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在这里,你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馈赠,能触摸到历史的脉搏,能体会到人们的质朴与热情。这片土地,就像是一首无言的诗,每一行都写满了岁月的深情,等待着每一个有缘人去细细品味。</p> <p class="ql-block">在金川,梨花开满山野,在田野间肆意生长,藏寨点缀其中,更是为整个画面增添了几分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金川的梨花正盛,尤以石门子、额尔乡的梨花为最。石门子的梨花树更显苍劲,树龄有高达几百年的。从甲居藏寨到观音寺,一路梨树连绵不绝,花朵如雪般覆盖枝头,花瓣飘落时,竟有几分凄清。额尔乡的梨花更野,树形恣意生长,不似人工栽培的那般规整。</p> <p class="ql-block">从金川的额尔乡出发到观音寺虽然只有几十公里,因为在修路却开了两个多小时。在狭窄的公路上,跟着拉沙石、混凝土的大卡车,一路尘土飞扬,以四、五十码的速度抵达观音寺镇。在镇上吃过午饭后,就赶着上山。镇里到观音寺距离不远只有几公里,但要在几公里的公路上陡然攀升到三千多米的寺庙,可见上山的路有多陡峭。上山的道路狭窄、湾多且急、坡度大。幸好这种山路对道路复杂,湾多坡陡的重庆人来说没什么难度。</p> <p class="ql-block">观音寺高踞山巅,被称为“小布达拉宫”。寺庙坐落在海拨3600米的纳勒山半山腰,距离镇上大约6到7公里。始建于公元七世纪,拥有超过1300年的悠久历史,非常壮观。俯瞰下方,可以一览镇上风光,四周雪山环绕,风景怡人。每年都有来自各地的信众前来朝拜,香火非常旺盛。远处雪山巍峨,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p> <p class="ql-block">在3000多米的观音寺蹲下站起来时感觉呼吸困难,好心藏民给了一颗奶糖吃下后方觉好一点。在高海拔的地方,只要不剧烈运动,问题都不大。</p> <p class="ql-block">刻在石片上的经文。</p> <p class="ql-block">卓克基土司官寨,坐落于川西北高原之上,位于马尔康市8公里外的西索村,是一座完美的藏式建筑,它依山而建,与河对岸的西索民居交相辉映,美丽的梭磨河绕寨而过,起伏的群山高耸在官寨的背后,以一幅精致的山水画卷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被国际友人称为“东方建筑史上的一颗明珠”。</p> <p class="ql-block">卓克基土司官寨始建于1918年,1936年毁于大火,1938年由末代土司索观瀛在原址上进行重建。1935年红军长征期间,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曾在官寨居住一周。毛泽东曾感叹:“古有郿坞,今有官寨。土司的这个城堡应该是我们在长征途中见到的最有特色的建筑了。” </p> <p class="ql-block">街子古镇,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建制已有1000余年历史,五代时称“横渠镇”“四界镇”“永康县”。有“川西水乡”之名,“青城后花园”之称。</p> <p class="ql-block">瑞龙桥,古镇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静静地横跨在味江河面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见证着古镇的历史变迁,</span>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街子古戏台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标志性场所,建筑采用颇为壮观的九脊顶歇山式屋面,浮雕石壁,吊脚楼柱,展示了中华民族优秀的建筑文化和源远流长的民间文化根基。</p> <p class="ql-block">字库塔,又称“焚字炉”,是古人专门修建来焚烧字纸的小型建筑。街子古镇的字库塔,这座被誉为“中国最美字库塔”的建筑,始建于清咸丰二年(1852年),是川西地区仅存的一座。它不仅是一座精巧的砖仿木结构楼阁式建筑,更是南方地区一种独特文化习俗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古街区道路两旁房屋以清代中、晚期建筑为主,尚有明代水井等。</p> <p class="ql-block">元通古镇,位于成都崇州市文化街,曾是文井江上的一个重要的水码头。在水运主导的交通时代,这里繁华一时,名噪一方。随着时光渐渐远去,昔日的古镇也开始冷清下来,只有镇内现存的永利桥、罗氏公馆、黄氏公馆、黄氏祠堂、元通天主堂、王国英故居等老态龙钟的建筑,迎接着南来北去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李庄古镇,位于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长江南岸,被誉为“ 万里长江第一古镇 ”,始建于南朝梁代(公元540年),距今已有1480余年的历史。李庄古镇不仅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遗址,更在抗战时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避难所。</p> <p class="ql-block">到李庄本来没在此次出行的计划之列,几人完全是慕“李庄蒜泥白肉”而去的。在李庄住了一晚,吃了两次蒜泥白肉,我这个从不吃蒜泥白肉的人也吃了几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