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字:四马一心(KF)</p><p class="ql-block">摄影:四马一心(KF)</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在广州市海珠区的东南角,有一个小小村落,沉寂了千百年,繁衍生息着一代又一代勤劳古朴的村民,默默地传承着珠江三角洲的水乡文化传统,这里是小洲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村子是典型的岭南水乡地貌,三面环水一条小涌穿村而过,沟通了村子东西两条水道。村内古树成荫,小桥流水,窄巷通幽。街巷以麻石铺地,河涌以红砾岩筑岸。简氏祠堂比比皆是,有的高大庄严,有的古朴简练。小街中的天后宫香烟缭绕,屋顶悬挂着无数竹笠般大小的盘香终日不灭。村民们在自家门前水井旁汲水浣衣洗菜,或在祠堂里聊天娱乐,一派悠闲恬淡的乐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然而,时代的进程、商业化的气息,也在不断地冲击着这个古老的村落。富裕起来的村民们盖起了小洋楼,古旧的青砖瓦房和传统的蚝壳屋在逐渐消失。</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艺术家们早先看重了这里的原生态,在村里村外建了许多的艺术学校,使村子不断扩展,形成了有规模的艺术院校特色区。原本是为了学子们,在恬淡的古老的氛围里受到乡土味的熏陶。可是这也带来了商业气息充斥窄巷宽街,使人们也逐渐浮躁。村民的小洋楼鳞次栉比,临街的铺面,像其他旅游区一样,卖着琳琅满目小物品。土洋结合的饮食店在小涌旁、在榕树下卖着传统的芝麻糊、肠粉,或是奶茶与烧烤......。这些都让村子的古朴悄然退去,商业化的气息渐渐迷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走街串巷,去发掘点点滴滴历史韵味,虽不能说是完全的失望,但那种期望中,岭南水乡恬淡的水墨画般的韵味已是很难找寻。只有村子里麻石铺就的小巷,村中河涌上的古石桥,古渡口绿荫如伞的大榕树和那些威严华丽的宗祠,似乎还在诉说着古老的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市政府和村委会有着明确的《小洲村历史文化保护规划》,但那些古旧的建筑仍在不断地减少,早些年来过小洲的朋友说:有些建筑已是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春笋般拔地而起的各式小洋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虽不是岭南人,但我从小生活于斯成长于斯,岭南的这片土地,如同我的故乡一般亲切。我热爱岭南文化,它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传统文化的逐渐消失,不代表着历史的进步,而是对历史的割裂,这是可悲的。真的希望发掘和保护历史遗产,不仅仅从旅游的角度而是从历史责任出发,保护好传统的有地域特色的建筑物,让古老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源远流长。</span></p> <p class="ql-block">编辑修改2025.3.1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