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曲靖宣威尼珠河大峡谷回来三天,我的腿还在酸胀。这次旅行,让我想起四年半之前那次攀登大理鸡足山。行程中体力的巨大消耗,一度动摇着继续前进的意志。虽然知道一定能抵达终点、并且必须走完全程,但过程中的极度疲劳,以及突发的身体状况,还是严重影响了旅途的质量,让我不得不对长途旅行,有了新的认识。</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清明三天假期,安排两天前往曲靖。原定计划是4号出发,先去陆良,然后北下沾益去珠江源,晚间住在宣威市,次日前往尼珠河大峡谷,游览完毕再回昆明。出发前却发现5号宣威是雨天,气温会骤降到最高14度,而4号则是晴天,温度在24度。所以更改计划,4号游完尼珠河,5号看天气情况再作决定,是否在宣威和曲靖做个停留。</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先去陆良再去宣威,要比直接去宣威多走80多公里。绕行陆良,只是去那里一个高速服务区,给儿子照张相。从2019年开始,除2021年,每年4月前在这里照张相,记录下儿子成长的过程,在2022年之后,已经从巧合变成为一种仪式。4月4号中午,拍下七年间第6张同一地点、同一背景的照片,我和儿子继续前往宣威,意味着我们要在下午三点多,才能到达位于云贵交界处的尼珠河大峡谷。</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六个多小时的长途驾车,体力的消耗不可不谓巨大。但路途中的所见、特别是过了宣威、走进乌蒙山那40公里山路的景致,还是让我感到旅行的快乐——那是在云南行走七年、已经逐渐融化在血液里的自动反应。乡间四月嫩绿的叶、村庄里盛开的泡桐花、巍峨的普立大桥,都让人精神振奋。在临近终点不远,我们在山顶看到著名的北盘江大桥——当前已在用的世界第一高桥。</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尼珠河游客中心开始,是3.6公里的峡谷徒步路线。一路随山势下行,流水潺潺,间有瀑布。栈道在水流上延伸,把山石、草木、行人连缀在一起,自然而和谐。下视流水,仰望峰峦,呼吸着山间清风,聆听着悦耳鸟鸣,流水间设置了几处喷雾装置,打开之际,雾气氤氲,在傍晚的日光下,如同仙境。</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逐渐向下的路径,除了费膝盖,并无太多体力消耗,所以放松了游客的戒备,人们尽可畅快地往下走。何况薄阴的天气、适宜的温度之下,身边又有美景加持,反倒觉得这路途如此轻松愉快,是不是单调了些?于是暂停下来,看几个少年大呼小叫,攀上那种叫作“飞拉达”的东西——一头连着高崖,一头固定在地面,斜上斜下的高空悬索,为他们喝彩,同时也为他们捏一把汗。</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不久看到更惊险的、直挂在头顶山崖最高处的吊桥,桥边出现一个黑点在移动,推近相机的镜头,赫然发现那是一个人!在离谷底近400米深的高空,在晃荡的钢索桥上行走。我的天,这得是多么勇敢的战士。我问儿子,你敢不敢?他不说不敢,只是说不想尝试。这个回答,说明他并不十分拒绝,比我这看着就眼晕、更不用说上去走一下的人,还是要强大很多,我素来对这种高空行走充满忌惮。</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不到半小时,3600米的峡谷栈道走到尽头,一路下行的路径之后,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首先,是一部268米、立在悬崖上的电梯,从谷底上升到山腰,再从这里坐高空缆车上到山顶。电梯运行了90秒钟,门开处,左手就是危崖。在山风呼啸中,我挨到崖边,紧攥着手机,拍了一段视频。</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部悬崖电梯有个特殊名字,叫作空中校车,标记着当地助学的壮举,毫无疑问值得赞扬。但我更关心的,是头顶左上方那座架设在两山间的玻璃栈桥,距谷底大概400多米,长度近800米,我要从桥上走过去。尽管我不止一次走过高空玻璃桥,但这么高这么长的,还是首次。另外,从桥上走过去之后,还要半个多小时才会到达景区出口——架设在山峰之外的520观景台。这是开电梯的小哥告诉我的。</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排队上缆车那半个多小时的后段,我感到不妙。一天没怎么吃东西、刚才在峡谷里喝了几口凉可乐,这时候感觉肚子开始作怪,后来有些疼痛了,上了缆车之后更甚。强忍着到达缆车站点,我抛下儿子,说声等我,飞速向坡顶卫生间奔去……二十分钟后,回到栈桥头,感觉已经元气大伤。走上玻璃桥面,本来就心虚,加上气虚,也不敢直视脚下,和儿子拉着话,掩饰心慌气短,一步不停地往前走,饶是如此,也走了近八分钟。</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接下来是连续的上行路线。爬了几段台阶,感觉心慌气短得厉害,甚至胸口有些发闷发痛。常识告诉我,这是心脏发生了问题——负荷太重了。于是调整呼吸,走几步就歇一歇。捱过一座摇晃的浮桥之后,感觉身体仍在摇晃中,在最后的一段,视线都已经模糊了。我让儿子自己去520观景台看看,走到旁边坐下来,良久才恢复正常。</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万丈高崖之下,渐起的雾霭之中,尼珠河瘦长的水流,仿佛公路一般蜿蜒。落日早已隐没在云层后面,夜幕已经降临。半小时后,我和儿子上了倒站车,准备回到景区门口。我对儿子说:我们到宣威的酒店,还要90公里,我恐怕没有体力把车开回去了。儿子有些惊讶:不会吧?你要是开不了,我们就在车上睡吧。</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