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惟妙惟肖:在我眼里的卢贻斌老师不仅是收藏家、作家,还是思想家、政治家。他总爱捕捉和收集,并在直观的表象背后作理性而系统的思考!(这是编者在卢老师朋友圈浏览后的感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卢贻斌</p><p class="ql-block"> 今天走衣铺街和太平坊大道,吃惊的发现两条街有不少门面挂出了“出租”“转让”牌。四十多年前改革开放,我虽然没有抓住机会致富,但作为目击者,也经历了石首城区变迁。其中有四条街路是改革开放最早发生变化的,即城里的茅草街(今服紫岗服装布匹一条街)、建设路服装名牌一条街,外街的衣铺街小商品批发一条街、太平坊建材一条街。当时这四条街生意红红火火,石首最早的富起来一代人,绝大多数从这里走出去。而且这些人大都是返乡的知青、无业居民和进城农民。相反有单位的工人都舍不得“铁饭碗”不愿不敢不会做生意。这四条街门店十分走俏,可以说“寸店寸金”。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四条街道发生了变化,现如今服紫岗拆了棚子,旁边建了服装市场,这条街既有服装,也有杂货,还有麻辣烫和美食,变成了不伦不类一条街;建设路仍然是石首主要的服装街,店员也开始出街叫卖,以前她们可是从不出店的,进来客人都爱理不理的,可见生意难做;衣铺街由于阻碍交通,十几年前有关部门又建了鸿汇小商品市场和青龙咀市场,原想把衣铺街商家引进来,然而这些年过去,鸿汇市场实际成了仓库,衣铺街生意已分流,昔日风采也已不再。太平坊建材市场近年也大受影,城区先后建了达宝、百盟市场,分流了很多商家,加之建筑市场受大气候冲击,太平坊大道建材市场受到影响,生意难,门面转租,似乎也在意料之中,连建在这里一家银行都静悄悄摘了牌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