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3.21摄于厦门集美学村</p> <p class="ql-block">集美学村是集美各类学校及各种文化机构的总称,位于厦门集美半岛坐落于集美村。它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13年始倾资创办,享誉海内外。学村总建筑面积达三千余亩,拥有在校师生十万余人,形成了由学前教育至小学初中高中、从本科教育到硕士博士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原集美学村包括:厦门水产学院、集美航海学院、集美师范专科学校、福建体育学院、集美财经专科学校(现已全部并入集美大学),集美归国侨学生补习学校(华侨大学华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校、集美中学、集美小学、集美幼儿园等学校,还包括福南大会堂、图书馆、体育馆、音乐厅、龙舟池、航海俱乐部等设施。它既是钟灵毓秀之地,又是凝集众美的观光风景区,其建筑融中西风格于一炉,体现了典型闽南侨乡的建筑风格。学村中的龙舟池节假日常举行赛龙舟。鼓乐齐鸣,南音悠扬,人声鼎沸,把平日宁静的校园变成欢乐的海洋,集美学村也就成了厦门旅游的一个热点。</p><p class="ql-block">2016年9月,集美学村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陈嘉庚,又名甲庚,字科次,集美人。生于清同治十三年九月十二日(1874年10月21日),卒于1961年8月12日,享年88岁。他倾资兴学,捐资1亿多美元,创办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资助和支持发展的学校达118所;成立南洋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为国筹募抗战经费30余亿元,劝募救国公债1500万元,寒衣30万件,代雇回国服务机工3200余人,是海外华侨中的杰出代表,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嘉庚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p> <p class="ql-block">陈嘉庚先生故居</p> <p class="ql-block">嘉庚故居坐落于集美镇后尾角,今嘉庚路149号,是陈嘉庚先生居住过的地方,1918年建成。故居是一座两层小楼房,1938年被日本飞机炸毁,后重修,直到完工后才重修居宅。现故居是1980年按小楼原来格局修缮的。故居按先生晚年居住情况陈列,并珍藏有手稿、衣服及日常生活用具等遗物。二层的会客室、餐室、工作间、卧室等,均按陈先生生前原样陈设。</p> <p class="ql-block">归来园</p> <p class="ql-block">陈嘉庚先生生前有个志愿:为了召唤海外亲人不忘故乡,热爱祖国,归来有个聚会的地方,想在故居前面建一座“归来堂”,建筑费用不超过三万元。周恩来总理在陈老先生逝世后,获悉这一情况,认为这个意义重大,指示要实现陈先生意愿并扩大建造规模,以为永久纪念。1962年陈嘉庚先生逝世一周年纪念日落成“归来堂”,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归来堂”由厅堂、拜亭、会客室、厢房和庭院组成,主体是富有民族特色的宫殿式大厅堂、厢房则有供海外亲人归来食宿用的成套饮食起居设备在“归来堂”前面的“归来园”,为纪念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学校七十周年而建,是一个占地14亩的花园,花园内竖有陈嘉庚先生铜制立像。铜像约1吨重,高2.3米,基座高2.6米。铜像屹立在“归来堂”前“归来园”后部正中央。铜像背景为一个高3米宽7米的花岗岩屏像,上面镌刻着毛泽东题词:“华侨领袖,民族光辉”八个镏金大字。铜像左右两侧为绿树、草地和花坛,正前方为方块石砖铺设的大道,通向归来的远方。</p> <p class="ql-block">归来堂</p> <p class="ql-block">集美龙舟池</p> <p class="ql-block">龙舟池,陈嘉庚先生于1950年在海滩上筑堤围垦外、中、内三池。1953年,他亲自督造龙舟10艘,组织村民和师生进行正规训练和划船技术。为提供良好的竞赛场地,1955年,陈嘉庚先生亲自选址,在临海风景优美之处,开辟了一个规范的大龙舟池。外池俗称“龙舟池”,宽300米,长800米,总面积24万平方米。</p><p class="ql-block">集美学村龙舟赛几乎年年端午节在此隆重举行,举办龙舟赛除了追思屈原、纪念屈原外,还特别是倡导“诚毅”精神,一支龙舟队要争取好成绩,队员之间必须以“诚”相待、诚心努力,同时必须“整齐划一”,坚持到底。</p> <p class="ql-block">南薰楼</p> <p class="ql-block">南薰楼:建于1956年,时为集美财经学校教学楼,现为集美中学教学楼。该楼坐北朝南,主楼16层,翼楼5层(局部6层),花岗岩与混凝土结构,总体造型为西洋塔楼式建筑,类似西欧19世纪的巴洛克式建筑。平面呈“个”状,两翼设前廊。主楼面宽19.24米,高54米,总建筑面积8105平方米,是集美学村最高的建筑。该楼为花岗岩条石基础,承重墙为花岗岩石砌筑,红色清水砖作装饰镶砌。主楼设穹隆顶钟亭,东、西角楼设重檐攒尖亭,翼楼为歇山顶。屋面铺绿色硫璃瓦有少量红色机平瓦。柱头、屋檐装饰细腻。2003年至2004年进行加固维修。</p><p class="ql-block">是集美学村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嘉庚公园</p> <p class="ql-block">1992年,为完成陈嘉庚先生的宿愿,在鳌园的北面建设“嘉庚公园”。与鳌园相连,是陈嘉庚建筑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传统园林自由布局的形式。公园占地面积3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投资1000万元。于1994年10月陈嘉庚先生诞辰120周年竣工,向游人开放。公园内红柱飞檐琉璃瓦的亭台楼阁,它们一个连着一个随着曲折回廊成一条龙展布。嘉庚公园以中国式的庭院为主体,公园内还有水池、曲桥、石栏、草地,结构排列。公园西侧正中有大型人物群雕《桃李芬芳》,展示了陈嘉庚先生创办教育。莘莘学子仰望着"集美解放纪念碑",缅怀校主恩泽。园内的东边有一个尊师重教荣誉碑,雕塑巨型蜡烛一根,石碑上镌刻着捐资兴学的个人和单位姓名。公园里有着地毯式草坪、市树和市花。</p> <p class="ql-block">鳌园</p> <p class="ql-block">位于集美东南海边的鳌园原为一座小岛,形似海龟、故为鳌园。1950年,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回国定居时,将这一岛屿扩填成园,于1961年完工,历时十年,占地近九千平方米。园中共有650多幅青石雕,是闽南石文化的主要代表作。鳌园门廊两侧中国古代和近代史的青石镂雕。集美解放纪念碑是鳌园的主体建筑,碑高28米。陈嘉庚先生墓坐落在集美解放纪念碑正南面,1961年8月20日,国家为陈嘉庚先生举行了隆重的国葬。1988年,陈嘉庚墓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陈嘉庚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陈嘉庚精神</p><p class="ql-block">一是爱国主义的精神。二是崇尚教育的精神。三是严格自律的精神。四是一生为社会服务的牺牲精神。五是自奉节俭,一心为公的原则。</p> <p class="ql-block">获得荣誉</p><p class="ql-block">2004年以来,先后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侨联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厦门市十大城市名片”、国家4A级旅游景区、福建省文明风景旅游示范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陈嘉庚,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泉州府同安县集美社人(现厦门市集美区)。</p><p class="ql-block">1913年回家乡集美先后创办了集美小学、中学、师范、水产、航海、商科、农林等校(统称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厦门大学、集美学村各校师生都尊称其为“校主”。</p><p class="ql-block">1949年应毛泽东主席的邀请回国参加政协筹备会。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等职。曾被毛泽东称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p><p class="ql-block">1990年3月11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把一颗编号为2963的小行星命名为“陈嘉庚星”。</p><p class="ql-block">成长于郑成功抗清复明故垒的陈嘉庚一生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晚年的陈嘉庚,请人在鳌园刻录“台湾省全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