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东方市公爱农场中心学校这所乡镇学校里,一座崭新的教学楼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这座建筑不仅代表着学校硬件设施的提升,更是一次生动的劳动教育实践。语文老师、美术老师和数学老师共同策划了一次以“新劳动”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通过实地参观与互动体验,学生们在施工现场学到了宝贵的知识。</p> 语文组:感受劳动之美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周老师</b></p> <p class="ql-block"> 周老师带领着学生们参观正在建设中的新教学楼。她以生动的语言向孩子们讲述了建筑工地上每一个环节背后的故事,从设计蓝图到钢筋水泥的浇筑,再到最后的装修装饰,每一个步骤都凝聚着无数劳动者的心血与智慧。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实地考察,更是一堂关于责任和奉献的深刻课程。</p> <p class="ql-block"> 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孩子们开始思考,新劳动不仅仅是建设教学楼,更是为未来的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他们在这片被树木环绕的小山丘下,感受着晴朗无云的天空下新劳动的力量。这种力量激励着他们,让他们明白了劳动的意义,也让他们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了期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王老师</b></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建筑工地。<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教室内的渴望到亲临施工现场,孩子们显得异常兴奋。他</span>们看到了新教学楼逐渐成形的过程,也看到了工人们辛勤劳动的身影。老师告诉他们,劳动需要付出努力,需要坚持不懈。</p> <p class="ql-block"> 王老师则结合工地上的所见所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文字表达对劳动者的敬意。她鼓励孩子们写下自己心中的感动,并将这些美好的瞬间记录下来。</p> 工程师党工:专业视角下的科普 <p class="ql-block"> 工程师党工向同学们介绍了镀锌银条的作用、弯钢机等机械的工作原理。他详细解释了每一种材料和技术背后的科学原理,让孩子们了解到看似简单的建筑材料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科技知识。通过与专业人员的交流,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感受到了职业的魅力。这种面对面的互动让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为学生们打开了通往未来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 党工告诉孩子们:“你们要好好学习,才能掌握机器原理和运用,使用这些机器可是技术活,要有“上岗证”。</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认真地听着,他们知道,新教学楼的建设离不开这些工作人员的努力。他们从中学到了新劳动需要尊重和感恩,尊重每一个劳动者的付出,感恩劳动为他们带来的美好生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孩子们用文字记录劳动之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吃惊、震惊、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才行。”孩子们真实的表达。</b></p> <p class="ql-block">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观察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并用笔触传递温暖。</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孩子用日记形式记录新教学楼的变化。孩子们在被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培养了他们的持续性和深入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位同学描述着心中的理想教学楼。</b></p> <p class="ql-block"> 无论是观看机械运作还是参与简单的辅助工作,这些经历都将成为孩子们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场别开生面的“新劳动”主题教育活动,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新农民”意识的种子。</p> <p class="ql-block"> 这样的综合教育方式,使学生在获取新知的同时,也学会了尊重每一个平凡却伟大的劳动者。</p> 美术组文老师:捕捉劳动之美 <p class="ql-block"> 文老师则利用这次机会让同学们用画笔记录下施工现场的每一个细节。他指导学生们观察大型起重机和其他机械设备的工作过程,然后将其转化为艺术作品。这不仅是对美的追求,更是对学生观察能力的一种训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学生的部分作品</b></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现代工程技术的感受,同时也学会了欣赏劳动者们辛勤付出背后的价值。</p> 美术组黄老师:创意激发与艺术表达 <p class="ql-block"> 马克笔在灵巧地舞动着,孩子们将自己对劳动的理解融入到画笔之中,用独特的方式诠释了他们眼中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都在专注地创作,大家用色彩表达着对劳动的尊重和敬意。</p> <p class="ql-block">科技与安全意识的启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施工现场的艺术视角</span></p> <p class="ql-block"> 无论是鲜艳的红色挖掘机还是戴着安全帽的工人形象,都被孩子们用独特的视角重新诠释。这种创造性的学习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艺术潜能,也让他们在绘画过程中体会到劳动者的辛勤付出。</p> 数学组钟老师:劳动与数学的巧妙关系 <p class="ql-block"> 钟老师巧妙地将工程问题融入数学课中。他通过实例讲解,如计算一堆钢筋所需搬运次数的问题;两人合作完成这堆钢筋需要的时间问题等,让学生们理解实际生活中数学的应用价值。这样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他们意识到看似枯燥的数字背后其实蕴含着丰富的意义。</p> 实践出真知 <p class="ql-block"> 教育的目的在于唤醒和激励,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颗待发掘的宝藏。通过劳动情境教育,我们不仅希望传授知识,更希望能够点燃学生内心的火焰,使他们意识到自身的潜力和价值。 唤醒意味着让学生们意识到世界的广阔与丰富,激励则是鼓舞他们勇于追求梦想,克服困难。 这种唤醒与激励的过程,不仅影响着每位学生的个人成长,也为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最终,教育的目的在于塑造全面发展的个体,使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创新精神和社会担当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