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土司府是彭氏统治,土司城是田氏统治。先有土司府,后有土司城。</p> <p class="ql-block">恩施土司王朝是元明清时期中央王朝在土家族地区实行的一种特殊管理制度,始于元代,止于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的“改土归流”,历时450余年。土司对中央王朝纳贡称臣,中央王朝则册封土司并允许其自治,形成“称雄一方”的地方政权。</p> <p class="ql-block">1土家族源流</p><p class="ql-block">土家族为远古巴人后裔,巴人曾在春秋时期建立巴子国,公元前361年被秦国所灭后,部分退居武陵山区与当地部族融合形成土家族。宋代起自称“毕兹卡”,称汉人为“客家”。</p> <p class="ql-block">2土司制度确立</p><p class="ql-block">元代为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设立土司制度,恩施地区成为土司管辖核心,涵盖清江以南及长阳、五峰部分区域。</p> <p class="ql-block">二、土司统治特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高度自治</p><p class="ql-block">土司土地和人口不纳入中央版图与户籍,拥有生杀大权,实际为“土皇帝”。</p><p class="ql-block">恩施地区曾存在元29个、明31个、清20个土司,其中容美田氏土司势力最强,雍正称其“楚属各土司,唯容美最为强盛”。</p> <p class="ql-block">2军事与建筑</p><p class="ql-block">土司城设有城墙(全长2320米)、烽火台、校场等防御设施,钟楼内悬3000余斤铜钟用于朝典。</p><p class="ql-block">容美土司因越制修建象征皇权的“九五居”遭朝廷讨伐,成为改土归流导火索。</p> <p class="ql-block">三、衰落与改土归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政策转变</p><p class="ql-block">雍正年间推行“改土归流”,废除土司自治,改为中央派遣流官直接管理。1725年朝廷以僭越罪发兵容美,末代土司田旻如自缢,标志恩施土司制度终结。</p> <p class="ql-block">2文化遗存</p><p class="ql-block">现存恩施土司城为1998年仿古重建,核心建筑九进堂(纯榫卯结构)、廪君祠等展示土家族建筑艺术与文化。</p><p class="ql-block">土司戏班“燕将班”解散后,其柳子戏演变为鹤峰非物质文化遗产“金丝吊葫芦”。</p> <p class="ql-block">四、历史意义</p><p class="ql-block">恩施土司王朝是中央与少数民族关系的重要见证,其建筑、军事及艺术成就(如雕刻、绘画)集中体现土家族文化,被誉为“中华土家第一城”。如今,土司城作为国家AAAA级景区,成为研究土司制度与民族历史的活态博物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