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家族使命奔波的楷模

忠孝兴罗

<p class="ql-block">在浙江罗氏家族的舞台上,有一位光芒熠熠的人物——罗泽云,他身兼浙江罗氏文化研究会筹备会长之职,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成为家族事业的中流砥柱。</p><p class="ql-block">刚刚结束对广西南宁、玉林、北流罗氏的拜访,罗泽云会长甚至都没给自己留出两天的休息时间,便又匆匆踏上新的征程,奔赴台州地区。清明时节,他怀着无比的虔诚参与祭祀罗适公的活动。在庄重肃穆的氛围中,他的眼神中充满对先祖的敬仰与追思,仿佛能透过时光,与先辈们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他深知,这不仅是对先人的缅怀,更是对家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p><p class="ql-block">祭祀活动落下帷幕,可罗泽云的脚步未曾停歇。在玉环罗利忠、温岭罗小勇等人的陪同下,他紧接着踏上了拜访当地路桥、玉环、小屿、临海、三门、罗渡、龙港、岩下、温岭等十几个罗氏祠堂的行程。每一座祠堂,都承载着家族的历史与记忆,他在这里与宗亲们促膝长谈,共同探讨浙江罗氏文化研究会的未来发展方向。他专注地倾听着宗亲们的心声,认真记录下每一个宝贵的建议,同时也激情澎湃地阐述着自己对于研究会发展的宏伟构想。尽管已届 70有余高龄,但他的热情犹如燃烧的火焰,不曾有丝毫减弱。</p><p class="ql-block">更令人钦佩的是,罗泽云会长无论行至何处,都毫不吝啬地慷慨解囊。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家族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爱心与支持。他的每一次捐赠,都如同温暖的阳光,照亮了家族前进的道路。他不辞辛劳,跨越千里,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为家族事业无私付出,让浙江罗氏文化得以广泛传播。为筹备浙江罗氏文化研究会的成立,打下坚实基础。</p><p class="ql-block">罗泽云会长的付出与奉献,如同一座灯塔,为浙江罗氏家族指引着前进的方向。他用自己的坚持和毅力,书写着对家族的深情厚谊。他的行为不仅是一种榜样的力量,更是一种精神的感召,激励着每一位罗氏族人积极投身到家族的发展建设中来,共同为家族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让浙江罗氏文化在岁月的长河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p> <p class="ql-block">罗适(1029 年 - 1101 年),字正之,号赤城,出生于浙江省三门县海游街道马家山。属南昌柏林北房智慧公支系,由南昌迁至九江柴桑,再由柴桑迁本地。</p><p class="ql-block">罗适所处的时代为北宋,他在治平二年(1065 年)登进士。此后,他历任桐城县尉、泗水、济阴、陈留、江都、开封等多地的县令,还担任过提点两浙刑狱、提点京西北路刑狱等重要职务。</p><p class="ql-block">在为官之路上,罗适清正廉洁,始终将体察民情、关心民间疾苦视为己任。他坚决革除各种弊端,严禁巫术,为众多蒙冤百姓平反冤狱。同时,他大力奖励农耕,尤其注重兴修水利,是北宋时期颇具影响力的水利学家。</p><p class="ql-block">在江都任县令期间,他带领民众开发久已湮没的荒塘,将大石湖加以修复,并改名为元丰湖。他组织民众筑堤造坝,疏水入江,先后兴修水利多达 55 处,灌溉田亩达 6 千顷,围塘扩种 85 万顷。由于他的出色治理,在他调任之后,江都人民为表达对他的感激与怀念,特地为其建立生祠,著名文学家秦观还为他撰写了祠记。</p><p class="ql-block">在提点两浙刑狱任上,他亲自莅临黄岩,领导当地百姓疏导 8 乡官河 90 里,沟通大小支流 936 条,长度总计 75 万丈。并且,他还首创了在内河分段筑堤建闸的方法,有效地控制水量,使受益田亩多达 70 多万亩。当时流传的民谣“黄岩熟、台州足”,充分彰显了他在水利治理方面的卓越功绩。</p><p class="ql-block">罗适政绩卓著,一心为民,实实在在地办了众多好事实事。他的贡献和付出深深烙印在当地百姓的心中,人民永远怀念他。正因如此,有“台州士人名世始自罗适”这样的赞誉流传于世。罗适逝世后,葬于海游马家山,其墓如今已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后人追思和缅怀他的重要见证。</p> <p class="ql-block">在浙江,罗氏家族有着广泛的分布。</p><p class="ql-block">绍兴地区,会稽(今绍兴市)的福全镇徐山、陶堰镇金横村皆有罗氏族人聚居。其中,徐山罗氏人数约 400 人,金横村罗氏人数与之相近;而梅山墨庄村的罗氏族人则达 700 余人。</p><p class="ql-block">诸暨的眉池金普桥村有罗氏分布,支分至桐乡南珊村,总计约 500 人。</p><p class="ql-block">上虞的罗氏分为两支,人数众多,总计约一万人。一支居住在小越罗村,别称东罗、西罗、大庙罗;另一支发源于长塘,分布于罗村、伦塘、篁村以及蒋村等地。</p><p class="ql-block">临安境内,包括临安、于潜、昌化三县。锦南让畔村罗氏 400 多人以及石门乡的 100 多人,是从慈溪罗江迁入;太阳镇景村乡浪山的罗家与朱伊罗家同支,约 200 人;于潜镇方圆大冈坂罗家有 12 户。</p><p class="ql-block">富阳地区,新城现称新登镇,里和宝山、官山、双江钦贤里共有罗氏 1000 多人,他们是理宗时期余杭大桥下罗邺的后裔六一公、六三公。洞山罗宅罗氏、后源罗氏,虽无谱可考,但据说后源始祖千三郎从江西龙虎山七贤村迁入胥口,至今已传 25 代。</p><p class="ql-block">淳安的罗氏,大部分来自徽州,另有一支清末罗来保、罗贤亮的后裔由江西乐平县西梅入籍大坞底。</p><p class="ql-block">金华的罗氏以罗大门即北山前溪罗氏最为著名,现属罗店镇,包括前店、罗店、三甲山等地,约 4000 人。</p><p class="ql-block">宁波的东西罗村有罗氏族人 1000 人,镇海觉渡、鄞县、余姚四明山陆埠罗张村、兰山石门村等地也有分布,支分到上虞小越的有 5000 多人。</p><p class="ql-block">临海的杜渎、北涧和三门共有罗氏一万多人,皆源于会稽长塘,后从宁海越溪迁徙至此;临海罗渡、白水洋、状元地及仙居横路顶的罗氏有 7000 多人。温岭的小屿罗氏,涵盖松门、洋屿罗氏,始祖为罗适后裔仲祥,亦称菊庄公,迁自黄岩洋屿。仲祥六传至贯通,于元仁宗年间迁小屿为始祖,至今已传 24 代,约 4000 人。</p> <p class="ql-block">台州罗堂</p> <p class="ql-block">浙江三门大桥村罗氏祠堂</p> <p class="ql-block">温岭小屿罗氏祠堂</p> <p class="ql-block">玉环罗氏祠堂</p> <p class="ql-block">台州市三门县横渡镇桥头村罗氏祠堂</p> <p class="ql-block">台州三门横渡岩下村罗氏祠堂</p> <p class="ql-block">临海市白水洋镇罗渡罗氏古戏台</p> <p class="ql-block">温州龙港</p> <p class="ql-block">第三天,罗泽云、罗利忠等来到温州地区拜访,每到一处,受到了家人们的热情接待,场面十分感人,体现了天下罗氏一家亲的情怀,大家共商成立浙江罗氏文化研究会具体准备事项,走访了多地罗氏祠堂,了解家族分布及发脉情况。</p> <p class="ql-block">搭建互助平台,共商发展大计,弘扬豫章世家一门忠孝家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