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清明雨落思故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六(6)班 叶雨熙</p><p class="ql-block">又是一年清明至,细雨如丝,轻柔地洒在大地上,仿佛是天空落下的思念之泪,无声地诉说着对故人的哀思。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忧伤,却也夹杂着春天的气息,让人在缅怀中感受到生命的轮回与希望。</p><p class="ql-block">小时候,清明节对我来说只是一个简单的节日,只知道要跟着家人去山上扫墓,给祖先上香、献花。那时候,我并不明白这背后的意义,只是觉得这是一个有趣的活动,可以和家人一起在大自然中走走。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我渐渐长大,也开始有了自己的思念和缅怀。</p><p class="ql-block">我的外公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他一生勤劳朴实,用双手撑起了一个家。小时候,我最喜欢跟着外公去田间地头。他总是耐心地教我认识各种农作物,告诉我哪些是麦苗,哪些是油菜花。他那双粗糙的大手,总是紧紧地握住我的小手,让我感受到了无尽的安全感。外公走后,我再也没有机会和他一起走在田间的小路上了。每到清明,我都会想起他,想起他那熟悉的笑容,想起他温暖的怀抱。虽然他已经离开了我,但他的爱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里,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回忆。</p><p class="ql-block">清明节,不仅仅是一个祭拜祖先的日子,更是一个让我们停下脚步,回忆过去,感受亲情的日子。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忙碌于工作和生活,忽略了身边的人和事。而清明节的到来,就像是一声提醒,让我们不要忘记那些曾经给予我们爱与温暖的人。他们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们的爱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成为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p><p class="ql-block">站在墓前,我轻轻地擦拭着墓碑上的灰尘,仿佛能从中感受到他们的温度。我默默地祈祷,希望他们在天堂也能感受到我们的思念和爱。我知道,他们一直在看着我们,希望我们能够幸福快乐地生活。所以,我会带着他们的爱,继续前行,努力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p><p class="ql-block">清明雨落,思念如潮。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更加懂得了珍惜。珍惜身边的人,珍惜眼前的幸福,珍惜生命中的每一次相遇。因为,生命是如此的短暂,而爱却是永恒的。愿逝者安息,愿生者安康,愿这个清明,能带着我们的思念与祝福,温暖每一个角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清明节游雷台山公园</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六(6)班 吕兴宇</p><p class="ql-block">转眼间,清明节又到了。这让我想起了杜牧的一首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是农历四月初四的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这天,人们不但要祭祖,也是游山玩水的季节。</p><p class="ql-block">这天,我走在雷台公园的小路上,看见不少的人都在一排排整齐的焚炉前祭祖烧纸。此时虽然已是四月天气,南方已是春暖花开,春意盎然,但北方的早晨依然春寒料峭。我裹紧围巾,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新鲜的空气迎面扑来,冰凉的空气夹杂着潮湿的泥土气味沁人心脾。北方的春天虽没有南方的热闹,但多了几分清爽和淡然,我似乎已感受到了春天的脚步悄然而至,新的生命即将开始。</p><p class="ql-block">雷台公园中,它的标志性建筑莫过于是东汉时期的马踏飞燕,只见正门前草丛中一座高耸云霄的四根柱形的建筑上面一匹骏马前蹄腾飞,右后蹄踩在一只展翅飞翔的龙燕上面。骏马嘶鸣,马尾飞扬,仿佛要冲破云霄,扶摇直上。骏马与飞燕的样子栩栩如生,从马的设计细节可以看到古人的思想奔放,向往自由,也体现了古人的劳动智慧。 </p><p class="ql-block">望向台下,一簇簇嫩草刚从湿软的土下钻出,像是刚从冬天醒来,准备迎接春天。有几只昆虫在草丛中飞舞,展示他们美丽的一面,此时温暖的阳光洒在大地,到处都是万象更新。 </p><p class="ql-block">在马踏飞燕的后面,还有一片汉墓。里面存着铜车马仪仗俑队,它由99件铜雕组成,造型优美,形态多样。有矫健刚毅的骑马、有肥壮彪悍的驾车马。每一匹马都无比生动,强壮有力,马群膘肥体壮,人物造型栩栩如生,表现了“车辚辚,马萧萧”的壮观场面,也展现了古代军事的发达和威严。 </p><p class="ql-block">在大路两边,有很多高大的树木。一排排松树如同士兵一般,昂首挺胸的站在路边;罗汉松高大挺拔,仿佛是要把天遮起来;几只麻雀调皮的在树下蹦来跳去,给寂寞的树木增添了无限生机。小路的尽头,还有两棵柳树,也是同样高大挺拔。风轻轻的一吹,枝条就开始飘舞。柳树的影子倒映在湖面上,与刚才的马踏飞燕和铜车马仪仗俑队形成不一样的风景。 </p><p class="ql-block">接着,我参观了雷台馆,周围古树参天,气势宏大。参观完后,我走出公园,我依然留恋里面的景色与古人的智慧。这里既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又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它像一首悠扬的曲子,虽然旋律淡淡渐去,但余音仍然在心头缭绕。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踏春清明,邂逅自然</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六年级6班 蔺子珮</p><p class="ql-block">“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在这草长莺飞的清明时节,我踏上了期待已久的踏青之旅,全身心地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p><p class="ql-block"> 来到郊外的田野,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金黄色的油菜花田,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微风拂过,涌起层层金色的波涛,空气中弥漫着油菜花独特的清香。勤劳的蜜蜂在花丛中忙碌穿梭,蝴蝶在花丛间翩翩起舞,为这片花海增添了无限生机。我穿梭在田埂上,指尖轻轻触碰那娇嫩的花瓣,心中满是对大自然的惊叹。</p><p class="ql-block"> 告别油菜花田,我沿着一条清澈的小溪漫步。溪水潺潺流淌,宛如一条透明的丝带,水底的沙石清晰可见。一群小鱼在水中自在地游弋,时而互相追逐嬉戏,时而躲在水草间捉迷藏。溪边的柳树垂下柔软的枝条,嫩绿的新芽点缀其间,微风拂过,柳枝随风飘舞,仿佛是柳树姑娘在对着镜子梳妆打扮。我捡起一颗圆润的石子,轻轻投入溪中,“扑通”一声,水面泛起层层涟漪,那清脆的声响在宁静的溪边回荡,宛如一首美妙的自然乐章。</p><p class="ql-block"> 不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像一条沉睡的巨龙,山上绿树成荫,偶尔还能看到几簇鲜艳的野花,如同繁星般点缀在山间。我沿着蜿蜒的山路向上攀登,山路两旁的草丛中,不知名的野花肆意绽放,红的、粉的、白的,五彩斑斓,让人目不暇接。登上山顶,极目远眺,广阔的田野、蜿蜒的小溪、错落有致的村庄尽收眼底,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让人心旷神怡,所有的烦恼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清明假期,我与自然进行了一场亲密的对话。它用神奇的画笔勾勒出五彩斑斓的画卷,用灵动的音符演奏出美妙的乐章。这次踏青,不仅让我欣赏到了春天的美景,更让我领悟到大自然的魅力与力量。我将带着这份对自然的热爱,珍视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清明节的遐思</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六(6)班 张瑜宸</p><p class="ql-block">清明时节,细雨纷纷,人们手持鲜花与祭品,踏上寻根问祖的旅程。这个延续两千多年的节日,以独特的方式诠释着中国人对生命的理解与思考。</p><p class="ql-block">清明扫墓的习俗始于周代,最初是帝王将相的祭祖仪式,后逐渐演变为全民参与的传统文化活动。人们除去坟头杂草,摆上时令食品,焚烧纸钱,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是对先人的深切缅怀。宋代诗人高翥在《清明日对酒》中写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描绘的正是这种跨越时空的情感联结。</p><p class="ql-block">清明节的特殊之处在于它融合了追思与生机的双重意蕴。人们在祭奠逝者的同时,也踏青郊游,感受春日的蓬勃生机。这种生死交融的哲学,体现了中国人“慎终追远”的文化传统。唐代诗人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诗句,既道出了哀思,也暗含了对生命循环的感悟。</p><p class="ql-block">在现代社会,清明习俗不断演变,但核心精神始终未变。网络祭扫、鲜花代纸钱等新形式出现,让传统习俗更符合当代价值观。无论形式如何变化,清明始终是中国人一年一度与祖先对话的重要时刻,是维系家族记忆与文化认同的纽带。</p><p class="ql-block">站在先人墓前,我们不仅追忆过去,更思考生命的意义。清明节以其独特的方式提醒我们: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结,遗忘才是。这种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正是中华民族历经千年而不衰的精神密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