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探寻东坡</p><p class="ql-block"> 苏轼,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一位大神级人物,因为黄州(今黄冈)的一块东坡,而得“东坡”大名!</p><p class="ql-block"> 记得在高中时学“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我心中就想,这写诗的东坡之地应是多美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古黄州交通闭塞,它的东南被大别山抵着,西北则面对汹涌的长江,在近千年前,苏大才子从京都贬到这闭塞地方工作,也真为难他了。</p><p class="ql-block"> 可就是从这一天开始,中国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苏“东坡”。</p><p class="ql-block"> 黄冈,也是名人辈出的地方,一代名医李时珍,地质学家李四光及“将军县”红安都来自这里。记得在念高中时,黄冈高中可是全国有名,在各种国际竞赛中,那里学子纷纷拿奖。后来“黄冈秘卷”也成了许多学生的致胜法宝。</p><p class="ql-block"> 借着清明短假,一路奔袭,去探寻那“惊涛拍岸”之躯,更去寻那东坡之地。</p><p class="ql-block"> 我的第一站“东坡赤壁”景区,这也是因《赤壁赋》及《赤壁怀古》而闻名的地方。听说此地原名叫赤鼻矶,由于整座山石红红的,远看象一座伸进江水的大象鼻而得名。后来被苏大才子诗中“故意”更改之而得名“赤壁”,后人为了区分三国之赤壁,现在这里叫“东坡赤壁”,民间称“文赤壁”,而“武赤壁”,现在已为赤壁市,这两赤壁间可有二百公里。</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东坡赤壁”,由于长江的改道,早已远离了江水,站在当年的石矶上,俯看下面的小湖面,已很难想象有惊涛拍岸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听说景区准备再引江水,再造当年惊涛拍岸之宏景。由于历朝历代的“苏粉”较多,这里可留下不少的墨宝,更难能可贵的是,这里更有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苏轼的《黄州寒食帖》拓件,可惜原件现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未能亲见。</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更有许多明清时期纪念苏东坡的亭台楼阁,取名大都体现苏东坡那进取、慈悲、旷达的人生格局。站在最高处茅盾亲题的“栖霞楼”上,黄州风景尽揽眼帘。</p><p class="ql-block"> 还记得习总书记曾用“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来教育全党干部,这用典就来自《赤壁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那李鸿章题写的“二赋堂”内,有清人工工正正撰写的前后《赤壁赋》供人欣赏。</span></p><p class="ql-block"> 确实,也只有江上的清风与山间的明月,享用它们没有人禁止,也永远不会用尽。苏轼的这份情怀,也是最为珍贵的。其实在人的一生中,任何东西是带不走的!</p><p class="ql-block"> 离东坡赤壁景区不远,就来到了苏轼谪居黄州的居所“雪堂”及常常耕读的东坡一带。看到那厚重的“雪堂”二字,仿佛这雪已下了一千年似的,在它的周边则是一大片竹林,一派“不可居无竹”的“苏式”风格。</p><p class="ql-block"> 在黄冈市区还有不少纪念苏轼的主题公园,特别有以他的《遗爱亭记》而命名的遗爱湖,也甚是壮观,听说被评为湖北省十大最美湖泊。</p><p class="ql-block"> 黄冈,一座小清新的城市, 你若在细雨绵绵的春雨中来这里走一圈,那种“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苏式”人生感慨油然而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