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2日收到中华詹氏总会常务副秘书长丽君姐姐的信息,问我明年3月中是否有时间陪她在大宗祠住上几天,当时我毫不犹豫的就答应她没问题,可以陪姐姐您住几天。</p><p class="ql-block">时间过得好快,一晃就到了今年3月中旬。</p><p class="ql-block">3月14日是个阴雨天,当天姐姐从厦门坐了将近5个小时的高铁,下午2:20到达婺源。我和婺源协会的秘书长灶源一起去接站。</p><p class="ql-block">见到姐姐我们都很激动和兴奋,因为我们好久不见了,都是同根同源的姐妹。</p> <p class="ql-block">高铁站路边的鲜花正在盛开,穿过漫天花海,一路繁花相伴。那千百朵笑脸相迎的鲜花,仿佛正在用清脆的声音微笑低语,春天来了,婺源欢迎您。</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3月15日吃过早饭,9时婺源詹天佑祖居纪念馆馆长詹党开车把我们送到浙源庐坑中华詹氏大宗祠。</p> <p class="ql-block">婺源的春天,到处都能看到金灿灿的油菜花开。</p> <p class="ql-block">一到大宗祠急急忙忙的把行李放下,马上就进入纪念馆4楼会议室。编辑组第一次会议,商议此次《詹氏家风故事》有关重要事项。</p> <p class="ql-block">编辑一本书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能有幸参与《詹氏家风故事》的资料整理工作感到非常兴奋和自豪。这是我人生中最有意义的经历之一。</p><p class="ql-block">这本书的主题是弘扬我们詹氏家风的典型代表人物。一定是盖棺定论。</p> <p class="ql-block">吃过午饭,进到房间才看到卫生间白白的毛巾和浴巾的右下角都很醒目的绣着红红的“詹”字,走出卫生间来到房间,看到床上白色的枕头套和白色夹红花条的被子的右下角上都有红红的“詹”字,此刻我真正的感觉到我内心深处是多么的激动和兴奋啊。走到窗台前打开窗户扫了一下,外面嫩嫩的,绿绿的,黄黄的一片田园风光。关上窗户,拿了水杯,就径直进入楼上的谱库。</p> <p class="ql-block">大宗祠的总管元和老师带着我们一起来到了族谱库。他打开族谱库向我们大概介绍了一下族谱库的情况,并把族谱库的钥匙给了我们,当我看到全国各地这么多的宗谱时,不仅大吃一惊。接下来我得认认真真的好好找找我们大詹家的家风故事。</p> <p class="ql-block">整个下午,我们俩都在族谱库,按顺序把宗谱搬到隔壁办公室,翻找有关詹氏家风故事的典型故事,找到一篇就用小纸条作标签。我们就这样来回的搬和找,直到楼下食堂呼吃晚饭才感觉眼睛都模糊了。</p><p class="ql-block">吃过晚饭,外面还下着小雨。我和姐姐撑着伞出去散步时,突然想起今天太匆忙了合影都来不及拍,现在来补一张。乡村路边清新的空气,感觉闻起来都是甜甜的。看到路边有很多马兰头和荠菜,还有大片大片的油菜花,情不自禁的拍起来。</p> <p class="ql-block">天渐渐地黑了,我们回到了招待所,看到姐姐熟练的把两扇木门“吱吱呀呀”的关上,接着推上一根木门闩,这根木门闩,不仅是家的守护神,更是屋内与屋外的一种默契契约。门闩落下后,屋内屋外互不干扰,宁静且和谐,直至天亮。看到这木门闩立刻联想到我孩童时期,在老家用过的那一根木门闩,可老家的那一根门闩不知道现在何处,是毁是烧是埋无从知晓。因为2020年3月15日我听说,老家房子已经被卖了,卖的过程我们姐妹三全然不知,后来只知道房款的去向。</p> <p class="ql-block">3月16日早上乡村的地里田头都盖上厚厚的白霜。出去晨练的时候,晨风冷飕飕的刮在脸上,全身都打着哆嗦,从村头走到村尾20多分钟后,全身才慢慢的暖和起来,好一个春寒料峭的二月春风似剪刀。</p> <p class="ql-block">早上7:40分,姐姐就开始忙起来了。她要在詹氏家族的公众号上发两篇文章和《詹氏家风故事》的征稿启事。</p> <p class="ql-block">中午阳光明媚,我们吃过午饭,计划休息一个小时,就想着到外面去晒晒太阳,顺便去把昨晚上看到的荠菜剪回来。</p> <p class="ql-block">下午看到老家的宗谱,宗谱的主编灶源在里面写我父亲《茶叶专家—詹元林》的文章。</p><p class="ql-block">书中是七零年越南人民共和国主席孙德胜和</p><p class="ql-block">越南人民共和国总理范文同,颁发给我父亲的劳动勋章和友谊勋章及证书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3月18日午饭的时候,元和老师说你们一天都在族谱库里找资料也要休息一下,要不今天午饭后带你们去看看这村里的詹氏祠堂,我们都很乐意并期待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他还向我们介绍了我们喝的水都是从这口井里抽上来的。他不说我想也想不到,我们喝的都是我们詹家自己水井里的水。</p><p class="ql-block">他还带着我们到大宗祠附近走了一圈。</p> <p class="ql-block">姐姐虽然到过婺源很多次,但从没有在3月中下旬油菜花盛开的时候到过婺源,所以这次看油菜花就必须要安排上。19日元和老师联系他的学生,请他出车,明天带我们一起去中国四大花海之一的江岭景区一日游。</p> <p class="ql-block">从江岭景区出来,我们就前往庆源景区。还没进入村庄,路边就停了很多🚗,水泄不通,我们的师傅也只好在路边看到一个车位赶紧抢先停下来 ,我们下车步行前往我表姐家吃饭,表姐夫也是宗亲。看到我们他很热情的将我们迎进饭店,热情的接待了我们一行5人,还帮我们点了六个菜,用完餐后,当我提出要结账时,他微笑着摆手,坚持说这顿饭算他的,我们都是一家人,第一次去他们家坚决不收一分钱。表姐还边说边送我一个老南瓜。</p><p class="ql-block">走之前和表姐夫一起合个影。之后他又向我们简单的介绍了庆源村,还让我们到村里去走走看看。</p> <p class="ql-block">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庆源,位于婺源东北部,古村四面环山。</p><p class="ql-block">穿过青石板古驿道尽头,便看到古村全貌。进入村口,有一“别有天”古亭,亭壁题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二句陆游诗句,及普陀寺高僧云游此地时题诗“空山隐卧好烟霞,水不通舟陆不车,一任中原戎马乱,桃源深处是吾家”的诗句。</p> <p class="ql-block">庆源村千年的银杏树。</p> <p class="ql-block">庆源古村里的古建筑是非常多的,位于村口的詹福熙故居“福绥堂”就是这些老宅子的典型代表。“福绥堂”是民国初期从庆源去上海经营照相器材的巨商,有着民国时的“摄影器材大王”詹福熙的故居,这幢有点中西合璧风格的小楼建成于1929年,是詹福熙在其祖屋基础上建造而成的。</p><p class="ql-block">百年来,“福绥堂”也数度易主,现在“福绥堂”是一个名为“艺墅憶家”的高档民宿客栈,主人是一对来自北京的中年夫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们几次问师傅夫妻包一天的费用多少?他们一直说不收钱,我说,如果你不要钱,下次想租你的车怎么好意思。夫妻俩都很慷慨的说,没关系,我们俩经常开着车出来转转,这还算什么呢,我们实在过意不去,你们的善意已让我们感动。</p> <p class="ql-block">姐姐不管走到那里看到家风家训都要拍下来。</p> <p class="ql-block">庆源村的敬慎堂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西元素,既保留了徽派古建的魅力,又不失近代都市广厦的气魄。</p><p class="ql-block">在建筑正门的墙壁上,精雕了108个形态各异的“寿”字,乡人俗称其为“百寿门”,展现了精湛的砖雕艺术。</p><p class="ql-block">敬慎堂内部结构复杂,布局合理,仿照南京总统府的结构设计,充满了历史感和庄重感。</p><p class="ql-block">.进去一看,里面有些破旧不堪,满是灰尘的老房子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3月21日灶源秘书长到大宗祠就有关查找资料素材的事情与我们交流一下。</p> <p class="ql-block">来自上海的宗亲詹启强祖籍婺源,他和夫人带着父母和儿子,专程来到中华詹氏大宗祠—庐坑认祖。中午1点半我得知他们一家还没吃午饭,由于乡下条件有限,我就在食堂里煮了一盆肉丝鸡蛋面给他们吃。</p> <p class="ql-block">我们加班加点的把族谱库里的宗谱都翻了一遍,十一天以来虽然整天呆在办公室辛苦的忙碌着,困了就在桌边靠一下或者含个话梅提提神,眼睛模糊了就站在窗台上看一下窗外的风景,但我们确实是在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在查找资料中,令我越来越对我们的“詹”家诸多祖辈们更加敬佩不已。</p> <p class="ql-block">3月25日早上7:10我和姐姐坐上乡村公交,8:15分回到县城,接着把姐姐送到火车站乘9:09分去上饶转成都的高铁。</p> <p class="ql-block">至此《詹氏家风故事》的前期编辑工作先告一段落。感谢大宗祠总管元和老师和仙花两位宗亲,对姐姐和我生活上的关照。下个月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