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不负春光,在家休整五天后又出发了。刘总夫妻提议去苍南168海岸线,他们刚回来十天。在车上临时起意去盐官。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沿途风景如画,让人心旷神怡。2025.4.6</p> <p class="ql-block">绿道人家的欢迎牌立在路旁,小径两旁树木葱茏,仿佛在向我们招手。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让人忍不住想要停下脚步,感受这份自然的馈赠。</p> <p class="ql-block">站在灰色砖墙的大门前,我举起手机记录下这一刻。春天的阳光洒在身上,暖意融融,心中也充满了对这次旅程的期待。</p> <p class="ql-block">透过中式窗户,我看到了春天最美的模样。窗外的世界,花红柳绿,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美好。</p> <p class="ql-block">站在敞开的木窗旁,我微笑着看向远方。窗外的景色如同一幅画卷,让人沉醉其中</p> <p class="ql-block">虽说现在不是观潮的最佳时期,但望望钱塘江,也算是不留遗憾了吧。江水悠悠,带着春天的气息缓缓流淌,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盐官古镇,这个充满历史韵味的地方,让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春天。古街古巷,仿佛在向我们讲述着那些尘封的往事。4.7</p> <p class="ql-block">江南水乡的美景尽收眼底,河流穿城而过,古老的木制桥梁横跨其上。河边停泊的船只,远处的绿色植被,构成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站在桥上,我欣赏着周围的风景。传统的中国房屋,湛蓝的天空,这一切都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宁静。</p> <p class="ql-block">古色古香的小巷子,两侧的传统木质建筑,青石板砖铺就的路面,仿佛带我们穿越回了那个遥远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盐官日报”的老建筑,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这里的一砖一瓦,都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认真阅读墙上的报纸版面,我仿佛置身于那个信息传播缓慢的年代。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历史文化的厚重与深邃。</p> <p class="ql-block">室内空间的窗户上挂着“书卷”的装饰画框,两侧的木质柜子上陈列着各种书籍。这里充满了文化的气息,让人感受到知识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坐在木桌旁阅读报纸,我仿佛与古人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我坐在拱门下休息😴古色古香的房子,柳树随风摇曳,这一切都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宁静。</p> <p class="ql-block">走在石板路上,我伸手触摸着墙上的紫色花朵。这里的每一处景致,都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生机。</p> <p class="ql-block">“海宁陈家”其名,缘科举取士,陈家中榜频频,或兄弟、父子、叔侄同榜,而至少在清代中叶以前声震朝野。此后又因有“乾隆皇帝是海宁陈阁老的儿子“一说更是妇孺皆知。</p><p class="ql-block">明清两代,陈家共得进士及第32人,位在宰相者(大学士、俗称阁老)3人,官尚书、侍郎、巡抚等一二品大臣者13人,卿寺、道府以下各登仕版者逾300人。科第仕宦之隆盛,海内稀有。陈家之显贵,起于明朝,入清以康熙朝量盛,雍正朝次之,乾隆朝后渐衰,仅在清初这短暂的150余年中,便有顺治朝宏文院大学士、礼部尚书、户部尚书陈之遴以及工部尚书陈敳永,康熙朝礼部尚书陈诜,雍正朝文渊阁大学士、工部尚书、礼部尚书陈元龙,乾隆朝文渊阁大学士,工部尚书陈世信等这样的大官。</p><p class="ql-block">“陈阁老宅”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里的每一处景致,都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据陈氏家族资料记载,老大房所居,由第一弄堂半中开一门入内,回廊前后两进,自成独立一进院落</p> <p class="ql-block">跟六七年前感受完全不同,真可谓:</p><p class="ql-block">故地重临意万千,盐官旧貌换新颜。</p><p class="ql-block">昔时陋巷客语喧,今日通衢人踪少</p><p class="ql-block">山水樵歌老师接着说道:</p><p class="ql-block">海庙祭音依旧绕,残垣断忆总难消。</p><p class="ql-block">兴衰聚散皆如梦,独倚江楼对暮烟。</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2018年中秋节来追潮时住在陈阁老宅</p> <p class="ql-block">中式园林景观中的树木、假山等元素,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生机。</p> <p class="ql-block">双清草堂</p><p class="ql-block">为陈元龙晏居花厅。原额为陈奕禧所书。“双清”得名于草堂前庭大罗汉松两株,虬龙天姿,气势甚盛。</p><p class="ql-block">今剩宝砚斋前一棵,有六百多年树龄。</p><p class="ql-block">昔时中路大楼废后,陈家家居小宴、戏班子演戏多在双清草堂中。</p> <p class="ql-block">双清草堂与罗汉松</p><p class="ql-block">陈元龙当年退居之处,与“筠香馆” 同为陈元龙告老还乡后所建,为花厅。双清草堂原有五间三椽,东首一间置“渤海藏真”,西厢房为“宝砚斋”。现有正屋三问及“宝砚斋”一间,面积187平方米,屋架用四个大翻轩构成,属江浙首例,原额出陈奕禧之手。</p><p class="ql-block">在双清草堂前原有大假山两座,中以石桥相连,山上植梧桐、绣球、桂花,山木颇具气势。西首宝砚斋前植罗汉松两株(现有一株),虬龙天姿,气势甚盛,“双清”之名便得于此。(仅又传“双清”为乾隆御赐易,“双清”谐音“双亲”,以应“帝出乎陈”之说。)</p><p class="ql-block">罗汉松亦称土松,罗汉松科,常绿乔木,叶广线形,初夏开花,雌雄异株。雄花圆锥形,3-5个簇生在腋,雌花单生在叶腋,胚珠一枚,种子卵圆形,核果状,下部有肥厚肉质,暗红色种托,见于我国长江以南及日本,栽培供观赏,木材可供建筑等用。</p><p class="ql-block">此罗汉松相传是盐官“东寺”旧物,后移植陈宅内。原有两株,一株植于宝砚斋前,一株植于草堂假山西首,二木相对,俨然清风童子。今只剩宝砚斋前一株。高12米左右,直径为74厘米,身围近3米,为明代之物,距今已有600余年,而仍枝虬叶苍,长势茂盛,树下有一水缸,传为“洗墨池”</p> <p class="ql-block">站在石桥边欣赏盛开的紫色花朵,用手轻轻触摸花瓣,仿佛与大自然进行了一场亲密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透过桥的拱门,可以看到河流穿城而过,两岸都是古色古香的房子。这里的每一处景致,都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宁静。</p> <p class="ql-block">一路寻来终于来到金庸书院,内部景色大致没变,只是少了许多书籍📚</p><p class="ql-block">金庸书院座落于海宁盐官古城海神庙西南,占地面积四千多平方,参照古城内原有建于清嘉庆年间的安澜书院之建筑格局设计建造,分东、中、西三路。东路为引导、居住空间,是休憩之所;中路为主体空间,有讲学、展示和藏书三大功能;西路为接待、服务空间,是游赏佳处。书院较为全面地展示了金庸先生的学术成就,并将成为研究和弘扬金庸武侠文学的重要场所,以及金庸先生回乡讲学、传播学术思想的圣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台门即书院正门,为中式台门,典型的江南构筑。朝外有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张浚生所题“金庸书院”砖雕门额。门楼为传统苏式清水砖雕作法,雕有金庸武侠作品故事,额“明德至善”,取自《道德经》。</p> <p class="ql-block">宁静而美丽的花园</p> <p class="ql-block">为书院中路主要建筑,匾名“藏书楼”,由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袁行霈题写。一楼集中展示金庸先生笔下绚烂的武侠文化,以及连载、修订、新修时期的各类经典版本展示。二楼收藏了金庸先生生前各类不同著作、书法作品和使用过的文房用品等实物。</p> <p class="ql-block">古色古香的传统建筑,具有江南园林风格,这里的每一处景致,都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照片,让人感受到这里的文化氛围。在这里,我仿佛与古人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立体地图展示了金庸武侠世界中的各大门派分布情况,让人感受到这里的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原为金庸先生返乡燕居所设。楼名“侠居”,由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陈振濂题写。一楼为会客厅,二楼为寝居与书房。屋内沿用古朴简练的明式家具,前庭宽敞明亮。西侧辅有厢房,可作对弈与书画之娱。厢房有匾日“淡远”,取自金庸先生族祖查昇“淡远堂”之意。</p> <p class="ql-block">余村,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下辖村,因境内是天目山余岭及余村坞而得名4.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