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郭昌明同志:一生忠诚,尽显担当

梅大春

<p class="ql-block">郭昌明同志生前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秭归县水田坝乡的土地上,有一位备受尊敬的老党员、老干部——郭昌明同志。上世纪80年代,人们总是亲切地称呼他为“郭秘书”。他生于1926年阴历10月12日,家住正存村3组。岁月无情,2014年8月27日夜晚3点20分,郭昌明同志因膀胱癌医治无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88岁。</p><p class="ql-block"> 郭昌明同志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不懈奋斗的一生。早在1949年家乡解放之际,解放大军攻打巴东绿葱坡,途经本地,他毅然肩负起带路的重任,先后两次为部队指引方向。当时,解放军的一匹战马不幸受伤,他主动承担起饲养的职责,精心照料长达一年之久,直至战马痊愈,方才交还给部队。在解放大军过江南的关键时刻,郭昌明同志担任支前小组组长,不辞辛劳地为部队征粮4万余斤,筹备马草10万余斤,有力地支援了革命事业。</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郭昌明同志在不同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他曾担任民兵文书,后又在1953年成为信用社会计,1956年出任财粮委员。1959年5月,对他来说是一个无比光荣的时刻,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担任乡党委委员兼秘书。此后,他辗转多个岗位,从向家公社党委委员兼秘书,到正存公社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兼秘书,再到桑坪公社党政办主任、经管站站长、三溪河管理区党总支书记、管理区主任等,每一个岗位,他都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直到1980年,他才告老还乡。</p><p class="ql-block"> 在为党和人民工作的30多年里,郭昌明同志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他坚持原则,奉公守法,始终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置于首位,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向家公社工作期间,根据群众举报,他敏锐地查出少数村干部存在的经济问题。随后,他顺应群众的意愿,将那些不义之财用于就地修路、重建诊所、创办加工厂,切实解决了群众的实际困难,赢得了百姓的衷心称赞和上级领导的高度认可。在三溪河工作时,为了修通桑马公路、正存公路,他连续数月奋战在一线,即便累得腰酸背痛,也从未有过一丝怨言。不仅如此,他还带领100多人,冒着风雪在杨家岭展开艰苦奋战,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就开垦出了40余亩柑梯。为了解决园坪、吴家等三个村500亩水田的蓄水灌溉难题,他组织民工利用一个月的时间,成功修复了后山水库。他还积极动员群众,日夜奋战,改建了80亩郝家茶梯。</p><p class="ql-block"> 尽管文化程度不高,但郭昌明同志在工作中从不畏惧困难。他不耻下问,刻苦钻研,始终保持着勤奋好学、谦虚谨慎的态度,不断追求进步。也正因如此,他能够出色地完成党组织交付的各项工作任务,并多次荣获乡级“先进工作者”的称号。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抵制极左路线,坚定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新老干部交替的过程中,他不计个人名利,主动让贤,为年轻干部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p><p class="ql-block"> 退休回家后,郭昌明同志依然心系国家大事。他不仅帮助家庭努力发家致富,还坚持读报学习,收看电视新闻。他积极向乡邻宣传党在新时期有关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引导群众坚定地拥护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p><p class="ql-block"> 回顾郭昌明同志的人生历程,他度过了苦难的童年,亲人过早离去,生活的重担如巨石般压在他的肩头。然而,汗水、泪水与雨水的交织,不仅没有将他打倒,反而铸就了他钢铁般的意志。即便在晚年饱受病痛的折磨,他的身上依然充满着活力与生机。</p><p class="ql-block"> 郭昌明同志的高尚风范,首先体现在他那广博的仁爱之心上。无论是亲戚还是邻里,他都以真诚的仁爱之心相待。作为一名党的干部,他对党的忠诚坚如磐石。他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当好人民的公仆,无私奉献,无怨无悔。对待同志,他温暖如春,所到之处,都能让人感受到他的真挚与诚恳。他为人正直,绝不虚伪,严肃与正直早已成为他的天性。他一生清正廉洁,表里如一,从未有过半点私心杂念。他有着伟大的人品,感情与理智分明,令人敬仰。</p><p class="ql-block"> 如今,郭昌明同志虽然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精神却如同高山上的松柏,万古长青,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他的事迹,将永远铭记在秭归县水田坝乡人民的心中,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和力量的源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