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5日广通起凤塔、黑井古镇

星星

<p class="ql-block">昨晚住广通镇,宁红腿受伤不能继续游玩,今早八点送她来广通火车北站乘火车先回昆明。</p> <p class="ql-block">2014年4月1日,原成昆铁路广通站的客运业务终止,改由广通北站负责客运,广通站则负责货运。2018年7月1日,昆楚大线高铁开通运营,广通北站迈入高铁车站时代。</p> <p class="ql-block">八点半在广通镇上加满油,就来爬文笔山的起凤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素静的画面像幅国画,色彩浓淡总相宜。</p> <p class="ql-block">我们8:50爬上文笔山来看起凤塔</p><p class="ql-block">旁边金黄的麦子和金灿灿的油菜花金黄一片,配上白色的起凤塔美极了。村民们正在收割成熟油菜籽,我趁机体验一下收获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起凤塔位于云南禄丰市广通镇,建于清代乾隆四十八年,为正方形九级空心砖石结构密檐式宝塔,高 19 米。塔高 21 米处有四面浮雕,分别为鹿鹤同春、连升三级、龙凤呈祥、鱼跃龙门。起凤塔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值得一看。</p> <p class="ql-block">它周围有许多美丽的树,这个季节树上挂着像灯笼一样的果实。一直不知到它名字,经多方查实确认,是美丽的蓝花楹。真是,换一个马甲就不认识了。</p> <p class="ql-block">蓝花楹树上的果实像金龟子,剥开两半又像乌龟</p> <p class="ql-block">一路跟着成昆铁路去黑井古镇</p> <p class="ql-block">跟着成昆铁路,一路沿着风景优美的龙川江前行,十点进入黑井古镇,狭窄的古镇人来车往,夹皮沟似的古镇太拥挤,好容易找到停车位,十点半开始游玩。</p> <p class="ql-block">停好车顺着龙川江的岔河一龙沟河来到石龙村,</p> <p class="ql-block">逛古镇,黑井云上乡愁书院,门脸不大但装饰很有韵味,将盐都特色与彝族文化相融合。</p> <p class="ql-block">在充满古韵的书店里,书香与茶香交织。一杯清茗,一本好书,尽情享受这份宁静的闲暇。</p> <p class="ql-block">龙川江峡谷里的黑井古镇,不仅有历史景色还优美</p> <p class="ql-block">黑井盐厂的销售铺子</p> <p class="ql-block">黑井古镇是一个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理风貌而闻名的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黑井仍保留着较为完整的传统城镇格局,有21处文物保护单位,是禄丰县乃至楚雄州有名的文物大镇。历经千年,古镇风貌依旧,历史纹脉清晰,特色鲜明。</p> <p class="ql-block">“盐城”早已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却留下了古色古香的具有唐宋风貌坊巷,颇具明清风格的民居,碑刻、石雕、古塔、石牌坊、古戏台,以及古寺庙、古盐井、煮盐灶户等,特别是享誉省内外的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典型的武家大院,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游客。</p> <p class="ql-block">黑井古镇拥有 21 处文物保护单位,展示了其多元文化的深厚底蕴。</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黑牛广场攀登大龙祠</p> <p class="ql-block">黑井古镇自汉朝起开井煮盐,2000多年来形成经济繁荣、多元文化发达的古镇,尤其在明清时期最为繁荣,至今仍完整保存明清时代的城镇格局。镇内有众多具有浓郁地方民族特色的民居古宅,还有颇具西方风格的深宅大院,石雕更是堪称一绝,不论是柱脚石、石像、石用具,无一不是艺术品。古镇现存元、明、清石塔、碑刻、文庙、大龙祠、古戏台,光绪皇帝钦赐修造的节孝总坊、武功将军墓等20处文物保护单</p> <p class="ql-block">大龙祠位于镇西百米的万春山麓,始建于明代,今所存为清代重建,虽然已有几分残破,但这里的古戏台、精美木雕,以及雍正皇帝亲笔题写的“灵源普泽”牌匾,都是前人留下的不可多得的文化财富。清代顺治十六年(1659年)后毁于兵燹,康熙元年(1662年) 井司聂开基重建,即肇井神祠故址,现存建筑由山门,前殿,大殿,倒座戏台,两厢及两耳构成,其中前殿山门为四柱三间三牌牌坊式建筑,明间雀替雕刻</p> <p class="ql-block">大龙祠,建于明末清初,有一个百年古戏台</p> <p class="ql-block">登大龙祠,出来又进香山寺</p> <p class="ql-block">接着我们开始爬飞来寺,陡峭的山峰高差将近400米。</p> <p class="ql-block">攀登飞来寺有三个望江亭,来到第一座亭子:金泉亭</p> <p class="ql-block">第二座亭子:望江亭</p> <p class="ql-block">第三座亭子:听涛亭</p> <p class="ql-block">黑井古镇是由两座大山夹着一条江的夹皮沟,由东边的玉壁山和西边的金泉山夹着龙川江形成的黑井古镇,美成一幅画,隐藏在大山深处的黑井古镇,没有华丽的色彩和浪漫,只有古时留下的残破古迹和人间烟火气息。</p> <p class="ql-block">飞来寺位于黑井古镇的半山腰,是一座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古寺庙。寺庙因传说中其独特的建造过程而得名,建筑风格独特,是黑井古镇的重要景点之一。寺庙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儒、释、道三教的神像,体现了多元文化的融合。</p> <p class="ql-block">队友仰望站在高高的飞来寺观景平台上我,我先爬上去等他们。</p> <p class="ql-block">坐落在半山腰,地势险峻。从山下到寺庙需要攀登 1400 多级台阶,台阶蜿蜒而上,宛如天梯。从寺庙向下俯瞰,龙川江奔腾而过,古镇的建筑星罗棋布于江两岸,景色壮观。周围环境清幽,是远离喧嚣的理想去处。</p> <p class="ql-block">穿过玉皇阁继续往山上走,看到悬崖峭壁边上的飞来寺,尤其壮观。</p> <p class="ql-block">  站得高看得远,可以看到整个龙川江河谷</p> <p class="ql-block">在大雄宝殿前喝水休息补充点能量开始下山</p> <p class="ql-block">开始下山去找古盐井</p> <p class="ql-block">上上下下飞来寺总共一个半小时完成,接着又去找裕济古盐井。</p> <p class="ql-block">裕济井,弯着腰打着手电筒进去看一看,阴暗潮湿狭小,不知怎么劳动。</p> <p class="ql-block">从飞来寺下来到来到最古老的盐井裕济井</p> <p class="ql-block">黑牛广场</p><p class="ql-block">黑牛广场承载着黑井古镇深厚的盐文化底蕴。黑井古镇素有“千年盐都”之美誉,黑牛广场所在的黑井,其盐文化历史悠久,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先民采卤而食,到青铜器时代掘池储卤、用原始薪炭法制盐,再到南诏时期成为贡盐等,广场见证了黑井盐文化的发展历</p> <p class="ql-block">彝女阿招在黑牛引导下发现此处卤泉自然溢出,这也是黑井得名的由来这是著名的黑牛盐井,也是黑井镇的起源井。因牛舔地上的盐水而发现了盐井,为纪念这头黑牛的功绩,遂称此地为“黑牛盐井”,后称“黑井”,黑井镇也因此得名。这"明清活化石"、历史文化遗产的富矿,将再次点亮黑牛的生活,成就千年盐都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下井口看黑牛盐井。黑井六百年历史,造就高山深谷里的工商奇迹,人们因盐汇聚烟溪两岸,千年不绝的财富积累和多元文化,形成井上人家的灯火和闲适生活。</p> <p class="ql-block">黑井井盐历史博物馆,中午休息没开门。我们接着参观下一景点</p> <p class="ql-block">黑井盐博物馆前的卤水池</p> <p class="ql-block">黑井古镇历史悠久,现有的建筑多为明清时期的遗存。红砂石路面、飞檐黛瓦、马头墙、木雕门窗等细节无不透露着古人的智慧与审美。古镇保留了较为完整的传统城镇格局,明清时期特有的四坊十八巷建筑风貌、一门一窗一铺台的空间格局,高墙深院,曲弄幽巷,四合院、走马楼、青瓦顶……都展现了古镇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又是一家深宅大院</p> <p class="ql-block">接着来到伍家大院</p><p class="ql-block">武家大院是黑井最著名的一处明清建筑,至今保存完好。它是当年黑井镇上有钱有势的大盐商武氏家族的宅第,始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 年),咸丰七年(1857 年)扩建竣工。</p> <p class="ql-block">为了等博物馆开门今天有时间跟着导游参观五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智者乐水</p> <p class="ql-block">仁者乐山</p> <p class="ql-block">大院依山势而建,呈“王”字型,纵一横三,由四个天井组成,有 99 间房子 108 扇门,建筑面积达 1 万平方米,四通八达,规模宏大,是云南罕见的古民居建筑群之一。其平面格局取六位高升、四通八达、九九通久、王隐其中四个意境来设计</p> <p class="ql-block">武家大院是典型的明清建筑,保存完好,布局独特,有99间房,108扇门。</p> <p class="ql-block">坐西向东,大门开向北方。大院主人曾请来京城有名的建筑师,设计上融入了法式风格,还因武家自江南迁来,庭院里设计了类似江南的园林,院子虽不大,但别有风味。丶</p> <p class="ql-block">戏台</p><p class="ql-block">武老爷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他视女儿为掌上明珠,依照当时风俗,女人不能到大龙祠听戏,所以专门在女儿的闺房下面设计了一个小型戏台,相当于家庭影院,但这个戏台只能唱文戏。</p> <p class="ql-block">黑井文庙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景点,始建于元朝,历经多次修缮,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碑刻。</p> <p class="ql-block">跟着导游参观黑井文庙</p><p class="ql-block">黑井文庙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清代屡次遭遇泥石流灾害,历经多次重修。</p> <p class="ql-block">文庙牌坊上的柱脚石、石像等雕刻可能也会非常精美,无论是人物、动物还是花卉等图案,都可能栩栩如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乡贤祠</p><p class="ql-block">黑井文庙占地两千多平方米,座北朝南,沿中轴线分别建有大成殿、东西庑、大成门、名宦祠、乡贤祠、泮池、棂星门、照壁,</p> <p class="ql-block">名宦祠</p><p class="ql-block">文庙规模宏大,建筑精美,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黑井文化教育的昌盛,历史上黑井曾出了13位进士</p> <p class="ql-block">黑井古镇出了很多名人</p> <p class="ql-block">大成门</p><p class="ql-block">大成殿:是主要建筑,型制独特、高峻雄伟、斗拱雕刻生动多变,是一座少见的建筑精华。</p> <p class="ql-block">这里还是楚雄革命的摇篮,盐井地下党小组诞生地</p> <p class="ql-block">走出黑井文庙,我们走街串巷寻找美食,听说这里的盐焗鸡好吃</p> <p class="ql-block">两点开门我们又来到黑井盐博物馆。这座藏在大山里的博物馆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以“盐”为主题的博物馆,是一座非常有特色的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黑井云南井盐历史博物馆展示了井盐历史和奥秘。博物馆分为六个主题,展示了古人的创新和智慧。未来,博物馆将继续保护、研究、展示和传承井盐文化。</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以黑井清代至民国时期井盐生产传统工艺复原展示为重点,用“图文+实物”的形式详细介绍了黑井自石器时代到民国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井盐生产、盐政管理体制沿革和盐税发展等,让游客了解云南井盐生产的概况</p> <p class="ql-block">黑井古镇盐博物馆,展示峡谷黑井盐都通过文物、场景复原、图表、多媒体等各种展陈方式的组合,集中反映黑井历史概况、井上人家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及传统文化,使游客对西南丝绸之路上的“盐都”、“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云南省特色小镇”黑井有了一个直观全面的了解。井盐历史博物馆不仅展示了黑井井盐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也为广大游客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文化体验。</p> <p class="ql-block">通过文物、场景复原、图表、多媒体等各种展陈方式的组合,集中反映黑井历史概况、井上人家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及传统文化,使游客对西南丝绸之路上的“盐都”、“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云南省特色小镇”黑井有了一个直观全面的了解。井盐历史博物馆之旅不仅展示了黑井井盐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也为广大游客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文化体验。</p> <p class="ql-block">当年制盐工具</p> <p class="ql-block">马帮运盐</p> <p class="ql-block">官方古法开采</p> <p class="ql-block">黑井古镇,千年盐都,一场跨越千年的相遇。武家大院、大龙祠,它们静静诉说着黑井的历史。在这里了解到千年来制盐的奇妙过程和兴衰历史</p> <p class="ql-block">当龙川江开始切割万春山三登纪的地层沉睡亿年的盐泉喷涌而出</p><p class="ql-block">远古先民伴盐水而居,闪耀出千年盐都的第一缕霞光,美盐泉曾为南诏大理王室所独享,李阿召和黑牛的美丽传说,终于赋予了她一个享誉全滇的名字——黑牛盐井,黑盐井提举司六百年绝不因朝代更迭而存废,造就高山深谷中的工商奇迹,五湖四海的人们因盐汇聚烟溪两岸,千年不绝的财富积累和多元文化的碰撞,养成井上人家万家灯火的闲适生活“移卤就煤”最终取代手工制盐,黑盐风采不再有,唯有斑驳的文物古迹和口口古盐井映射黑井落日的余晖,“明清活化石”‘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云南省特色小镇”,历史文化遗产的富矿,将再次点亮黑牛盐并的华彩。</p> <p class="ql-block">黑井盐博物馆出来接着去庆安堤,是省级文物保护非常值得一看</p> <p class="ql-block">经过大榕树,是张家大榕树还立了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去庆安堤要穿过街道向山上走</p> <p class="ql-block">庆安堤位于楚雄州禄丰市黑井古镇,地处龙沟河与龙川江的交汇之处。始建于明末,现存堤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 年)重修。其南堤起于龙沟河河尾喇叭口的喉部,止于龙沟河与龙川江交汇处;北堤起于石龙村西南角,止于村东南角。</p> <p class="ql-block">走近庆安堤,能看到古老的庆安堤碑,上书“富贵等浮云,为官但求民有济,讴歌留片碣,考工应信职无亏”,横批“实惠在民”。碑文寓意告诉后来人,荣华富贵如过眼云烟,一生应做救济百姓之事,做人为官要清廉正直,做利国利民的事业,对得起百姓。其横批寓意与中国共产党始终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相契合。这块碑承载着人民群众对崇德尚廉、持廉守正等价值理念</p> <p class="ql-block">堤岸由加工精细的巨大条石采用金包银的方式砌筑,条石衔接处中间凿燕尾槽,用熔化的铁水浇铸,凝固后形成铁锭卯榫。整体工程浩大,石堤雄伟壮观</p> <p class="ql-block">庆安堤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于防护泥石流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研究明、清时期云南省堤岸建设的重要实物资料。有专家认为,黑井庆安堤是仅次于都江堰的古代水利工</p> <p class="ql-block">这也有一条上金泉山的路可以到大龙祠</p> <p class="ql-block">可以通到真武山、飞来寺等。</p> <p class="ql-block">大堤如长城般厚实</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庆安提直接去龙沟河更近</p> <p class="ql-block">穿过小巷过来就是龙沟河,我们的车就在龙河沟旁的停车场</p> <p class="ql-block">3:10出发,古镇一路拥挤,慢慢挪车,看到右边金泉山半山腰的飞来寺非常险峻。</p><p class="ql-block">飞来寺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寺中有儒、释、道三教神像,可谓:“窗棂洞达,金碧玲珑,殿宇楼阁无一不备,香厨禅室无一不周,完且美矣,仑尤奂焉”。传说该寺起初建于龙川江对岸的玉璧山上,但在修建大雄宝殿的最后一道主梁时却遇到了麻烦,不是折梁便是滚顶,屡建不成。</p><p class="ql-block">工匠们一筹莫展,老方丈亦只好终日拜佛,乞求神明护佑,指点迷津,一日一位神灵托梦给方丈,次日,方丈醒来举目四望,四下里竟空空如也,不仅那建好的亭台廊榭踪迹全无,连那尚未建成的大雄宝殿也不知去向,方丈想起夜间梦见对岸山上的佛光,赶忙举目望去,在对面金泉山上竟真的出现了一座完好的寺庙,方丈禁不住大喜过望,念了声“阿弥佗佛”,连忙招呼众人过江。这段有趣的传说亦为“飞来寺”名字的由来。也有说因飞来寺于半山腰,而山势陡峭,从山下往上看,整个庙宇像一只盘踞于山峦的大鸟,仿佛振翅欲飞,又好像刚刚从天空降落停歇,故而才有飞来寺一名。1</p> <p class="ql-block">这是龙川江上的五马桥,及远处高山上的飞来寺。曾有五言诗描写这里的景色:“曲径高山险,峰峦欲接天。万山相与峙,一水送溪烟。”黑井镇,康熙年间又称作“烟溪”。</p> <p class="ql-block">车挪到后边看飞来寺在半山腰的一个山头上。</p> <p class="ql-block">出黑井古镇通过狭窄的古街道,又是严重的堵车,慢慢的跟车挪动,一边欣赏路两边高山上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古镇内原汁原味的街道布局与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吸引了一批又一批远道而来的文人墨客走进黑井。</p><p class="ql-block">想起十多年前我们来这里徒步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当时的街道更狭窄陡峭的一条茶马古道。车辆不可以开进入,黑井古镇还没有名气,没有人流量,只有少量驴友来这里徒步,穿越这狭长的河谷古街道`</p> <p class="ql-block">左边是成昆铁路线和古民居</p> <p class="ql-block">左边是经过黑井古镇成昆铁路的黑井隧道。三点半走出黑井古镇去往牟定县。</p> <p class="ql-block">行驶在红沙石铺筑的街道上,似乎还可以感受到当年运盐马帮留下的印迹;身旁的成昆线及隧道曾给黑井带来生机,现在看着又生古朴韵味。</p><p class="ql-block">再见了,美丽的黑井古镇,驶向牟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