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国内博物馆最火爆的展览,莫过于上海博物馆举办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踏入3000平方米的展厅,就像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奇妙旅程,瞬间置身于尼罗河畔的神秘世界,尼罗河的波涛在展柜间流淌,法老的威严与神明的低语,交织成一部跨越千年的史诗。展览通过“法老的国度”“萨卡拉的秘密”“图坦卡蒙的时代”三个板块,配合精妙的展览叙事、精美的文物陈列以及前沿的数字技术,让古埃及文明的神秘与辉煌扑面而来。</p> 法老的国度 <p class="ql-block">展览第一板块为“法老的国度”,以创世神话为起点,聚焦古埃及文明的地标--神庙和金字塔,探寻古埃及文明的底色,通过300余件文物构建起一部浓缩的埃及文明通史,开启一场横跨三千年的文明之旅。展陈突破传统叙事框架,以“宇宙观-社会秩序-精神信仰”为主线,结合沉浸式场景与数字技术,展现古埃及从史前到希腊罗马时期的社会风貌。特别设置中国文物对比单元,如将马家窑彩陶与古埃及陶器并置,揭示两大文明在艺术表达上的共性与差异。</p> 神人关系和谐、王权与神权结合,是古埃及人信仰世界的突出特点。在古埃及辞书分类中,神、人、死者分属天界、地界、冥界,而国王同时属于三界,他决定着国家兴衰,维护着社会和自然界的秩序 这尊拉美西斯二世的半身像由花岗岩雕刻而成。拉美西斯二世神情庄重,头戴佩有王室蛇标头的王巾,戴假发,赤裸上身,正对前方。雕像的五官刻画清晰,肌肉线条流畅。拉美西斯二世的左右肩膀处各有一个王名圈。拉美西斯二世是古埃及第十九王朝的第三位国王,在建筑方面,他留下了无数宏伟的作品,传说他活了90多岁,生了100多个孩子。 <p class="ql-block">复活的奥赛里斯雕像,姿势非常罕见,雕像的长度约52.5厘米,头戴奥赛里斯神常见的王冠,饰有一对公羊角和一个太阳圆盘及两个鸵鸟翎,下巴上有着经常佩戴的、编成辫状的弯曲胡须,象征复活与永恒,体现古埃及来世信仰体系。</p> <p class="ql-block">从供奉诸神到祭祀祖先,从国王加冕到亡者下葬,古埃及人均活在仪式的世界里,通过对仪式的解读,一个等级分明的金字塔形社会呈现在我们面前</p> <div><br></div> <p class="ql-block">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肖像画,距今已2500多年。</p> 象形文字是古埃及人描绘和建构世界的一种尝试,“圣书体象形文字”通常出现在神庙、纪念物上,成为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智慧之神图特被认为是象形文字的发明者,也是书吏们的保护神 图特神拥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动物形象,一为朱鹭,一为狒狒。 向图特摩斯三世献礼石碑 伊蒙荷太普是第3王朝时国王乔赛尔的宰相,也是萨卡拉梯形金字塔的设计者。由于开创性地发明了金字塔这种纪念性的建筑。伊蒙荷太普逐渐被神化为智慧与学识的化身,他也被尊奉为书写和医药之神,希腊人将其等同于自己的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 <p class="ql-block">以来世信仰为核心的宗教体系,是由古埃及社会精英综合地方传统打造的高级文化。古埃及的来世信仰有三种表述形式,一是墓葬文学,二为其建筑、图像表达;三为相关主题的宗教仪式和节日庆典</p> 萨卡拉的秘密 在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中,“萨卡拉的秘密”如同一扇通往神秘冥界的门扉,向观众展现了这片古老墓地的千年隐秘。萨卡拉,作为孟菲斯皇家墓地的核心,不仅是世界上第一座金字塔——乔赛尔梯形金字塔的诞生地,更因近年考古发现而焕发新生。这一板块聚焦神圣动物崇拜,以400余件新出土文物,勾勒出古埃及人对生死与神性的独特诠释。 展陈以沉浸式场景还原了萨卡拉的考古现场,猫女神巴斯泰特的神庙遗址被复刻于展厅中央,幽暗的灯光下,青铜猫坐像优雅静立,其流畅的线条与灵动的神态仿佛凝固了时光,诉说着古埃及人对猫的尊崇——它们不仅是捕鼠的守护者,更是太阳神拉之眼的化身 展出的猫木乃伊及猫神雕像,生动展现了古埃及人对猫神巴斯泰特的崇拜,这些小巧而精致的文物,既是信仰的象征,也是古埃及日常生活的缩影。 这尊牛犊雕像是用一种制作木乃伊盒的材料覆盖在木制框架上制成的,并饰有彩绘。雕像表面被绘成了一头带有黑色斑点的白牛,牛的双眼之间绘有一个倒三角形图案,头上画有一个太阳圆盘,太阳圆盘上有一束悬垂的花束。牛的耳朵呈九十度角伸出,涂有红、黑和白三色。牛角向上。牛的眼睛化妆一样详细绘有眼线,鼻孔用粉红色表示,它的每只爪子都抓有一个象征永恒的环状符号。 这具“绿脸棺”尤为引人注目,其面部彩绘以独特的绿色调呈现,象征着复活与永恒,棺身精美的图案与铭文诉说着古埃及人对来世的虔诚信仰 图坦卡蒙的时代 踏入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颠”大展的“图坦卡蒙的时代”展区,就像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神秘旅程 ,瞬间被拉回三千多年前的古埃及盛世。展区以深邃神秘的色调模拟古埃及墓室氛围,柔和的灯光似从历史幽深处洒落,让每一件文物都仿若在低声诉说往昔故事。展陈以时间为脉络,结合场景复原,生动呈现图坦卡蒙所处时代的政治、文化与社会风貌 <br>1922年,在底比斯帝王谷发现了国王图坦卡蒙陵墓。墓中出土了近五千件珍贵文物,奢华壮观,引发了全世界的“埃及热”。图坦卡蒙所处的18王朝,古埃及正在发生什么样的转型?为何在此时的埃及出现了“一神崇拜”?是什么力量,让一个少年法老,完成了对传统的回归? 埃赫纳吞是图坦卡蒙的父亲,他大力推行以太阳日轮阿吞神为核心的一系列宗教改革,其反传统性直接地体现在艺术风格的创新和转变上。这尊雕像头顶埃及之主的红白王冠和王巾、额前装饰着眼镜蛇、下巴戴着蓝色假胡子,王冠和左臂上侧的部分保存完好,依然可见曾涂有颜料的痕迹,而他的双臂交叠抱于胸前,双手紧握象征王权的连枷和权杖。巨像所表现的特征与埃及法老英气健美的传统形象大相径庭。 与埃赫纳吞相对而站的雕像是著名的图坦卡蒙,这尊雕像包括了基座、躯干和头部,国王身后有背柱支撑,他的左脚向前迈进。基座上的铭文是赫伦布的名字和头衔:万岁!荷鲁斯、阿蒙-拉所爱之人、两地王座之主、卡纳克神庙的诸人之首、上下埃及之王、(太阳神化身的圣者、拉神选中的)拉神之子,像太阳神一样永生永存。 纳芙蒂蒂是第十八王朝法老埃赫纳吞的王后,雕像刻画了这位女王优雅的容貌:高高的颧骨,斜视的眼睛,弓形的眉毛,丰满的嘴唇和细长的脖子。整个头雕具有强烈的阿玛尔纳时期的艺术风格,被誉为“古埃入最美的面孔” <p class="ql-block">埃赫那吞及家人残缺的浮雕,捕捉了法老一家向阿吞神献祭的瞬间:埃赫那吞将手举过头顶承接神谕,王后轻抚女儿的动作充满世俗温情。画面中太阳圆盘的光芒化作千万只小手,直接触及人物身体,彻底摒弃了传统神祇的拟人化表现,成为一神教改革的视觉宣言</p> 这个盒子是在王室姻亲、阿蒙荷太普的王后泰伊的父母尤亚和图雅位于帝王谷的墓葬中发现的最精美的物品之一。盒子由木头制成,装饰有黄金、象牙和绿松石蓝,盒子上面有国王阿蒙荷太普三世和王后泰伊的名字。因此,人们认为它们是国王送给岳父岳母的礼物,制作工艺十分精湛 这组雕像描绘了拉美西斯二世与两位女神的形像,拉美西斯二世坐在伊西斯和哈托尔中间,蒙受两位女神的荫蔽与保护,三者并肩而坐,目光向前,双手安放于大腿之上。国王正襟危坐,气势轩昂,略高于两侧的女神,头戴条纹涅姆斯头巾,其嘴角微微上扬,身体的肌肉线条流畅明显,下身穿着宽腰的赛奈迪特短裙,王名刻写在裙带之上。两位女神同样庄严地坐在国王身侧,左手边是女神哈托尔,右手边是女神伊西斯,身体特征雕琢得细致入微。 <p class="ql-block">美编号:45872710</p><p class="ql-block">图片拍摄、文字编审:小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