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清明节祭英魂<br> 五一班 张语柔<br>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晨光熹微中,三至六年级全体师生踏着清明时节的朝露,前往烈士陵园开展祭祀活动。 <br> 出发时,同学们穿着整洁的衣服,胸前戴着鲜艳的红领巾,队列整齐如雁阵。脚步声叩响青石板路时,惊醒了道旁沉睡的露珠。行至半程,已有同学额头沁汗,却无一人解开紧扣的领口。 到了陵园,同学们已经精疲力竭了,但还是挺直如松。活动开始了,同学们来到了为人民、国家付出生命的陈益三烈士墓前。同学们双手拿着亲手制作的白花,走到了益三的陵墓前,小心翼翼地把白花放下,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崇敬之情。接下来,村中的领导为我们讲述了陈益三烈士的英勇事迹。 <br>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归途无人嬉闹,连最调皮的男生也紧攥着鲜艳的红领巾。回望时,陵园已隐在苍翠间,唯有我们敬献的白花像一群暂栖的白玉蝶,在春风中轻轻颤动。陈益三烈士用生命换来了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他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铭记,我们应该珍惜当下。 <br>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这次扫墓活动让我明白,没有那些革命烈士,就没有如今幸福的生活。作为新时代的好少年,我们应当做到有理想、有信念、有担当,好好学习,强身健体,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h3> <h3> 清明祭英烈<br> 五一班 郭浩天<br>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我们学校组织前往益三村扫墓。 <br> 我们迈着整齐的步伐,怀着敬仰的心情,唱着铿锵有力的歌曲,手持素白纸花,走向陈益三烈士的陵前。我仰望着那座庄严的铜像,仿佛看到了中国烈士视死如归、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目光转向碑文上记载的文字,我立刻想起了黄继光、邱少云、狼牙山五壮士等为国家奉献一生的伟大英雄们,也对曾经学习的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有了更深的理解。 <br> 陈益三,原名陈思谦,在1945年与敌人的激战中身受重伤,右臂中弹几乎断裂,年仅27岁的他光荣牺牲。了解他的事迹后,我们一个个将亲手制作的白色花朵轻轻放在墓前。<br> 这次的路线虽然短暂,我却感到举步维艰。可转念一想,中华烈士在寒风刺骨、缺衣少食之时,依旧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我们来回这点距离又算得了什么呢?<br> 这次清明节扫墓活动,让我深刻认识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我们要好好学习,传承烈士精神,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自己的力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