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记忆里的延长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刘海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三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二, 我出生于陕西省绥德县薛家河乡石峁小镇,第二年初夏的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母亲抱着我坐“驾窝子”(两匹骡子一前一后,驾着两根长杆,中间是卧榻)到了延长。那个时候,父亲在城里做小生意,从此,我喝延长的水,吃延长的饭慢慢地长大。听大人们说,一九三五年五月吧,刘志丹的队伍就解放了延长,“解放区的天是蓝蓝的天”,延长的社会秩序特别好,因此我的童年很幸福。转眼到了四十年代末,七八岁的我算是龆年了,整天同邻居的小养(董养林)、乐儿(张明清),还有西街的根娃(阚修德)常常相携为伴,串遍了延长的大街小巷,城里谁家的门朝哪里开着都一清二楚。如今我己年逾耄耋,岁月这把利刃把记忆修理得七零八落,记忆里的延长变得有些漠糊,再不把它写下来,就会一点点地消失了。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延长城坐北向南,北边是寨山,古称高奴寨,元脱列伯令参政何远筑以屯兵,明末时为避战乱,曾将县城移建于此,故称上城,后来才迁回原址,寨山古寨由此而变得荒凉。等到我们上去的时候,仅仅可见一些断垣残壁石子瓦砾。与寨山相对的是南山,南山屹峙陡削,山上花木苍翠,南山像一个大的屏障,守护着延长,亦故称其为翠屏山,而且山体像一头沉睡的卧牛,舒展而沉稳。山下,延河绕山缓缓流去,延长是由此而得名。传说延长有八大景,分别是:翠屏南峙,华洞西崖,凤岭晴岚,油井波涵,酒泉天酿,灵岩漱玉,连岫贯珠,鸡台晓月,首推的就是翠屏山。据清康熙、乾隆及民国延长县志记载,不少文人墨客赋诗赞美延长八景,我喜欢的是曾经的延安知府栾为栋所作《翠屏山寺》:宝刹悬岩依碧空,登临曲径白云封。秀分叠嶂围金累,清毕迴流绕绀宫。蟠影迎风翔彩凤,香烟映日舞蟠龙。眼前生意皆般若,须锁猿猴解主翁。九二三年,我仍在南山后边建起了百米农业科学实验基地,在下南腰沟选定水源并筑而成池,然后购三联泵引水上山,山上建起了几间平房,技术员老张自己打了几孔土窑,全校师生自己动手修通了上山公路,在电力局的支持下给山上通了电,我赴西北农学院聘两位专家指导办起银狐养殖场,并亲自乘车到安沟林坬请我的学生兰春荣担任养殖技术员,负责银狐养殖,与此同时,我又从河北引进小麦、大豆、玉米、棉花及十多个蔬菜优良品种,孙老师负责基地管理,九三年夏,百亩基地小麦茁壮,玉米成行,菜花芬芳,山野飘香,养殖场的狐仔活蹦乱跳,整个基地一派丰收景象。延安市委遆靠山书记鼓励我加快基地建设,推而广之,把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发展为延安第四大支柱产业,延安市教育局在延长召开了现场会,省教育厅领导莅临指导,延安地区各县的职中校长聚会在一起,共商职教发展大计。那个时候的翠屏山更显得璀璨夺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延长县的城池曾经是一座土城,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知县董成务建;嘉靖二年(1523),知县张旭阳增建石城,直到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小城还保留了原先的样子。县城的路巷围绕四处水井形成一支密集的网,站在翠屏山望去,整个县城如同一只在水上航行的巨轮。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县城的西边城外是西河子沟流岀的小河,在原水厂下方的河边有一口水井,城西的居民多食用此处的水。城内北边寨山脚下有两处水井,一处是寨山西边山脚下的北洞渠,有三个水井;另一处则是寨山东边山脚下的官井,有两个水井。通往北洞渠有四条道路,一条通往县府的东边,另外两条在县府的后边和山上,第四条向东而去;通往官井的道路有三条,两条通往井子东西山上,一条是向西同从北洞渠出来与之交汇南下而去,经十字巷延伸;第四处水井就是信家沟水井,城东的人们从东门出去,行走约三百米进沟,再上行二三十米往右一拐,只见泉水从离地五尺高的石岩小洞口喷泄而出,水清凉甘甜,喝一口下肚,渗入骨缝,顿觉十分清爽,我以为此乃天下神泉矣。清朝延长知县王崇礼赞曰:城东盈百米,洞壑天惊破。悬崖半穹窿,滴水洗尘涴。遇寒犹弗觉,遇炎思倚坐。坐久品泉味,漱齿不忍唾。延长的四处井水滋养了延长城内的民众,县城内的房屋居所也因此而织成一张大网。紧贴寨山的西边是吴家山,山下无水。有人说,“每一滴水珠都是大自然的杰作,蕴含着无限的生命活力”,此话一点也不夸张。正是:物华天宝降福祉,地杰人灵奇葩鲜;山围水绕气何秀,圣泉如酿酩若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县城城池环城的是城墙,城墙高约六米左右,上边宽不到两米,整个城墙用黄土夯制而成,外部垒青石。据说城墙上有炮台,我们上去的时候己经无影无踪了。城墙总长约六七百米,东头至现在的中医院处,嵌山,有城门,两扇城门是厚厚的木门,包裹铁叶子,用大铜钉固定;城门上有城楼,城楼飞檐青瓦,朱柱格子窗,呈暗红色。城楼内空空荡荡的,没见到什么设施。西门在现在的农贸市场处,比东门略大点,明清时,上边来了大官视察,知县带官员要在西门恭侯,仪式挺隆重的。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东门进来,行至现在的延长中学东边巷子处有一座牌楼,再往前走至十字巷左拐南下,约二十米处有一个牌坊,牌坊的西边是一孔石窑,道不宽,后来把牌坊和石窑都拆掉了,路面宽了许多。十字巷的西侧是民房,东边是围墙,路边是水渠,从寨山两侧流下来的雨水都从这里流岀,经南门而流至延河。从延长中学往下走五六十米处是个大十字,中间是一座气势恢宏的庙宇,人称老爷庙。老爷庙是诸多神灵如“龙王爷”、“财神爷”、“山神爷”、“关老爷”这些庙字的统称,人们在此求财纳福。庙宇是石砌的台基,印象里供奉的是关老爷,关老爷的塑像很是神武,赤面绿甲,手持大刀,给人以威严忠义的感觉;庙里香火不断,经常有人来庙宇祭祀。庙后是通往南门的水渠,渠西是通往南门和城墙根的路;庙的下方有一条暗道,从路面到沟底全部是石台阶。四七年胡宗南进攻延安,延长的机关部队全部撤离,但是胡宗南依然不放过延长,多次派飞机轰炸。每当听到飞机的轰呜声,城里的百姓拖儿带女跑向庙下的暗道。我父亲和母亲带着我们姊妹三个也钻进地道。一时间底矮狭窄的石洞大哭小嚎,有小孩被挤得哇哇直叫,大人忙不迭地用手扼住嘴巴厉声道:“别哭了,嚎神,再哭就让胡宗南把你拉走了!”你别说还挺管用,小孩立马就不哭了。胡宗南瞎怂到处烧杀掠抢,作恶多端,我们都特别害怕,盼望毛主席的队伍把胡宗南收拾了。后来,我父亲见事不妙,干脆带着我们全家逃往交口的李家坪,直到四八年延安光复了,我们这才回到城里。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里,毛主席是人民的大救星,到现在谁也代替不了他老人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老爷庙往东走去,也是一条大路,二区政府就在那里。再往里走,在城墙根往上,有一座小楼,叫做“魁星楼”,据说是为儒士学子心中的主宰文章兴衰的神魁星修的,然而也有一些无知的人误以为是“亏心楼”,有妇女受了冤屈,夜晚就去“魁星楼”上嚎啕大哭,诉说心中的怨恨,其声甚惨,很是吓人。一天天刚黑,小养把我和乐儿叫在一起,说:“今黑地咱们到魁星楼上去看看,你俩敢不敢?”乐儿不支声,用手擢了我一下,我挺了挺胸,说:“去就去,我才不怕呢!”于是三个人躡手躡脚地摸到了城墙根小楼的下边,小养悄悄地对我说:“我劲儿大,你踩着我的肩膀先上。”我心想他可能也有些怯火,我不怕,上就上,小养蹲在地上,我踩着他的肩膀一蹿就上去了,然后用手把小养拽了上来,小养转身再把乐儿拉了上来。我们细细地看了一下,楼里什么东西都没有,我把身子伸向楼外,哇,天上的星星就在眼前,如果我再长的高一点,就能够上天上的星星。我兴奋极了,可谓:但伸楼外可摘星,我是天下幸运人!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庙的背后是一条很深的沟渠,下雨的时候,从寨山流下来的雨水经此流向南门,所以说南门其实是一个水门。南门外场地开阔,那个时候县上召开公判大会,这里常常用作刑场,枪斃犯了死罪的犯人,我们许多小孩早早地爬上城墙,观看县中队行刑。记得枪斃一个叫李什么的人,他杀了自己舅舅家几口人,公判大会宣布“立即执行”以后,中队战士便拉着被五花大绑且背上插着死刑令牌的李犯,从南门坡上下来,彼时李犯自知死到临头,两腿发软,两个中队战士硬是架着他走岀南门,到了离河不远的地方,战士令李犯跪下,然后两个战士退后约十多米,同时举枪,看不清是哪个战士开了三枪,李犯这才倒下,这时有几个穿公安服装的人上前验尸,大概是确认李犯死亡之后就撤了,这下周围围观的人一拥而上,观看死者,竟然有一个人手里举着馒头去蘸李犯的脑浆吃,特别让人恶心。有道是:莫行恶,祸稔恶积天不容,莫作孽,法网恢恢下场惨;张氏害人死荒野,王某诬滔终喉咽。因果报应皆有数,藕发莲生必有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五</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老爷庙往西走便是县城的正街,同其它的路不同的是正街宽,而且是石板街。小时候每到晚上,山里的野狼也来凑热闹,我们都能听到狼的脚步声。街的左侧是蔡家的染坊、王锁的靣馆,右侧是钴炉匠、老董家的面坊、杀猪的老李家,紧挨着的是我们家,再往过是弹花匠老刘家。老刘家旁边北去的路比较宽,直通县府衙,所以把这条路叫衙门口。县府门前有牌楼,牌楼也是二柱一门,但比起东街的牌楼要花稍一些。县府的院子很大,建筑庄重,不同于民宅。从衙门口往西走,到现在的影剧院东侧,即街道的正中是一个较大的牌楼。牌楼与牌坊不同,牌坊无屋顶,牌楼不仅有屋顶,而且屋顶似楼,鿄柱雕刻精美,龙舞凤翔,只是受街道限制,也是两柱一门,但它是县城内最为漂亮的建筑。过了牌楼往南下去约五六十米,左边是城隍庙。城隍庙是祭祀城隍神的庙宇,都说城隍神是保护县城的大神,其正殿宽大,殿的中间是城隍大神的塑像,两侧有配神。明代诗人杨慎诗曰:古城隍庙历千年,香火不断绕云烟。英雄豪杰今何在?唯有神明永流传。也是,城里诸如牌楼牌坊及其它庙宇都一点一点地被拆除了,城隍庙拆的比较晚,香火不断,我十二岁那年,父亲领着我,还牵一只羊,到庙上举行了个仪式,叫脱锁,确认我己经跨入成年了。庙的对面约十多米处是戏台,戏台比较高,差不多有两米;戏台宽约四米。后来有了电影以后,电影机就放在院子中间,银幕挂在戏台上。记不清是哪年拆了戏台,城隍庙里的神像不知被谁移走了,成了戏台,我导演的由我班同学排练的眉户剧《两块六》还在这儿演出过呢。四十年代末,县上还没有剧团,往往是请外地的剧团唱戏。但县上的文化活动还挺活跃的,照相馆郭氏他们家的河南坠子、汪子(姓曹)和维汉(姓霍)的眉户剧《张连卖布》脍炙人口。这个戏可逗人了,农民张连爱赌,老输,把家里的田产、家什卖了个精光,这天他老婆让他去集市上卖布,结果让他把卖布的钱给输光了,回家以后老婆追问,张连百般狡辩。剧词特别生动,张连唱:“那一年,四月八,咱们村唱戏呀,你妹子,十七八,穿的红袄绿挂挂.,穿的红袄绿袜袜,擦的粉,戴的花,扭扭列列到咱家。”把一个农村女子唱的活灵活现。老婆问:你把咱的大狸猫卖钱做了啥?”张连答:“我嫌它吃老鼠不吃尾巴,卖了它,不要它。”又,“你把咱做饭锅卖钱做了啥?”答:“我嫌它打搅团爱起圪塔.。”后来张连终于戒了赌。总的来说剧中人物突出,戏词生动,诙谐幽默,劝化百姓,深刻反映了现实生活和人性光辉。维汉不仅唱戏唱的好,手也特别巧,每到年三十晚上,我们街上的小孩吃罢年夜饭,从东街串到西街,挨家挨户门上挂着灯笼,维汉家的灯笼最漂亮最神奇,不知是怎么回事,灯里有人人旋转。我们还仔细地看家家戶户的门底,谁家的炮纸多,拣没响的炮再去放。不难看出,中华传统文化在延长渊远流长。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六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要说延长的饮食文化也是丰富多采的,从食品的种类和制作独具匠心,那个叫做“枣糕” 的甜糕、常家的油茶、王锁的面条、后山上“豆腐西施的豆腐豆芽”人人皆知。对我来说,火烧是最馋嘴的美食。那个卖火烧的老头人们习惯地叫他为“火烧”,头发乱蓬蓬的,岁月无情地在老头的脸上划下一道道深深的皱纹,身上总是一件破旧的衣服,衣服的前襟被油渍弄得发光,每到晚上,老头就在维汉家对面路旁摆摊。他盘着腿席地而坐,面前是一个长方形的面板,面板的右上角放着馅盆,左侧火炉上架着一个平底油锅”;火烧的大小跟碗口差不多,园园的,贴着油锅滋滋地响,老头不断地用小铁铲翻着火烧,等到火烧两面被油炸得黄黄的,老头便把火烧铲了出来,放在面板上方的盘子里。吃火烧要趁热,有人说他做的火烧里放有青蛙肉,因为好吃,我就没去考证,隔三差五便去饱餐一顿。后来听说省上来了个大人物,四处打听“火烧” 的消息,见到老头以后,拉着老头的手激动地说:“总萛是把你找到了!天呀,你老多了。” 还说了许多安慰的话,并给他塞了一些钱。我有些好奇,问了一些人才知道,在解放延长的时候,老头给红军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情报,所以红军仅仅用了三个多小时就把延长解放了。没想到一个貌不惊人的老汉为革命做过很大的贡献,之后,我们都很尊重他。延长的饮食文化不至于此,每年春风节令过后,大地复苏,田野里到处是圪奴(蒲公英)苦菜马刺苋,黄蒿芽苜蓿黑地䓴;可山二洼的杨槐花,黄刺喇喇的黄榆钱,老天爷赐予的野草香花,都是延长人的美味。那个时候,城里人瞧不起,笑话咱们这儿的人见什么吃什么,现在才发现样样都是宝。到了清明节的时候,延长的婆姨可就忙坏了,老馍馍,捏花花,雀儿飞,老虎爬,蛇盘兔子老鼠掐,子垂抓几贴上花,哪一个不是艺术珍品?到了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出手不凡,油炸丸子红烧肉,黄米馍馍摊米饭,酥鸡酥肉炸油糕,锅底火灰烧圪卷。舌尖上的美味,承载着人们的智慧和情感,可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舞;调味层次丰富,显示了他们的文化内涵及哲学思考。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就是我记忆里的延长,尽管描述的不十分准确,但可以肯定地说,八九不离十。牌楼庙宇像璀璨的明珠洒落在不同的节点,传统文化、传统美食繁花似锦。我也曾设想,倘若城墙城楼保存下来,城门去掉木门,凿开汽车可以通行的通道,在城隍庙下掘拱式门洞,恢复寨山古建筑,从山底向山上筑电梯通道,把翠屏山及山后建成一个可供遊客休门观赏玩乐的景区,挖掘县域内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的景点,如雷赤的门山、南河沟的狗头山、七里村的关子口、黑家堡的瓦村、交口镇等等,特别是罗子山镇,把马头关、古渡甸、石佛、佛光、利壁、觅太、芙蓉等打着宗教文化烙印的、具有典型古希腊神话色彩传说的村庄作完整规划,延长县不失为一个震撼天下的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知道这些不过是自己的一点奢望,我之所以要把以上这些都写下来,是因为我爱延长,也希望所有的延长人,也都能记得原来的延长,更加热爱现在的延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2025年4月4日清明节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