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张全家照是父亲即将赴包头上任前,在呼和浩特市拍的,时间是1952年夏秋之交,第一张“全家福”照片就诞生了,这张照片上还没有素珍(张正芬)妹和弟弟来顺(张正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我们姊妹五人都已到了古稀耄耋之年,生活安稳平静,岁月的风霜在我们脸上刻下深深浅浅的纹路,那是时光流逝的见证。可那些陪伴在父母身边的旧时光,却像永不褪色的老照片,时常在记忆里清晰浮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当午后的阳光慵懒地洒在摇椅上,当夜晚的月光轻柔地透过窗棂,那些与父母共度的往昔时光,便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带着无尽的欢乐与如今的惆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我们家的第二张全家福,拍摄时间是1959年春节后,拍摄地点是青山区的钢城照像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个年代对老百姓来说,照像是件很奢侈的事,没有重大的事情须庆祝记载,一般家庭从不照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记忆中的家,坐落在城乡结合部的边缘,虽然简陋,却满是烟火气息。那时家境贫寒,父亲作为园林工程师,微薄的工资要撑起整个家,母亲虽没有工作,却将家里操持得井井有条,相夫教子,一家人虽过得拮据,却也其乐融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居住的地方是城乡结合部的国营苗圃家属区。说它是乡下,可我们穿着和城里孩子一样的蓝布裤、白球鞋;说它是城里,推开门又能看见菜地和麦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还记得儿时的夏日,蝉鸣在枝头喧嚣,我们在院子里嬉笑玩耍。父亲有时会在劳作归来后,从井里捞出早已冰镇的西瓜,那清脆的瓜裂声,仿佛是世间最美妙的乐章。我们围坐在父亲身旁,大口大口地吃着西瓜,红色的瓜瓤,甜美的汁水,顺着嘴角流淌,惹得母亲在一旁嗔怪地笑。一家人的欢声笑语,在小院里回荡,那是多么纯粹的欢乐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冬日的夜晚,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母亲会在温暖的屋子里,为我们缝补衣物。昏黄的灯光下,她的身影恬静而温柔。我们依偎在她身边,听她讲古老的故事,那些故事里,有善良的仙女,有勇敢的少年,还有神奇的魔法。我们睁着好奇的眼睛,沉浸在母亲编织的梦幻世界里,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难忘的是每年的春节,母亲会提前一个月就开始准备年货,自己炸山药丸子,蒸馒头,做粉条等。母亲能用黑亮黑亮的锅底,做出世界上最香的红烧肉——肥而不腻,入口即化。父亲则负责写春联、贴窗花。除夕那天,全家一起包饺子是最重要的仪式,姊妹们围坐在父母身边,听他们讲过去的故事;我擀皮儿又快又圆,父亲调的馅儿咸淡适中。妹妹们笨手笨脚地学着包饺子,往往把饺子捏得奇形怪状。母亲从不嫌弃,总是把我们包的饺子单独煮一锅,说这是"创意饺子",满屋子飘荡着幸福的味道;守岁的时候,父亲会破例允许我们喝一点点甜酒,而母亲则会给我们每人一个红纸包着压岁钱——就只有几角钱,但那种期待和喜悦,是后来任何红包都无法比拟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些日子里,他们用微薄的收入养育五个孩子,却总把最好的留给家人:清晨灶台升起的炊烟里,是母亲为全家准备的粗粮细作;夜晚煤油灯下,又是母亲在灯下纳鞋底,却把最后一针留给孩子们的新棉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六十年前风雨兼程,他们用勤俭和善良将苦日子过成诗。那些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温暖,都是父母用半生辛劳书写的注脚。如今再回首,方知那些质朴的瞬间,正是岁月赠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那是父母用青春酿就的蜜,是时光沉淀的亲情琥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所以,从这以后的十几年时光里,大家该工作的工作,该上学的上学,每年都是在节假日里相聚相逢多一些,但家的味道却是浓浓的,有父母在就有家。现在回忆起一家人相聚时刻,幸福感必从心底沽沽涌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然而,文革的动荡打破了这份宁静。父亲被莫须有的罪名牵连,下放农村劳动。一夜之间,家庭的顶梁柱轰然倒下,我们也因此受到牵连。那些年,日子过得艰难又压抑,家里失去了往日的欢声笑语,只有无尽的担忧和思念。但即便如此,一家人的心始终紧紧相连,相互支撑着熬过了这漫长的十几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终于,我们盼来了父亲平反的消息,那一刻,喜悦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一家人再次欢聚,以为苦尽甘来,好日子就要开始了。可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还没等我们好好享受这来之不易的团聚,父母就先后离世,只留下我们兄妹五人,在岁月的长河中,独自承受着这份悲痛和思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轻抚那张微微发黄的老照片,思绪瞬间被拽回往昔。照片里,姊妹们围绕在父母亲身旁,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过年的喜悦。大红春联映着笑脸,丰盛年夜饭冒着热气,一家人其乐融融。如今再看,这份温暖与亲情仍如陈酿,历久弥香,难忘又珍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父亲平反的第一个团圆年,我们兄妹们及我们各自的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涌入父母本来就不大的房间,人人脸上洋溢喜乐的神情,父母亲更是神采奕奕忙这忙那,满屋着飘荡着欢乐的喜气,墙角那株水仙突然开了,清香混着炒瓜子的焦香。我们碰着搪瓷缸,甜酒里映出五张年轻的笑脸。父亲平反后的第一个团圆年,连北风敲打窗棂的声音,都成了幸福的伴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亮亮的婚礼老父亲出席了,作为祖父他十分重视家族传承的重要时刻,当时他很激动又感到骄傲和幸福,同时也会回忆起自己的婚礼和过去的时光。让我们也深深感叹到岁月无情和生命的循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着父亲举杯时微微颤抖的手,突然发现时光的沙漏早已漏完了我所有的理所当然。父亲总说"过生日就是老一岁",却偷偷把我们送的羊绒围巾围了又围,对着镜子左照右照。烛光映着父亲眼角的皱纹,那些被岁月刻下的沟壑里,填满了我们成长的年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些年没说出口的"谢谢",此刻在喉咙里化作哽咽。原来父母的爱从不需要隆重的仪式,只是日复一日把最好的都留给我们。当他们许愿"希望孩子平平安安"时,我们终于读懂了这份平凡中的伟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时候,父母为我庆生,烛光映着他们温柔的笑,祝福里满是疼爱。如今角色互换,为父母筹备生日时,才惊觉岁月的痕迹已悄然爬上他们的脸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我们明白,幸福从不是昂贵的礼物或盛大的场面,而是陪伴在他们身旁,让他们知道,曾经为我遮风挡雨的他们,如今是我们该用一生守护的珍宝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窗外的月光淌进房间,照着他们渐渐佝偻的背影。忽然懂得,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是他们用生命为我们铺前路,而我们能做的,不过是握紧他们不再年轻的手,陪他们慢慢走余下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和父母一起逛公园的时光,总是流淌着温暖的底色。那些看似平凡的片段,会在记忆里悄悄沉淀成发光的琥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晨光中的石凳上,父亲习惯性地用衣袖擦去露水才让母亲坐下;我悄悄的举起手中的135相机,捕捉母亲和父亲并肩看花的背影。步调不自觉地迁就着他们的节奏,就像小时候他们放慢脚步等你蹒跚学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黄昏的光线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在鹅卵石路上蜿蜒成纽带。那些没有说出口的牵挂,都藏在母亲反复整理你衣领的指尖,藏在父亲坚持替你拎包的手臂微微颤抖的弧度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样的时刻,仿佛连时间都变得柔软,在相视而笑的褶皱里,藏着整个宇宙最温柔的奥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我们常常聚在一起,翻开那些泛黄的老照片,看着照片里父母的笑容,曾经的点点滴滴如潮水般涌上心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尽管时光流逝,父母已经不在,但他们的爱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成为我们在这世间最坚实的依靠和力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当回忆起这些,心中总是充满了惆怅。那些与父母相伴的日子,是生命中最珍贵的宝藏,却再也无法触摸。我们只能在记忆的长河里,一遍又一遍地回味曾经的欢乐,感受着如今的孤独与思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也许,这就是人生吧。在岁月的长河中,我们不断地失去,又不断地怀念。但那些曾经的欢乐,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星,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路,也让我们在这古稀耋耄之年,有了可以反复品味的温暖与慰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