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从拉康心理咨询想到的</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2, 126, 251);">圣心塾琐言</b>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昨天听了徐凯文老师组织的“<b>拉康、五月风暴与空心病</b>”论坛直播,收获满满。</p><p class="ql-block"> 拉康是一个很特别的人。尽管精神分析各个学派都是用弗爷的竹条编自己的筐,但拉康的筐编得与众不同。拉康在巴黎大学医学院毕业时写了一篇论文,阐述了自己对精神分析的独道见解,并寄给了弗洛伊德,期望能够得到认同。但弗洛伊德只给他回了一张明信片,写了几行社交常用语。</p><p class="ql-block"> 这次论坛的嘉宾刘烈先生是资深精分学家,也是亲身与拉康有过交集的学者。他经历过拉康亲自为之进行的精神分析。那时的拉康已经具足大师相,不是想见就可以见到的人。刘烈先生说拉康曾婉拒法国哲学家萨特的求见。拉康做心理咨询时并没有说很多话,但刘烈先生体验到拉康的功力,并且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 拉康婉拒萨特,在我看来不是傲慢而是明智。心理咨询对象的挑选,在案源充足的情况下,一定要选择那些仰视你的人,不要选平视、甚至俯视你的人,这样才能有更高的成功率。萨特与拉康在年龄上只有四岁之差,而且萨特是当时法国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他人即地狱”是他的信条。给这样的人做心理咨询肯定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刘烈先生说起拉康为一个富家子弟做心理咨询的时候,每次都很少说话,最后以拍拍对方的肩膀作为结束的信号。据说效果非常好。当然,取得这样的效果,只有成就大师法身的人才有可能,因为非如此就很难获取咨客内心深深的信(Faith)。</p><p class="ql-block"> 心理疗愈离不开“情理”二字。实际上,在心理疗愈中“情”的力量远大于“理”。人们常常担心AI机器人会抢了心理咨询师的饭碗,这是杞人忧天。再完善的AI机器人只能在“理”上得100分,而在“情”上注定会得0分。</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