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双叒叕病了

大嫚

<p class="ql-block">前天半夜,被腹部一阵刺痛疼醒,摸了摸疼痛的部位,似乎有一片丘疹,当下并未在意,以为是前一天打的疫苗引发过敏所致。可转念一想,不对呀,过敏应该是发痒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着多个疼痛点此起彼伏地发作,从左腹到左背摸到了更多的丘疹,甚至有几个软乎乎的囊性丘疹。此时睡意全无,一个念头闪过脑海: 难道是传说中的带状疱疹吗?可这种疹子不是俗称“蛇缠腰”嘛,位置明显不对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早急匆匆就医,皮肤科大夫瞅了一眼便确诊了。对于我的疑惑,大夫翻出手机上的一个小视频,从眼镜上方抬眼看着我说: “带状疱疹并不只长在腰上,看到没有,这个病号的疱疹是长在额头上的。” 也许是看到我还比较淡定,大夫好心提醒:“这病可不能掉以轻心,不好好治会留下神经痛,够你受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病就治呗,不淡定又能怎样?细数我这半辈子生的病,怕是10个手指头都要不够用了。生的病多了,人也就麻木了,就如身上的虱子,多了也就不觉咬得慌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我生来并不是个“病秧子”,乡下长大的孩子嘛,皮实得很,而且有些许运动天赋,在校队中以短跑和投掷见长,多次参加市区级中学生运动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体质变差是从生孩子开始的,剖腹产,大出血,一个月子没养过来不说,人倒瘦脱了相。走路像踩着棉花,虚到开个冰箱门便会着凉,一年中有多半时间处于感冒状态中,还落下了“肋间神经痛”的病根,绵延至今。直到天天骑着“大金鹿”赶班后,体质才好转了些。可惜精神“抖擞”了没几年,悄无声地竟患上了母亲长了一辈子的病——“美尼尔氏综合症”。这病来时一点征兆也没有,突然就觉得天旋地转,不吐出黄色胆汁不算完。天麻炖鸡吃过,高压氧做过,效果微乎其微,一年总发作几次。直到听说太极拳有调节神经的功效,在公园跟练了半年,此病才戛然而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好景不长,2004年冬天在一次流感后不久,忽感心脏不适,胸闷、心慌,并伴随早搏,血象显示因感染了柯萨奇病毒而患上了病毒性心肌炎。一麻袋的中药吃下,一箩筐的西药吃下,直到2008年才终算摆脱了这个病魔。“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期间为了备考财会考试,还落下了严重的颈椎病,受累或受凉时,头晕手麻是免不了的。记得刚患上颈椎病时,颈椎的不适感并不强烈,倒是半侧身子的麻木反应更大些,让大夫怀疑是脑血管出了问题,强烈建议做了脑部核磁共振检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没过两年,有一阵老感觉乏力,迈不动腿,骨头疼,血常规显示白细胞低于正常值。遵医嘱服用地榆升白片,一周后归于正常。半年后复查,又低,但身体可能逐步适应了,竟不再有不适的感觉了。咨询过一位检验科医生,他轻描淡写地说,我们科5个大夫,有2个白细胞常年偏低。心下顿时宽慰了不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6年,做了人生中的第二个手术,切除“甲状舌管囊肿”。这病与甲状腺并无半毛钱关系,也并不是了不起的大手术,但手术后那锥心的痛,直让人感觉生无可恋!喉咙处肿得没有一丝缝隙,连口水都难以下咽,不断从嘴角漾出来。嗓子又干又痒,像有羽毛在拂来拂去,可又不敢剧烈地咳嗽,生怕将伤口撕裂。颈托的束缚让身体严重受限,辗转反侧成了一种奢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差不多从这时候开始,更年期如约而至。先是潮热汗出,后是心烦气躁,突如其来的无名火常烧得家人手足无措。有朋友问,好久不见,忙啥呢?讪讪回答: 在家过更年期呢。“风湿症候群”这个一般人从没听说过的小众病,也是在这期间患上的。出汗不见风还好,见风后手指、脚趾这些小关节便隐隐作痛,所以出门必先戒汗,家人戏称“戒汗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2年底的新冠席卷全国,我在国外也未能幸免。高烧4天,一度达39°6;血氧徘徊在89至91之间;喉咙疼到怀疑人生,继而咳到五脏六腑都恨不得从嗓子眼儿冒出来……曾经受过伤的心脏又一次遭受重击: 早搏、心悸、胸闷、气短,爬个楼梯也气喘吁吁,心脏像要跳出来一般。这与二十年前患心肌炎的症状并无二致啊!好不容易约到了专科医生,做了该做的检查后,这位医学博士两手一摊: 坦白地说,没有更好的办法,只有静养。静养近两个月,一点儿起色没有。好在回国喝了一个月的汤药后,心脏的不适终于渐渐消退。病是去了,人却像掏空了一样,虚脱得很,动不动就大汗淋漓。中医大夫说,病去如抽丝,新冠更是如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以为这颗屡受打击的心脏会再次坚强,谁承想从去年夏天以来,心慌的毛病又一次袭来。中医说是情绪的问题,中药调理即可。西医说是血管的问题,须做心脏造影排除隐患。好在血压、血糖与血脂还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对心慌这事儿也没产生心理恐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怪不得人们对带状疱疹的评价只有一个字“疼”,诚如是!奇怪的是,这两天心慌的感觉大减,许是疼痛与心慌的较量中占了上风的缘故吧,心下窃喜。只是目前尚不知再需要承受多久的煎熬,忍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家史铁生曾这样说:“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是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是多么安详;生出褥疮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时,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 <span style="font-size:18px;">可生活就是这样,你又能怎样呢?谁不憧憬“日出有盼,日落有念,三餐烟火,四季安然,无事绊心弦,所念皆如愿”的美好生活呢?</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好在所有的经历都会让我们活得更通透,让我们懂得人生本来就是用来体验的,而不是演绎完美的,只能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正是: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只有常想一二,不思八九,方能事事如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既然世事难料,人生无常,人的意志抵不过命运的安排,我们能做的唯有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把握当下,且行且惜,善待家人和朋友,多一些陪伴与关爱,少一些遗憾与悔恨,于笃笃良世中更好地行走。正如林清玄所说: 不忧昨日,不期明日,把握当下,尽心就是完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写在后面: </b>此文匆匆写就,也因最近记性差了很多,丟三落四已成常态。若是年龄渐长的缘故还好说,就怕患上可怕的痴呆症。所以趁着还有正常思维,记录一下自己近30年的患病经历,万一以后真的不记得了,那不是白白遭了这么多罪嘛,你说呢?</p><p class="ql-block"> (写于2025年2月7日)</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