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独山小学踏青活动

天等县驮堪乡独山小学

<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3日清晨,驮堪乡独山小学校园里,一场意义非凡的活动拉开帷幕。孩子们身着整齐校服,头戴鲜艳帽子,队列严整。手中飘扬的红旗,似跳动的火焰。“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基因”的字样熠熠生辉,少先队辅导员站在国旗下,庄重叮嘱。在这青山环绕之地,孩子们即将踏上踏青征程,去追寻先烈足迹,传承不朽精神,让红色基因在春日暖阳中生根发芽。</p> <p class="ql-block">  龙凤合校长站在台上,神情庄重,向台下身着校服、头戴红帽的孩子们细细叮嘱各种安全事项。孩子们手持红旗,眼神专注,在青山与彩旗的映衬下,满是对即将开启的红色之旅的期待,革命精神的火种,正于此悄然播撒。</p> 晨曦出露,步履铿锵 <p class="ql-block">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去,全校师生已集结完毕,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与求知的渴望,踏上了前往天等县立屯红色教育基地的徒步之旅。</p> 重走出山路,体悟信念之力 <p class="ql-block">  “翻山越岭,穿越隧道!”随着老师的号召,我们踏上了立屯人当年出山的旧路。隧道内凉风习习,岩壁上依稀可见凿痕,每一步都让人联想到24年锲而不舍的坚持。走出洞口,崎岖的山路陡峭难行,汗水浸透了衣衫,但无人抱怨。一名同学感慨:“当年他们用双脚丈量希望,我们怎能轻言放弃?”这段路程,不仅是对体能的考验,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唯有亲历,方知“自力更生、久久为功”的分量。 </p> 穿越时空,触摸精神丰碑 <p class="ql-block">  走进立屯事迹纪念馆,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泛黄的照片中,村民们肩挑手扛、挥汗如雨;陈列的钢钎、铁铲、草鞋和煤油灯,每一件旧物都诉说着“愚公移山”的艰辛。讲解员动情讲述:“1997年,一条460米的隧道终于贯通,结束了立屯人‘五大难’的困境。”这一刻,我们触摸到的不仅是冰冷的工具,更是一代代人用血肉之躯铸就的精神丰碑。</p> 精神的火种永不熄灭 <p class="ql-block">  研学尾声,同学们纷纷写下感言。有人写道:“立屯精神不是口号,而是刻在骨子里的行动力。”另一人反思:“我们常抱怨‘卷’,却忘了真正的奋斗是像立屯人一样,用坚持将‘不可能’变为‘可能’。”老师总结道:“今天的中国,依然需要这种‘不靠天、不等人’的志气。无论是乡村振兴还是科技创新,都需要我们以立屯精神为炬,照亮前行之路。”</p> 精神传承,永在路上 <p class="ql-block">  最后全校师生在大门立屯事迹纪念馆 留下合影。这不仅是一次打卡留念,更是红色精神传承的庄重印记,先烈的故事将激励着孩子们在成长路上奋勇前行。立屯之行虽短,精神的烙印却深。愿每一位学子,皆能以今日之所学,明未来之所向,让“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呐喊,响彻人生的每一程山海。</p> <p class="ql-block">  此次立屯研学之旅,我们以徒步丈量土地,用心灵感悟历史。在这过程中,孩子们领略到革命先烈与先辈们拼搏奉献的伟大精神。希望孩子们能把在立屯汲取的力量融入日常学习生活,怀揣勇气与担当前行。老师们也将带着这份收获,在教育之路上坚守初心。让我们铭记此次研学的感动与成长,传承立屯精神,携手为校园增添新的光彩,共同奔赴更美好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图文编辑 黄素琴</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 独山小学所有老师</p><p class="ql-block">终审 龙凤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