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陵欧阳修也

赵光

<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24日</p><p class="ql-block"> 江西吉安永丰县恩江镇</p><p class="ql-block"> 昨天决定,从衡阳直接到九江,准备去浔阳楼、琵琶亭,然后上庐山。在看地图研究路线的时候,突然想到,江西的吉安,古称庐陵,是宋大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的故里,一下子来了兴趣,打算路上绕个弯,去欧阳修的老家看一看。</p><p class="ql-block"> 今天上午先到南岳大庙,拜谒昭圣帝君。然后驱车300多公里,跑到江西吉安永丰恩江的欧阳修故里,去见见欧阳修老爷子。</p> <p class="ql-block">  真如网上所说,欧阳修的故里,廬陵恩江,就是个把原来的居民迁走,近几年新修的“古城”,或者称仿古的街道。在“古城”的旁边,沿江修了座永叔(欧阳修字永叔)公园;在永叔公园里,修了座“欧阳修纪念馆”。不过这公园修得,还真是下了不少功夫。公园旁边,甚至还建了一个不小的地下停车场。只是公园里游人稀少,能见到的,大部分是当地老年居民,在公园长廊里引吭高歌。</p>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宋代江南西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br> <p class="ql-block">  欧阳修生于四川绵阳,当时他的父亲欧阳观,任绵阳军事推官,老来得子,56岁时生欧阳修。</p><p class="ql-block"> 欧阳修四岁丧父,虽家贫而好学,母亲郑氏出身江南名门,对幼年欧阳修的学习成长十分关注。十七岁时,欧阳修在随州应举,试《左氏失之诬论》,其文己被时人传诵。但因赋不合官韵,最终落选。天圣四年(1026年),再应州试合格,荐名礼部,翌年(1027年)春应礼部试,落第。</p><p class="ql-block"> 天圣七年(1029年)春,经胥偃保举,欧阳修参加了国子监的解试,在国子学的广文馆试、国学解试中均获第一名,成为监元和解元。</p><p class="ql-block"> 天圣八年(1030年)初,欧阳修在礼部省试中再获第一,成为省元。三月,欧阳修参与由仁宗主持、在崇政殿举行的殿试,中甲科十四名,进士及第。</p> <p class="ql-block">  永叔公园水池边,临水建有六一亭。欧阳修晚年自号六一居士,在《六一居士传》中有载: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时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p> <p class="ql-block">  这些天到处跑,有时一两天就跑一个城市,常常会忘了是星期几。今天又忘了是周一,国家规定所有的纪念馆、博物馆都休息闭馆。所以,当我们在公园里,找到欧阳修纪念馆的时候,突然间被门口休息的牌子又给弄尴尬了。</p> <p class="ql-block">  不过今天的运气还真不错。当知道我们大老远自驾跑到这儿,看馆的老兄特别开恩,告诉我们:按规定是不能进的,但是展厅的门都没锁,你们可以自己悄悄的进去,别开灯,看一圈就出来。</p><p class="ql-block"> 跑了几百公里,来到欧阳修故里,竟然还要偷偷的才能会一下老爷子!</p> <p class="ql-block">  就这样,我们就在没有别的游客的情况下,享受了一次令人难忘的欧阳修纪念专场。</p> <p class="ql-block">  欧阳修博学多才,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 他的诗文创作和学术著述都成就卓著,为天下所仰慕,又在政治上有很高的声望,是一代名臣。他以这双重身份入主文坛,团结同道,汲引后进。在当时的著名文学家中,尹洙、梅尧臣、苏舜钦是他的密友,平生喜好奖掖后进,苏洵、王安石也曾受到他的引荐,而苏轼、苏辙、曾巩,更是他一手识拔的后起之秀。</p> 说来有趣。这次从湖州开始的人文之旅,无意间有一个发人深思的发现。陆羽,颜真卿,韩愈,范仲淹,欧阳修,这几位文坛大家,人中豪杰,人生中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幼年丧父,而且都是母亲教子有方,引入学问殿堂;长成之后的多彩人生,大多因为秉性刚正耿直,仕途坎坷,人生多舛,却偏偏都成为一代宗师,后世视为完人。 欧阳修在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及第。景祐元年(1034年)任馆阁校勘,两年后因替被贬的范仲淹申辩,而被外贬夷陵。后入朝复职,又升知谏院、知制诰等职,赞助推行庆历新政。新政失败后,上疏反对罢免范仲淹等事,被外放知滁、扬、颍及应天等州府。数年后再度被召回朝,拜官翰林学士。嘉祐五年(1060年)升任枢密副使,次年拜参知政事。宋英宗即位后,被卷入濮议之争中,颇受非议。宋神宗即位后力求辞位,出知亳、青、蔡三州。熙宁四年(1071年)得以太子少师致仕,翌年逝世,享年六十六岁。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br>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文以韩愈为宗,大力反对浮靡的时文,以文章负一代盛名,名列“唐宋八大家”和“千古文章四大家”中对北宋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br>  苏轼称他为“事业三朝之望,文章百世之师”。 <p class="ql-block">  欧阳修自幼喜爱唐代韩愈、柳宗元的古文,后来写作古文也以韩、柳为学习典范。这使得他在唐宋八大家中,占居的位置十分重要,领有宋一代文宗。欧阳修的古文,纡徐委曲,明白易晓,擅长抒情,说理畅达,影响了宋朝一代的文风。但他并不盲目崇古,他所取法的是韩、柳古文文从字顺的一面,对其奇险深奥的倾向则弃而不取。</p> 我特别喜欢欧阳修的记叙文。文采飞扬,言之有物。他的亭台记、哀祭文、碑志文等作品,也都具有充实的内容,如《丰乐亭记》对滁州的历史故事、地理环境乃至风土人情都作了细致的描写。又如《泷冈阡表》,追忆父母的嘉言懿行,细节描写细腻逼真,栩栩如生,这种效果决不是虚言所能达到的。 欧阳修的文学创作成就首推古文,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他10岁时,曾得到一套《昌黎先生文集》,爱不释手,对他后来的古文革新运动具有重要的影响。他一生写了五百余篇散文,各体兼备,以其大量堪称典范的作品,扭转了当时文坛的风气。因此,苏轼说欧阳修“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推崇备至。 欧阳修的诗风,雄健清丽;而其词风,则婉约有致。影响了一大批与他同时代的文人,成为当时及其后世的文坛泰斗,此外在经学、史学、金石学等方面都有卓著的成就。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诗词文集《欧阳文忠公集》《六一词》等传世。 <p class="ql-block">  我的茶室墙上,一直挂着我书写的小楷欧阳修《醉翁亭记》,《丰乐亭记》,以前还挂过《秋声赋》。这几篇小文,书写过很多次了,非常喜欢。</p><p class="ql-block"> 几年前去滁州,在醉翁亭和丰乐亭前,曾盘桓半日,久久不愿离去。</p>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div>  纵观欧阳修的一生,他不是醉翁;真正在乎的,也不在山水之间。作为政治家,官至参知政事,参与改革又因改革失败多次被贬。身为贬谪之人,为官为民,为文为宗;为诗词则为领袖。仅称其为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应该是不够的。至少还应该加一个思想家的头衔。</div> <p class="ql-block">  离开庐陵古城,开车经过桥边这尊欧阳修的半身雕塑,耳边又响起《醉翁亭记》里的那段话:“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p><p class="ql-block">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