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集背后的温暖与乡愁 ——佚名评姚常法散文《年集,永不散场》

竹风

<p class="ql-block">年集背后的温暖与乡愁 ——佚名评姚常法散文《年集,永不散场》</p><p class="ql-block">2025-02-09 09:02</p><p class="ql-block"> 在日照市的寒风中,腊八的钟声响起,意味着新年的脚步渐近。而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年集无疑是冬天里一道温暖而热闹的风景。姚常法在“向春天献歌”的征文展中,透过儿时的回忆,生动描绘出那一幅幅美丽而充满人情味的年集场景,将年集的魅力与乡愁传递给我们。</p><p class="ql-block"> 每当腊八一过,家乡的年味便开始弥漫,街道两旁挂起了五彩缤纷的灯笼,各家的门前张贴着春联,与白雪皑皑的冬日形成鲜明对比。这是一个充满期待与希望的季节。年集,就如同一场盛大的宴会,汇聚了人们的欢声笑语与无尽的美好愿望。千百年来,年集成为人们共同庆祝新年的重要活动,其中承载着浓厚的文化传承与乡愁情怀。</p><p class="ql-block"> “赶年集”对我来说,不仅仅是置办年货,更是一种渴望,一种对童年那个冬天热闹场景的向往。在那段物质匮乏的年代,年集是孩子们最期待的事情,兴奋地跟随父母,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每个摊位前,香气四溢的年货、热腾腾的食品让我目不暇接,仿佛在展现一个绚烂的奇幻世界。</p><p class="ql-block"> 想起小时候,年集总是在一、六的日子举行。特别是腊月二十六的大年集,人们来自四面八方,带着各自的期望迎接这个特殊瞬间。拥挤的人群间,不时传来小贩的叫卖声,热闹的交流声,仿佛构成了一曲动人的交响乐。此时的我,总是忍不住要在摊位前流连忘返,挑选我心心念念的糖葫芦、小人书和新衣服,尽管手中常常只攥着几枚硬币。</p><p class="ql-block"> 而说到年集,怎么能不提到丰富美味的年货?鲜猪头便是我心中的必备年货之一。站在卖猪头的摊位前,热气腾腾的猪头带着诱人的香气,仿佛在召唤着我的味蕾。记得父亲带着我买回猪头,清洗干净后放入大锅,香料与猪头肉的完美结合,散发出浓郁的香气,仿佛将整个家都充盈着节日的气氛。看着锅里的肉汤翻滚,满屋厨房的温暖和浓重的乡情一起在那个时刻升华。</p><p class="ql-block"> 年集不仅是物质上的准备,更是精神文化的庆典。在年集中,老一辈的乡亲们会带着孙儿到文化大篷车旁,共同欣赏精彩的地方戏曲。那一曲曲朴实动人的曲调,滋润着人们的心灵,使我们在享受传统民俗的同时,增添了亲情和快乐。穿梭在戏曲与集市间,虽然老一辈的演员略显苍老,但每一句唱词都能倾注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许。</p><p class="ql-block"> 在年集的尾声,商贩们收拾摊位,打包着厚厚的收入,准备奔赴下一个集市。而我与家人,则带着满满的年货,心满意足地踏上归途。每次回望这一场来自童年的“年集”,我都仿佛能感受到融合了每一位乡亲欢声笑语的氛围。这种特殊的寄托,让我对生活充满期待,对家乡的热爱愈发浓烈。</p><p class="ql-block"> 如今,即使身处都市,虽然超市中琳琅满目的年货唾手可得,但那份在年集上拥挤的人潮中体验到的喜悦与热闹,却无法被取代。我始终怀念着童年时紧紧握着父母手的感觉,始终怀念着儿时“挤”年集的热闹与温暖。年集在我心底,像一坛醇厚的美酒,伴随着每一年春节的到来,让我醺醉在难以忘怀的乡愁里。</p><p class="ql-block"> 年集始终是一种记忆的保留,是我的故乡给予我心灵的滋养。倘若未来的年集上,依旧能看到那些熟悉的面孔、听到那热烈的叫卖声,我相信,那份传统的魅力将会在时光中继续流淌。</p><p class="ql-block"> 因此,借此“向春天献歌”的机会,我希望我们的年集不仅仅是人们物质上的聚集,更多的是心灵的回归,是对故乡文化的追寻与传承。在继续欢庆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多欢聚与热闹,愿乡愁与年集永不散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