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之二—泾阳

大漠胡杨

泾阳,位于泾河之北,古以水之北为阳,泾阳由此得名,其名最早见于《诗经》。泾阳,地处关中平原中部,泾河下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所在地,东与三原县、高陵交界,南与渭城接壤,西隔泾河与礼泉县相望,北依北仲山、嵯峨山与淳化县、三原县毗邻,素有“关中白菜心”之美誉。 泾阳,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柳毅传书》的发生地,先后走出了吴宓、雷抒雁、李若冰、白描等许多学者、作家和诗人 吴氏庄园,位于泾阳蒋路乡安吴堡村,是抗日战争时期由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在安吴堡创办的战时青年训练班所在地。 吴氏庄园,坐北朝南,现存三进院落,依南北中轴线排列。分为门厅,面阔八间,进深一间。自东数第四间安大门一合。前院东西厢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大厅,面阔五间,进深三间。过厅,面阔五间,进深一间。后院厢房,东厢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西厢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退厅,面阔五间,进深一间。建筑面积1012平方米。据传吴氏家共有东、西、南、北、中五院,该院为东院之一部分。 迎祥宫,由门朝南,面阔三间,明间为大门,两侧翼门较窄。三架梁,抬梁式结构。乐楼和山门相连而建,坐南朝北,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五架梁,抬梁式结构,山门楣间嵌匾石,阴刻楷书“迎祥宫”三字。乐楼现存舞台,三侧原有彩绘屏风,吊顶八卦藻井。内侧有一本匾,阴刻草书“清歌妙舞”。山门、乐楼柱头转角、补间均为五彩重昂斗拱,一斗三升。屏风枋板绘以苏式彩绘。山门山墙前伸,砖雕仿木椽出檐,上施布纹板、筒瓦、沟头滴水。刷头内侧有大量砖雕“万字连珠”及花卉装饰等。 望月楼,位于吴氏庄园后。望月楼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一层南有廊,廊通东、西两侧,廊深约一米。有四门。圆拱砖卷门楣砖雕横额“芭蕉夜雨”等,砖卷圆拱顶。和上层对应有柱处亦仿木柱砖砌为圆柱形。北侧为楼梯,通二楼。二层为七架梁,抬梁式结构。庑殿式屋顶,施布纹板、筒瓦。 崇文塔,位于泾阳崇文乡西太平村东侧,崇文中学院内。始建于明代万历十九年(1591年),由泾阳人尚书李世达倡导主持,南京镇江工匠官负责施工,历时17年,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竣工。塔高87.218米,共13层,是中国现存最高的砖塔。塔体为八棱柱形,底层边长9米,周长72米,占地面积约0.964亩。全塔采用青砖砌成,依据八卦悬顶的古建筑原理设计,塔顶为铜制葫芦状,上置铁相轮。 茯茶镇,是一个集茯茶文化、关中民俗文化和关中生活文化为一体的特色小镇,旨在传播茯茶文化并推动文化旅游的发展‌。<br> 泾阳茯砖茶,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因其是在夏季伏天加工制作,其香气和作用又类似茯苓,且蒸压后的外形成砖状,故称为“茯砖茶”。泾阳茯砖茶又称“封子茶”,“泾阳砖”,是再加工茶类中黑茶紧压茶的一种。泾阳茯茶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