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将不顾生死,岂能因为有祸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五下第四单元以林则徐的诗句开篇,以“国家责任”为主题,带领学生感受先辈们崇高的爱国精神。</span></p> 一、单元整体解读 <p class="ql-block"> 上课前,老师对本单元五首古诗进行了背诵检查。</p> <p class="ql-block"> 本单元编排了三首古诗和三篇课文。</p><p class="ql-block"> 《古诗三首》展现了不同时代诗人的情怀,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片赤子之心。</p><p class="ql-block"> 《从军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通过对边塞战事场景的描绘,表现戍边将士的崇高精神。全诗将意蕴丰富的环境描写与宏伟豪迈的感情抒发融为一体,是边塞诗中的佳作。</p><p class="ql-block">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作者是宋代诗人陆游,写了诗人在秋日黎明时分走出篱门,想到北方中原地区尚为金人统治,借遗民之口表达自己失望而未绝望的心情,表达爱国之情更为深沉。</p><p class="ql-block">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诗人忽闻朝廷已收复洛阳等地,不禁欣喜若狂写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忽闻捷报,急于返乡的喜悦之情。全诗感情汹涌澎湃,为后人所推崇。</p><p class="ql-block"> 《青山处处埋忠骨》是基于史实的文学创作,主要写了毛主席在听闻爱子毛岸英牺牲的噩耗后,内心极度痛苦、煎熬,几经踌躇,决定将毛岸英的遗骨安葬在朝鲜,表现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的真实情感和身为国家领导人的伟大胸怀。</p><p class="ql-block"> 《军神》是一篇小说,写了刘伯承的眼睛受了重伤后到德国人开设的诊所就医的故事。文章表现出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体现出他为了能全身心投入革命,不惜自己承受巨大痛苦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清贫》是方志敏1935年在狱中所写的一篇文章,以第一人称叙述了他被俘时被两个国民党士兵搜身、逼问的经历,表达了他对“清贫”的理解,展现出一位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品质。</p> 活动一:基础闯关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字音字形根据学情,关注形声字、多音字、易错字、课内词语以及四字词语的掌握情况。</span></p> 活动二:课文内容理解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本单元编排了三首古诗和三篇课文。《古诗三首》展现了不同时代诗人的情怀,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片赤子之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青山处处埋忠骨》是基于史实的文学创作,主要写了毛主席在听闻爱子毛岸英牺牲的噩耗后,内心极度痛苦、煎熬,几经踌躇,决定将毛岸英的遗骨安葬在朝鲜,表现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的真实情感和身为国家领导人的伟大胸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军神》是一篇小说,写了刘伯承的眼睛受了重伤后到德国人开设的诊所就医的故事。文章表现出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体现出他为了能全身心投入革命,不惜自己承受巨大痛苦的精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清贫》是方志敏1935年在狱中所写的一篇文章,以第一人称叙述了他被俘时被两个国民党士兵搜身、逼问的经历,表达了他对“清贫”的理解,展现出一位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品质。</span></p> 活动三:品析人物内心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在学生四年级,已掌握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感受人物品质等阅读方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本单元的学习既包括体会人物的感情,也包括体会人物心理活动及其变化,体会的角度更多元,需要学生对人物内心体会的更丰富、细腻、深入。</span></p> 活动四:真题演练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通过课文内容填空的形式,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运用恰当的方法将所学的知识进行一个整合,同时进行答题方法与技巧的训练。</span></p> 二、评课交流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语文组全体教师发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优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目标明确,紧扣单元:老师精准把握五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的教学目标,无论是字词巩固、课文内容回顾,还是对爱国情怀主题的深化,都紧密围绕单元重点展开 ,让学生对单元知识有系统认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 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复习内容涵盖了第四单元的字、词、句,既全面又有所侧重。比如在讲解易错字词时,通过组词、造句的方式加深学生记忆;分析课文时,着重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语句所表达的爱国情感,帮助学生抓住重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建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 关注个体,分层教学:在课堂上,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存在差异,后续可以设计分层练习,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拓展提升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 增加互动,鼓励质疑:课堂互动可进一步加强,多给学生提问、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使复习课不仅仅是知识的重复,更是思维的深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樊校长对本节课进行点评:本节课立足大单元教学,紧扣“爱国情怀”的主题,目标明确,节奏紧凑,四个环节落实语文要素,夯实基础,为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情感价值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一节好的复习课,应是落到实处的,一节好的复习课,应该是有意义的,一节好的复习课更应该是有效率的,语文教学是至真至美至善的交流、探究与感悟,虽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