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之行(7)-行走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2024.06.18~19)

liuda(拒闲聊)

<p class="ql-block">这次去九寨沟旅游,从成都出发,往返都是乘坐大客车,基本上是行走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位于四川西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端,横断山脉北段与川西北高山峡谷的结合部,地貌以高原和高山峡谷为主。一路上我们沿着湍急汹涌的岷江,穿行在崎岖的峡谷之间。透过车窗,我看到对面山腰上,顺着山间蜿蜒逶迤的走向,有一条羊肠小道,路面很窄,两人并肩而行都难。几个醒目的红色大字“茶马古道”映入眼帘,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蜀道。我真正体会到什么叫:“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p> <p class="ql-block">1.藏族村寨-上磨水乡</p> <p class="ql-block">前几天我们去的藏寨,无论是做公益活动的牟尼沟也好,还是就餐的藏族村寨,都是旅游景点。18号上午参观的青藏高原上的藏族村落,是藏民真正居住的地方,原汁原味。来到这里,望着轻雾缭绕的山谷,裴翠般的青草和绿树,真有一种到了天边的感觉。上磨水乡村口。</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接待我们的是一位年轻漂亮的藏族妇女,三十岁出头,三个孩子的妈妈。她毕业于四川师范学院,在村里教书兼职做导游。她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藏族的风土人情和生活状况,可以看出,现在藏民的生活还是比较富裕的。家家使用的小银碗,一个就值5000多元啊!</p> <p class="ql-block">藏民居住的两层房屋,独门独院啊!在这个村落,还存在着个别的走婚现象。</p> <p class="ql-block">寨子里有一条小溪,生活用水全靠它。</p> <p class="ql-block">远处矮小的棚子错落有致,里面放置着各家取水用的水车。在这里我们呆了大约一个多小时,大部分时间还是欣赏和购买藏式银饰品和器皿。</p> <p class="ql-block">沿途我还看到了矗立在高山峻岭上的羌城(羌寨)碉楼。远远望去很有气势。上小学的时候,我是在唐诗中得知:我们国家有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羌族,“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次,我才弄明白:“一片孤城万仞山”的含义,原来,羌城都是孤独地建在山顶上。古羌族被誉为云端上的民族,名不虚传。我们途经的一个羌城,路旁有温家宝总理题写的“幸福牟托”路牌,“牟托”这个词在羌语中为村落的意思。据说:这个羌城在“5.12”大地震中没有倒塌,灾后温家宝总理多次视察地震灾区,并亲自为这个羌城题词。</p> <p class="ql-block">2.中国古羌城</p> <p class="ql-block">19号上午,我们来到位于茂县的“中国古羌城”。在“5.12”汶川大地震中,这座古羌城严重损毁,为保护羌族文化,国家投入大量资金重建,使其成为羌族文化生活状态展示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古羌城文化广场前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矗立着<span style="font-size:18px;">羊图腾,</span>羌族的羊图腾起源于古羌族的游牧传统。</p> <p class="ql-block">大家纷纷举起手机拍摄。</p> <p class="ql-block">羌红是羌族人祈求吉祥的信物,在古羌城处处可见,图为手捧羌红的羌族姑娘雕塑。</p> <p class="ql-block">羌族开城门仪式是中国古羌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羌族独特的传统与恢宏的气势。开城门仪式以庄严肃穆的氛围开始,羌族姑娘手托百米羌红,伴随着震天的笛声、号角和羊皮鼓声,二十米高的巨型城门徐徐打开。身着盛装的羌族美女托举巨幅羌红,缓缓走下台阶,迎接远道而来的游客。羌族开城门仪式,庄重而神圣,很有仪式感。</p> <p class="ql-block">羊皮鼓舞表演,中间的站立者释比(羌族祭司)盛装开坛,展现了羌族对神灵的敬畏与信仰。</p> <p class="ql-block">古羌城大门两端是碉楼,“高耸入云”。碉楼与羌城内的所有建筑物都是用石头砌筑的。我们在此留下自己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进入古羌城。</p> <p class="ql-block">羌族姑娘给我们详细介绍羌族的今世前生。</p> <p class="ql-block">与身穿羌族盔甲的武士合影留念。在武士身后,碉楼大门上方,摆放着白石图腾。现代羌族在传统民居上常摆放白石,象征天神阿爸木比达,这是白石图腾崇拜的遗迹。</p> <p class="ql-block">进入羌王官寨参观。</p> <p class="ql-block">羌族婚房,婚床上方悬挂着羌红。</p> <p class="ql-block">参观古羌城,大开眼界。看到一个古老的民族,了解了羌族的风俗习惯,还看见了我心心念念的羌笛,双管六孔古笛,挂在居室的墙壁上,可惜没有留下照片。</p> <p class="ql-block">3.熊猫乐园</p> <p class="ql-block">在返程的路上,去了一趟熊猫乐园。四川是熊猫的故乡,来四川一定要看看大熊猫。许多游客慕名而来,专程到成都一睹网红大熊猫花花的芳容,不过花花不在我们参观的这个熊猫乐园。</p><p class="ql-block">大熊猫花花出生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四川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爸爸是海归。花花</span>萌呆可爱,性格温顺,据说能够听得懂四川话,还会积极配合游客拍照。花花的知名度很高,被网友称为“熊猫界的顶流女明星”。<span style="font-size:18px;">粉丝们</span>从四面八方赶来看熊猫花花,以至于排队队尾处有块牌子写着:此处排队还需2个小时以上才能看到“花花”。</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大熊猫也是圈养,但是活动的空间比动物园大很多,所以这里的大熊猫活得很舒坦。</p> <p class="ql-block">4.都江堰</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是回成都的必经之地,位于成都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早在战国时期,蜀郡守李冰总结了前人治水的经验,组织岷江两岸人民,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都江堰最伟大之处是:建堰2250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这也充分彰显了我们先人的聪明才智。</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市,建于战国时期,旧称灌县古城。这座古城见证了成都地区与西部民族地区的商贸往来,是古时最重要的物质集散地,曾是商旅驿站和茶马古道的起点。</p><p class="ql-block">去都江堰参观,一定会穿过灌县古城 ,这里必打卡的景点之一是西街,街面上商铺林立,游客如织。在福字墙边留念,祈福纳祥呦!</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南桥是一座雄伟壮丽的廊式古桥,位于都江堰宝瓶口下侧的岷江内江上。南桥始建于清光绪四年(1878),县令陆葆德用丁宝桢大修都江堰的结余银两设计施工,建成木桥,名为:“普济桥”。桥长约133米,4排5孔。历史上多次损毁,1958年被洪水彻底冲毁。1959年重建时,改木桥桩为混凝土桥墩,增建了牌坊形桥门,仍为5孔,长45米,宽10米,更名为"南桥"。1979年再次改建,加高了桥身和通道。桥身为木梁钢筋水泥柱,混凝土桥面,桥头增建了桥亭、石阶、花圃。桥身雕梁画栋,桥廊增饰诗画匾联,被誉为“水上画楼”、“雄居江源第一桥”、“览胜台”。</p> <p class="ql-block">每当夜幕降临,河道两岸灯光亮起,与古色古香的桥梁交相辉映,美轮美奂。用肉眼看到的江水是绿色的,但拍摄出来的照片却呈现出蓝色,这就是都江堰“蓝眼泪”的神奇之处。流动的河水仿佛倾泻的蓝色眼泪,因此得名“蓝眼泪”。可惜这次我们没能亲眼目睹这个奇妙的“蓝眼泪”。</p> <p class="ql-block">站在南桥,远眺宝瓶口。宝瓶口是内江进水的咽喉,它是李冰带领民众用火烧水浇的方法,历时数年,在玉垒山山体上开凿出的一个狭窄的口子。宝瓶口控制着内江的进水量,如同一个精准的水闸,保证了成都平原能够得到稳定而适量的灌溉用水。</p> <p class="ql-block">矗立在玉垒山上的玉垒阁,为七层六角形仿古阁楼,<span style="font-size:18px;">雄浑巍峨、金碧辉煌,是俯瞰都江堰全景的最佳位置。由于时间的关系,这次我们没能登上玉垒阁,多少有点遗憾。</span></p> <p class="ql-block">我们随团的导游,是一位羌族女孩,今年高中刚毕业,考上了成都一所大学,利用暑假的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她很随和,浑身透着一股青春稚嫩的气息,一路上尽职尽责。</p> <p class="ql-block">六天一晃就过去了,如同白驹过隙。川西之行就这样匆匆地画上了一个句号,多少有些不舍。有生之年,如果有机会,我还会再来,看看我没有看到的地方,因为这里有太多迷人的自然风光,令我神往。</p>

羌族

都江堰

古羌城

花花

羌城

熊猫

大熊猫

我们

南桥

宝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