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北红尾鸲是国家保护动物,具体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简称“三有”保护动物名录)。 生态价值:北红尾鸲主要以昆虫为食,其中约80%为农作物和树木害虫,如鞘翅目、鳞翅目等,对农林业有益。</p> <p class="ql-block">红尾鴝</p> <p class="ql-block"> 鹪鹩鸟是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即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这意味着鹪鹩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受到法律保护,禁止非法捕猎和交易价值。生态价值:鹪鹩主要以昆虫为食,包括蜘蛛、毒蛾、螟蛾、天牛等,对控制害虫数量、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太平洋鹪鹩</p> <p class="ql-block"> 普通翠鸟是色彩最丰富的鸟类之一,常见上体为闪着金属光泽的翠蓝色,下体为浓郁的栗红色。这身蓝色靓装的华丽色彩,并非来自于羽毛内的色素,而是一种“结构色”。</p> <p class="ql-block">我遇到了今年棒棰岛首次出现的普通翠鸟。</p> <p class="ql-block">栗耳鹎喝水</p> <p class="ql-block">戴胜鸟被明确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的二级保护动物范畴,受《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及《刑法》相关条款保护。国际与国内双重保护</p><p class="ql-block">2020年8月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无危级别)。</p><p class="ql-block">2023年6月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将其纳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p> <p class="ql-block">戴胜鸟</p> <p class="ql-block"> 红胁蓝尾鸽是小型食虫鸟,迁徙期间在林间自由跳跃,取食大量农林害虫,是保护森林健康的小帮手。但由于农业杀虫剂广泛、长期地使用,正面临着巨大的生存挑战。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p> <p class="ql-block">红胁蓝尾鴝</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戴菊是一种小型鸟类,属于雀形目戴菊科,主要栖息于针叶林和混交林中。它们以昆虫为食,行动敏捷且警惕性高。戴菊分布于欧亚大陆的寒温带地区,在中国主要栖息于东北、华北、中部及西南地区的山地针叶林</p> <p class="ql-block">戴菊</p> <p class="ql-block">红尾鸫(学名Turdus naumanni)在我国的保护级别为国家“三有”保护野生动物,即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红尾鸫以农林害虫(如蝗虫、玉米螟幼虫等)为食,对生态平衡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价值。</p> <p class="ql-block">植物园草丛里的红尾鸫</p> <p class="ql-block">褐岩䳭</p> <p class="ql-block">白頰噪鹛</p> <p class="ql-block">远东山雀</p> <p class="ql-block">麻雀的亲近</p> <p class="ql-block">灰喜鹊</p> <p class="ql-block">珠颈斑鸠</p> <p class="ql-block">白头鹎</p> <p class="ql-block">红嘴蓝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