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行之三:巫山小三峡,奇景荟萃的山水画卷

堃哥

<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15日 重庆巫山</p> <p class="ql-block">“不是三峡,胜似三峡。”“神矣绝矣,叹为观止矣。”如果说宏伟壮观、雄奇险峻的长江三峡是人类大自然的奇观,那么,位于巫山县的巫山小三峡及小小三峡则是秀丽别致、精巧典雅的人间仙境。</p><p class="ql-block">巫山小三峡南起巫山县城,北至大昌古城,也称大宁河小三峡,为大宁河景区的精华部分所在。大宁河发源于陕西平利县的终南山,流经祟山峻岭和大小峡谷,一路容纳百川清流,穿过巫溪、巫山之间的云崖险峰,注入巫峡西口的浩浩长江。大宁河千姿百态,神秘莫测,过去长期隐匿无声,近年由于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它初露真容,一鸣惊人。被誉为“中华奇观”、“天下绝景”的巫山小三峡风景区,由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组成,全长65公里。</p> <p class="ql-block">山奇雄、水奇清、峰奇秀、滩奇险、景奇幽、石奇美的巫山小三峡,一江碧水,奇峰壁立,竹木葱葱,猿声阵阵,是一处巧夺天工的自然画卷。峡谷内有多姿多彩的峻岭奇峰,变幻无穷的自然画廊,弯来拐去的激流险滩,清幽秀洁的飞瀑、清泉。千姿百态的钟乳倒悬,神秘莫测的悬崖古洞,栩栩如生的天然雕塑,茂密繁盛的山林竹朩,色彩斑澜的卵石滩,是一处玲珑奇巧的峡谷盆景。有追逐嬉戏的顽皮猴群,成双结对的鸳鸯戏水,展翅纷飞的各种水鸟,畅流碧水中的数种鱼类,绿郁葱葱的竹林,百鸟啼鸣的欢歌笑语随处可闻,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动物王国。还有迷存千古的巴人悬棺,令人费解的古栈道,风韵犹存的大昌古镇是一处珍贵难忘的历史遗迹。从九码头登船,游船缓缓驶入大宁河水域,眼前的景色渐渐展开。这里是重庆巫山引以为傲的小三峡和小小三峡景区,绵延65公里的自然画卷在游船前方徐徐铺开。</p> <p class="ql-block">乘船上溯约三四公里,就进入了龙门峡。龙门峡距巫山县城约3公里,是大宁河上第一峡,也是巫山小三峡之一。由于龙门的名气很大,所以,人们就把“龙门”所在的一段大宁河峡谷,称为“龙门峡”。还有一座横跨两岸的龙门大桥,桥长184米,使峡口更像一个“龙门”。石门以“龙”名之,源于一民间故事。传说有龙欲从岩壁穿行,以取道乌江,潜回大海。夜行至此,被山神发觉。山神不悦,佯装鸡叫。龙闻鸡鸣,疑将天亮,慌忙掉身回走。不料其尾大难掉,遂将山壁扫出一个半圆形洞门;龙身因用力过猛,亦顺山势拖出一道三百余级的石阶。龙归苍海,矢志不移,虽此次受挫,仍百折不挠。于是, 另择良辰,不再取道山壁,而顺山谷贴地蛇行枣遂拖出了一条诸佛江;将至乌江,大山阻谷,龙奋力拼搏,凿山穿洞,终于潜入乌江,游回大海枣诺佛江水亦由此洞汇入乌江。早有“龙门胜境”和“青城天下幽,龙门胜青城”的高度评价。</p> <p class="ql-block">进“龙门”之后,乘船穿行其中,可赏两岸奇峰怪石,有的如雄狮守门,威风凛凛;有的似灵芝仙草,栩栩如生。龙门峡属于溪谷类型风景区,以龙门为中心,方圆几里。这里的气温比外面低3—4C,因此龙门山是夏季避暑的最佳选择地。这里主要是景点有绝处逢生、青龙出山、寿星树、夫妻树、晶帘瀑布等等。“绝处逢生”是松树长在峭壁上,看起来并不稀奇,但它却是一棵柞树。树根大部分裸露在外面,没有土壤,没有水分,但依然长得非常茂盛,显示出了顽强拼搏的异彩。“青龙出山”,它像一个蛇头伸在外面,而身子被压在山下,人们都说:“摸摸青成头,保您一生无忧愁;摸摸青龙嘴,让您做事不后悔“。寿星树,它的树种为水曲柳,据专家考证,这棵树大约有500年的历史了。山形奇特,蔓藤垂挂,修竹茂树,山花烂漫,众多溶洞乳石奇观可以探幽,若干墨客题咏石刻供人鉴赏,流水绕山穿峡,飞鸟翻飞啾鸣,构成一组赏心悦目的风景群落,恰似一幅生动的山水图画。</p> <p class="ql-block">入峡后,峡口犹如瞿塘峡中的“夔门”,峡口两岸峭壁高耸入云,峰峰相对,形若一扇扇铁门,雄奇壮观,故有“小夔门”之称。因此有人说它“不是夔门,胜似夔门”。素有 “雄哉,龙门峡” 之誉。龙门峡两壁峭如刀削,形若大门,两旁蜿蜒曲折的山,犹如两条巨龙,时时刻刻守卫着龙门峡。两岸的峭壁上,凿有一个个小方孔,约6寸见方,石孔以1.5米左右间距,蜿蜒排去,这就是我国最长的古栈道的起点,这条栈道总长300余公里。古栈道遗址在河东绝壁上若隐若现,仿佛在诉说着古代先民的勤劳与智慧。河西绝壁上的石孔有序地延伸,那是古栈道的遗迹,让人不禁遥想当年的熙攘与繁华。龙门泉从河东岩壁上汩汩流入河中,清泉与江水交汇,奏响了一曲自然的乐章。这儿水流非常缓慢,江水清澈碧绿,江水绿得像一块翡翠,宛如一条绿色的丝带在山间蜿蜒流淌。微风拂过,水面泛起层层涟漪,波光粼粼,仿佛无数颗珍珠在闪烁。金灿灿的阳光洒在了水面上,满江的水像是披上了缀着碎银的金沙,一闪一闪的。抬头望去,天空湛蓝如宝石,与青山绿水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画卷,真是太美了!</p> <p class="ql-block">游人在船上可以掀赏两岸高耸的峰峦和奇峰怪石,以及到处有流泉飞瀑,不时有猴群出现的青翠欲滴的山坡;船到浅滩,游人可到滩下活动活动,河床上那些五颜六色的卵石,暗红、淡黄、浅绿、深灰,还有透明的,每一块都是大自然的艺术品。特别是那些带着山水花卉纹路的,那就是远近闻名的“三峡石“了。运气好的游客可拣几粒三峡石。龙门峡的延伸部分是一段山舒水缓的宽谷地带,经过琵琶州,闯过抹角滩。当船驶出龙门峡时,出峡口便是急流惊险的银窝滩,船行其间,有着“巴水急如箭,巴船去如飞”之感。此滩水位落差约8米,河水飞泻而下,上行极难。古时,船工往往要请游客下船上岸,步行到滩的上游,而船工则靠拉纤把船拉上滩去。许多货船在此倾覆,无数金银财货沉入水下,所以有了“银窝滩”之名。</p> <p class="ql-block">过了龙门峡,就来到了巴雾峡。巴雾峡是小三峡的第二峡,从东坪坝起至太平滩止,全长约16公里。巴雾峡得名于峡谷中的一条巴雾河,又叫铁棺峡,也称观音峡。巴雾河起源于岷山脉,流经峡谷中,形成了壮丽的峡谷景色。到巴雾峡游玩,如同其它风景名胜古迹,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景色各有魅力,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欣赏到山水如画的美。所以出发前对巴雾峡景区概况要有所了解,如果是跟随旅游团出游,带队导游会给游客讲解巴雾峡的人文地理;如果是自助游一定要参考巴雾峡必去景点推荐。和亲友结伴出行照相机必不可少,用照片记录下巴雾峡旅途中愉悦的心情。巴雾峡以其奇峰怪石、云雾迷蒙和独特的钟乳石景观而闻名,峡中有猴子捞月、马归山、虎出、龙进、回龙洞、仙女抛绣球、仙桃峰、观音坐莲台、八戒拜观音、悬棺等景观。是游客探索自然奇观和了解当地历史文化的绝佳去处。</p> <p class="ql-block">峡谷两侧群山环绕,山高谷深,四周全是近乎垂直的绝壁,山峰高耸入云。这里的云雾更加浓郁,云雾迷蒙,常常将整个峡谷笼罩其中,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在这险峻的山上绿树成荫,密密麻麻的大树把山严丝合缝地封了起来。那树像塔松似的,枝叶排列十分规律,像是有人专门修剪过的。但又不全是绿树,而是半山的草木半山的石。峡谷中溪流潺潺,清澈见底。船稍微离近一点,就看不到它的全貌。一个急转弯,又是另一番景象来了,一下子从险峻变成柔和。在那高耸的山峰上有一位倒睡的美人。她披着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纤纤细腰似乎在有规律地扭动着,在四周树木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动人,都可以和神女峰媲美了!阳光透过云层洒下,在山间形成一片片光影交错的区域,仿佛给山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江面上,偶尔会有几叶扁舟划过,那身着传统服饰的船夫,熟练地摇着桨,口中哼唱着古老的船歌,歌声在峡谷间回荡,仿佛在诉说着巴雾峡峡千年的历史与故事。</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可以欣赏到瀑布飞泻、悬崖峭壁、奇石怪石等自然景观,让人流连忘返‌。峡内奇峰突起,怪石鳞峋, 碧流静淌,似人、似物、似兽的钟乳石造型生动,是峡中天然雕塑珍品。巴雾峡两岸的岩石经过岁月的侵蚀,形成了各种各样奇特的形状,有的像乌龟探海,有的像仙女下凡,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里的山峰形态各异,有的像猴子捞月,有的似马归山、虎出、龙进,妙趣横生。东岸崖壁上有一金鳞闪闪长岩,很像从天外邀游归来的巨龙,且龙首已经进洞;对岸山腰有一溶洞,洞口有黄色圆石,犹如正欲出洞的猛虎;西岸悬崖上有串串倒悬的钟乳石,其模样像是两匹骏马,其头已进山,但马尾和后腿还在山外。给它们分别取名为龙进、虎进、马归山。峡口西岸刻有“巴雾峡”的石壁上,有一酷似乌龟的黑褐色石头浮雕嵌在上面,此处正是滩口,故名乌龟滩。从乌龟滩至双龙,长十公里,山高谷深,云雾迷蒙,钟乳密布,千奇万状,怪石嶙峋,峰回路转。石出疑无路,拐弯别有天。贯有“奇哉,巴雾峡”之称。</p> <p class="ql-block">巴雾峡最出名的是神秘的巴人悬棺,“ 悬棺”一词,来源于梁陈间顾野王(519~581)“地仙之宅,半崖有悬棺数千”。在刀削斧劈的峭壁上,有一些奇怪的崖洞,那些悬棺就藏身其中。东岸崖壁离水面四、五米高的绝壁处,一具黑色的悬棺静静悬挂,为巴雾峡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p><p class="ql-block">是谁放上去的?什么时候放上去的?千百年来无人能解。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考古工作者在大宁河上游取下一具,才发现这是古代居住在这一带的濮族人的葬棺,这种葬俗称为悬棺葬。施行悬棺葬的用意是为了“死不落土”,且“弥高者以为至孝”,放得越高表示越孝顺。考古工作者通过大宁河悬棺里的随葬品铜带钩、铜手镯等判定,这里的悬棺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人们此外在河东岸离水面四五米高的绝壁石缝中发现还有一具黑色悬棺,俗称"铁棺材",铁棺峡一名即由此而来。</p> <p class="ql-block">据考"铁棺"本是战国时期巴人的悬棺,其实并非铁铸,仅因其颜色相似。目前悬棺群保存最完好的是巫溪县东北25千米的荆川坝,那里有24座黑棺。据专家考证,铁棺峡曾有多具悬棺高置,已历遭坠毁,现仍有一具船棺于岩穴中,“船棺葬”相传为巴族古代葬仪,巴人祖行务相在争夺首领职务时,造土船遇水不融,而获廪君之位,成为巴国的开拓者。务相死后,子孙为纪念巴族开端史的传奇事件,以木凿舟收敛,置于高岩以示其升天。后来,务相子孙和大臣死后也都仿效,成了“船棺岩葬”的风俗。</p><p class="ql-block">古代人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是怎样把这些沉重的棺木放到高高的悬崖之上的?是至今未解之谜。这具悬棺承载着巴人的历史与文化,让人不禁对古代巴人的丧葬习俗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无尽的遐想。在这奇景之中,仿佛每一座山峰、每一块石头都有着自己的故事,等待着游人去探寻、去解读。</p> <p class="ql-block">巴雾峡不仅自然景观丰富,还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巴雾峡一带的人类活动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在峡谷中,发现了大量的古代人类遗址和文物,如石斧、陶器等。这些文物不仅丰富了我们对于古代人类生活的了解,也为巴雾峡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如此绝妙仙境,素来惹人如痴如幻,流连忘返。当代诗人重午赞曰:</p><p class="ql-block">峥嵘巴雾神奇峡,两岸危崖百趣诙。</p><p class="ql-block">黄虎离岩狂霭起,金龙进洞巨雷追。</p><p class="ql-block">倒生钟乳归山马,倚壁悬棺岁月摧。</p><p class="ql-block">水转山徊滩险急,银窝直下去难回。</p><p class="ql-block">当代词客孟湘也有《青玉案》一词,对巴雾峡之奇幽险峻,赞叹不已:</p><p class="ql-block">激流飞泻船如箭。动心魄、魂儿散。</p><p class="ql-block">虎出马归涛拍岸。</p><p class="ql-block">天泉洒雨,乌龟下蛋。又听猴声乱。</p><p class="ql-block">人间绝胜千千万,巴雾雄奇直惊叹。</p><p class="ql-block">试问前程知几远?</p><p class="ql-block">天宫梦境,蓬莱迷幻。路被云烟断。</p> <p class="ql-block">进入小三峡的第三个峡谷,滴翠峡。这段峡谷是小三峡中最长的,也是最幽深、最秀丽的一段。滴翠峡长约20公里,峡中钟乳石遍布,石石滴水,处处苍翠,故名滴翠峡。这里的山峰像是被绿色的颜料染过一般,群峰竞秀,林木葱葱,生机勃勃,瀑布凌空,两岸滴翠,小三峡之美荟萃与此,真可谓 “无限秀美处,最是滴翠峡”。有“幽哉,滴翠峡”之赞。滴翠峡主要景观有水帘洞、仙蕉林、摩崖佛像、天泉飞雨、罗家寨、绵羊崖、赤壁摩天、悬棺、双鹰戏屏、飞云洞等。峡中有座巨大的赤壁山陡立河岸,其通体赤黄生辉,小木船从其脚下经过,犹如巨人足旁的蚂蚁,这就是宁河十二景之一的“赤壁摩天”;赤红色崖壁上挂满莲花般钟乳石的就是“红屏翠莲”;那直立江心的“关门岩”恰似巨扉锁关,使船无路可行,紧逼岩前却见大门开启一缝,然刚挤过门缝,回头一看大门又合了起来,真令人惊奇。</p> <p class="ql-block">进滴翠峡峡口不远即可看见西岸崖壁上有一个洞穴,深约10米,洞内冒出一股泉水,顺着贝壳形的钟乳石流下,亮闪闪如银丝一般。</p><p class="ql-block">摩崖佛像又名“罗汉堂”。在距水帘洞约1公里的东岸崖壁上,有一处岩穴,离水面约30米高。穴高3米,宽6米,长年生长的各种苔藓及水蚀痕迹布于岩上,形成一些有趣的图案,看上去好像是几百“罗汉”聚在一起。“罗汉”们姿态各异,高、矮、胖、瘦、大、小、坐、立,引人发笑。</p><p class="ql-block">从罗汉堂上行约1公里的东岸悬崖上,凌空飞出一泉,高达几百米。泉不在空中变成雨丝,纷纷扬扬落下,形成烟雨朦朦的境界。</p><p class="ql-block">在“天泉飞雨”之旁,有一高约80米的石垒寨墙,依岩而建,约400平方米。此寨建于清代嘉庆年间,原属一罗姓士绅所有,因而名为“罗家寨”。</p><p class="ql-block">赤壁摩天位于滴翠峡尾段。在东岸有一长达数公里,高约百丈的绝壁,其峰直插云中。这巨大的绝壁呈赭红色,阳光一照,更显红光闪烁,蔚为大观。</p> <p class="ql-block">船棺周围的自然环境十分神奇,令人不得不赞叹造化之妙。船棺左10米处,有一束从绝壁缝中铺撒开去的黑褐色古藤,很像一张扬向天空的渔网;再往左50余米,有一块5米多高的钟乳石,酷似一位披蓑戴笠的老翁,正弯腰撒网,而老人手中,恰有一条树根延伸下河,好比渔网绳。因为此处既有“渔船”,又有“渔网”、“渔翁”,故当地人称之为“打鱼村”。</p><p class="ql-block">双鹰戏屏上距“赤壁摩天”不远的东岸,有一座高百丈,宽五六百米的山峰,其形状如一道巨大的屏风。“屏风”之前,一左一右两座山峰,竟天然生成鹰状,其酷肖程度,令人叫绝。</p><p class="ql-block">飞云洞是滴翠峡,也是小三峡的最后一个景点,位于峡尾西岸。在距水面约百米高的悬崖上,生有一洞,洞外云雾缭绕,洞侧小瀑常流。洞口高约10米,有两扇石门,洞左还有清代的碑刻。洞内面积甚大,可容万人。</p> <p class="ql-block">小三峡不仅有奇山秀水,还有着丰富的生态资源。山林间,猿声阵阵,猴群在树枝间嬉戏玩耍,为这片山水增添了一份灵动与活力;江面上,鸳鸯成双成对,水鸟展翅纷飞,各种鱼类畅游碧水。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禽一兽,都与这片山水和谐共生,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小三峡的美,是自然的美、历史的美、文化的美。它既有长江三峡的雄伟壮观,又有江南水乡的秀丽婉约。它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类历史文化的完美结合,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如痴如醉,流连忘返。无论是追求自然之美的探险家,还是钟情历史文化的学者,亦或是渴望放松身心的游客,小三峡都能满足他们的期待,成为他们心中难以忘怀的风景。巫山小三峡的美,真的是那种能沁入心底的。坐着小船在河中穿梭,仿佛走进了一幅灵动的山水画卷。大宁河悠悠流淌,两岸青山相对出,让人忍不住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小三峡,一处隐匿于山水之间的绝美胜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华大地的自然风光中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换乘小船,我们继续向小小三峡进发。小小三峡在大宁河滴翠峡处的支流马渡河上,是长滩峡、秦王峡、三撑峡的总称。小小三峡是大宁河小三峡的姊妹峡,因比大宁河小三峡更小,故名“小小三峡”。小小三峡全长仅5公里,因其水道更为狭窄,山势显得尤为奇峻,峡谷愈发幽深。相较于小三峡,小小三峡更显清幽宁静。这里的江水更加清澈,能清晰地看到水底的沙石和游动的鱼儿。沿着小小三峡前行,仿佛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没有了大船的喧嚣,只有小船划水的轻柔声响和鸟儿清脆的鸣叫声。峡谷间的空气格外清新,带着淡淡的草木清香,深吸一口,让人顿感心旷神怡。</p><p class="ql-block">小小三峡内,奇峰多姿、山水相映、风光旖旎,两岸悬崖对峙,壁立千仞,河道狭窄,天开一线,透露出遮挡不住的山野诱惑。山岩上倒垂的钟乳石,奇形怪状,形态各异,散发着原始古朴的气息。舟行其间,夹岸风光无限,满目苍翠,甚为美观,令人惟有返璞归真、拥抱自然的情趣。秦王峡东岸有一溶洞,相传明代有一位姓秦的人,尊皇命于此熬硝监制炸药有功,朝廷封其为秦王,洞遂名“秦王洞”,峡亦名“秦王峡”。峡内岸壁陡峭而水流较平缓,千米长滩,笔直一线。仰望,两岸山峰高耸,犹似要合抱一般,气魄十分雄伟;俯看,河水清澈如镜,偶有鱼群游过,引人竞相捕捉,激起层层水花,于阳光下灿灿闪耀。</p> <p class="ql-block">当夕阳渐渐西下,整个巫山小三峡 - 小小三峡都被笼罩在一片金黄的余晖之中。江水变成了橙红色,如同一条流动的火焰,在峡谷间蜿蜒流淌。两岸的山峦也被染成了金色,与天边的晚霞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绝美的日落景观。</p><p class="ql-block">此时,坐在游船上,静静地欣赏着这落日的美景,心中满是感慨与惊叹。巫山小三峡,这座大自然的艺术殿堂,以其独特的地貌风景和深厚的人文底蕴,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感受到山水之美、历史之重、文化之深。在这里,我们不仅能欣赏到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观,更能体会到先民的智慧与艺术。愿这片神秘而美丽的土地,永远保持它的灵气与神韵,继续讲述着那些动人的故事,传承着千年的文明印记。春天的风轻轻拂过,带来一丝凉意,却也让人更加沉醉在这初春的氛围中。随着游船缓缓驶回码头,这场巫山小三峡 - 小小三峡的初春之旅也即将画上句号,但那一幕幕美丽的画面和独特的体验,却将永远留在游客们的心中,成为一段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