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发小——老胡

张歌

<p class="ql-block">  朋友的相遇往往是不经意间。今年清明节会老家祭祖的时候,走到老家的小巷一抬头就碰见了在深圳打拼多年未见的发小老胡。看见那个熟悉的面孔,时间仿佛就定在了那一刹那,心底一下子涌现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不改鬓毛衰。那种无名的意境油然而生,觉得古人诚不欺我。看着长在面前面容清瘦的他,在想想儿时阳光清秀的他,不由得感叹时光如水,岁月如梭,真是“只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p><p class="ql-block"> 老胡实际上不姓胡,也不老,是我们儿时玩耍的时候给他起的“绰号”。他的官名叫王旭军,是老家的邻居,也是和我一块长大的玩伴。个子高高的,略微有些清瘦,脸上依然透露出一股浓浓的书卷气,只是眼里流露出的沧桑,略显稀疏的发际线,成熟的谈吐和举手投足间的那种坦然,说明他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如飞的少年。</p> <p class="ql-block">  老胡从小就很聪明。小学的时候学习就一直名列前茅,还是我们学校的少先队大队长,每年六一儿童节表彰的时候他一定是代表学生发言的那个,也是我羡慕不已的对象。每逢那时候母亲就会埋怨说:你天天和军的玩,怎么学习不像人家?那时候的我只好低头不语,心里实际上对他也羡慕的紧。后来他也不负众望,自己努力考上了山西大学,在那个年代那是相当的不容易,更是成了我们这几个玩伴仰望的存在。</p><p class="ql-block"> 老胡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毕业以后他分配到了企业,不巧的是正好赶上企业改制,不甘平庸的他毅然辞职和妹妹东渡日本淘金,先是在一家日企打工,后来又自学做了日语翻译。据我了解他是我们老家第一批出国打拼的那一批人。再见他时是他在老家结婚的时候。那天他骑着高头大马、满面春风把心爱的女子娶回了家,完成了他的终身大事。作为他的发小,我也由衷地对他进行了祝福,我的妻子还是他结婚时候的娶客之一。婚后他又离开家乡,踏上了异国他乡,去追寻他的梦想。再后来,由于各自工作生活的原因,忙忙碌碌,天各一方,就基本上很少联络了。只是逢年过节的时候相互发一个祝福的信息,偶尔打一个电话,也只是片言只语,没有更多深入的交流。若干年后,他打电话说已经回国,定居到了深圳。我对他给予了由衷的祝福。这也算是落叶归根,结束了漂泊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老胡好不容易回乡,昨晚我邀请他小聚了一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没有别的,只是为了那份沉甸甸的思念。几杯酒入喉,话题就放开了。一起回忆白天一起去拔草放羊,蹦弹珠、抓石子、接电。晚上一块拿上弹弓在房檐下打麻雀的往事。共同讲起一天八趟、风雨无阻去上学的故事。还聊起了去漳泽水库游玩,我们刚走到我同学们已经返回的糗事。还聊到了星期天陪他去出摊,只为免费看他家的小画书,偶尔还能偷偷地抓一把瓜子嗑嗑的趣事。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那也是最单纯的幸福!还讲到了现在的家庭、老人和儿女,以及人生中的种种不如意。聊到酣处,就会会心一笑,不约而同的举杯,一饮而尽。那份默契、那份情感,一切尽在酒中!</p> <p class="ql-block">  “欲买桂花同沽酒。终不似,少年游。”酒足饭饱,意犹未尽,襟短情长,惟愿彼此安好,天涯比邻!期盼“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期盼你见惯大城市的繁华,也要心系故乡,以后常回家看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