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边防战士苦与乐,林海松涛踏歌行</i></p> <p class="ql-block"> 在额尔古纳河右岸的边防哨所,广泛流传着这样一首动人的歌:“遥远的伊木河,宁静的小哨所,六月雪花身上落,八月野花爬满坡,大雪挡不住山林的巍峨,百合点亮戍边的寂寞。你牵着战士的情感,你刻着男儿的承诺,额尔古纳河,流淌着一首唱给祖国的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要说艰难困苦,要讲拼搏奉献,据我所知,在整个东北地区边海防部队,当属歌曲中提到的,驻守在伊木河的边防一连。伊木河在祖国版图鸡嘴部位,大兴安岭密林深处,毗邻额尔古纳河左岸的俄罗斯(当年叫苏联,我们习惯喊老毛子)。我新兵班的战友宁权,下连就在伊木河一连、在那里整整五年,他告诉我许多不为人知的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伊木河只是个地名,除了界河,那里根本就没有河,也没有路,方圆几百公里无人烟,漫山遍野的落叶松,一望无际的樟松林。每年的无霜期只有四五十天,有记载最低气温曾达到零下57度,冻土层常年不融,山坡的背阴处的冰雪就是三伏天也不会化。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团部在太平镇,要去伊木河得先到奇乾(二连),然后才能到伊木河。从奇乾出发,夏天靠运输船,冬天汽车走界河(额尔古纳河)冰道才能到伊木河,连队的人员和给养也只能靠这个方式。每年河道冰封前和开江前这四个月是封闭期,车进不去,船也行不了。因为,冰封河道前船不敢跑,冰河解冻时汽车不能行。就是数九隆冬,战士们驾驶汽车在冰河上行进,也要格外小心,因为有的河面不结冰,形成暗渠,那是最危险的。1973年3月,军分区一个副司令员,随行有连长、警卫员、司机一行四人,驾驶212吉普车下连队,走在冰封的额尔古纳河上,不小心掉进了冰窟窿,汽车掉进河里后,人们寻找了很久,不见踪迹,后来,是潜水员潜入河里才找到,打捞上来后发现,四人都是呛水而亡,当人们打开了汽车门,都惊呆了,看到的是,警卫员拿着匕首扎向汽车帆布棚顶的场面,谁能想到,他——一个不满18岁的战士,在冰河底下就这样定格了,让在场的人无不痛心疾首、泪水奔流!是啊,在那个年代,不管是士兵,还是首长都有可能献身疆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宁权老战友还告诉我,有一年,一个战士得了急性阑尾炎,恰好是伊木河船行不了,汽车进不去的季节,沈阳军区派了直升机,搭乘着医护人员前去救援,连队点了三堆篝火指引方位,可是,飞机降落时螺旋桨把火吹起来,点燃了森林大火,把老毛子那边都烧了。飞机起飞时,螺旋桨又刮到树枝上,一头栽了下来,没有办法,接来的医生只好在连队做了手术,挽救了战士的生命。就是这个英雄连队承载着一代人的信仰和追求,负重前行、无怨无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一件事,常常萦绕在我心中不能释怀。那是我提干任宣传干事后,到伊木河采访时连长亲口告诉我的。那年春天,界河解冻前,一连已经与外界隔绝58天了,只有电台始终保持与团部的联系,一连的工作正常运行,干部战士执勤巡逻、站岗放哨毫不懈怠,后勤供给柴米粮油酱醋茶绝无纰漏。但是,有一个问题谁也没想到,烟民们“断顿了”!原来,在伊木河会抽烟的人非常多,那个年代,那个环境,每到夜深人静、每到家乡来信、每当遇到困惑、每当想家的时候,干部战士都会点上一支烟,随着烟雾缭绕,以解乡愁!要说烟瘾大,当属班长霍光明,他是1969年从张北山区入伍的,工作认真,军事技术好,带兵像亲兄弟。小时候家里穷,没有念过书,每当未婚妻来信,他就悄悄地找到新兵姜英文给他念,他自己点燃一支烟,闭上眼睛,一边吞云吐雾,一边浮想联翩,好不惬意。写回信也是姜英文的差事,霍光明则是边抽烟边说,写一封信要抽好几支烟呢。有一次,信写完了,他却磨磨唧唧不作声,就是在那抽烟,姜英文急的问:“完了没有?”他满脸通红、吭哧瘪肚做了一个噘嘴的姿态说:“啄、啄,把这个写上”,这一下可把姜英文弄懵圈了,“啥意思?”班长说:“你说啥意思?亲她一下。”姜英文如梦初醒,明白了,当即写上“亲你一下”。这件事很快就传遍了军营,干部战士的笑声是那样开怀、那样苦涩、那样甜蜜,那样温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书归正传,还是讲一连烟民断顿的事。开始还好,大家互相串换着抽,你抽我的,我抽你的,最后弹尽粮绝,大家翻箱倒柜也找不到一支烟了!不抽烟的人是体会不到老烟民没有烟的感觉,那可是没有电视、更没有网络、无线电收音机的信号也是时断时续的年代,指导员看到许多人打不起精神,就组织全连在食堂唱歌,刚开始还可以,唱着唱着有些人就蔫巴了。连长突然大喊一声,“别唱了!”把大家吓了一跳,他接着说:“全体都有,回各班宿舍,把地板都掀起来找烟头。”战士们乐得蹦起来,都去找烟头了。当年,边防连队的营房都是干部战士自己建的木刻楞房,室内都是又长又宽的长条地板,地板上面刷上油漆,油光锃亮,真是漂亮。可是,时间长了,松木地板就伸缩变形,地板之间就露出很多缝隙,这样,就难免有东西掉进去。连长、指导员领着通信员、文书、炊事班把食堂的地板也撬开来,像寻宝一样翻了个底朝天,可是一无 所获。大约半个多小时,大家重新集合到食堂,餐桌上摆着七个烟头,这是全连人的战利品啊!连长小心翼翼地把七个烟头(南方兵叫烟屁股)撕开,那时候的烟很少有过滤嘴的,七个烟头的烟丝还不少,连长熟练地卷了两支烟,一支交给指导员,一支自己点燃,轻轻地吸了一口,传给旁边的人,指导员照做也是一个样。会抽烟的人都吸了一口,不会抽烟的也抽了一口,一人一人传下去,大家抽得那叫一个香,那叫一个甜!最后,指导员告诉大家,已经收到了团部的电报,明天就通航了,军分区领导命令巡逻艇大队派一艘快艇,专门带上战士们两个月没有收到的信件和急需用品,还有香烟,送到伊木河。大家听了,高兴得欢呼起来。指导员接着说:“我们唱一首歌吧,”他想了想说;“就唱一条大河吧”。他起了一个头,大家跟着唱起来,开始声音不大,后来,大家越唱声越大,“这就是我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官兵们泪流满面地唱着,声音震天撼地直入云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