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调皮鬼”到“老顽童”——他是学者型的演员王永光

诗与雅音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9b9b9b">王永光</font></h5> <b>作者 / 曹春华</b> <p class="ql-block">  他是严爹,也是屈原,还是魏征,曾是“小调皮鬼”,做过“小糊涂仙”,活成了“老顽童”,原湖南省音协主席、一级作曲张九说他是具有“学者风度”的演员。这就是王永光先生。在每一个湖南人的心里,总有一个属于王永光的角色与形象。</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9b9b9b">少年时期的王永光</font></h5> <h1><br></h1><h1><b>这个湘剧少年是个“调皮鬼”</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圆圆的脸蛋,大大的眼睛。”八十二岁的湘剧老戏骨陈爱珠说起这位共事了六十多年的老同事,她依然能够清楚地记得初见时王永光的模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王永光九岁入的湖南省湘剧团(后升级为湘剧院)训练班,陈爱珠比王永光大三岁,进训练班却比他晚两年。回忆起当年的情形,陈爱珠依然忍俊不禁。王永光第一次在《关公盘貂》演关公时因为身量太矮,只好穿女蟒。而且在貂蝉唱时,他竟然坐在台上睡着了,把在后台的老师急得直跳。</p><p class="ql-block"> 1957年在北京参加学习的小训练班临时接到一个任务,到怀仁堂给毛主席和领导们演出。大家接到消息既兴奋又紧张,安排了一个折子戏《打猎回书》,王永光饰演小三军。台上十二岁的王永光正好唱到“多多多,拜拜拜,多多拜见小将军”这一句,突然看到坐在台下的毛主席,心里一紧张,在“多多多”卡了壳,不停地反复“多多多,拜拜拜”,窘迫的样子逗得毛主席哈哈大笑:“这个小把戏忘记台词了啊,哈哈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对一切陌生事物都有充满着好奇心。1961年,十六岁的王永光随剧团来到广东省江门市演出。在演出剧院所在的大楼楼顶,有一架据说是用来保卫国家安全的仪器。被演出闲暇出来溜达的王永光发现。他对此充满了好奇,为了弄清楚这是个什么东西,这里摸一摸,那里拧一拧,一不小心把仪器弄出了故障,惊动了当地国家安保部门的负责人,后来在湘剧院的大会上挨了批评,王永光也因此获得了“调皮鬼”的称号。</p> <h1><br></h1><h1><b><span class="ql-cursor"></span>趟艺海,弄狂潮,他是学者式的演员</b></h1><h1><br></h1><p class="ql-block"> “他很好学,永远就像一块干海绵,到处吸收着知识,不但演戏了得,而且能谱曲,能编词,能写诗,能书法,能绘画,水平还很高。”陈爱珠说。</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9b9b9b">湘剧《琵琶记》剧照王永光饰张广才(右)和陈爱珠饰赵五娘(左)</font></h5> <h3><br></h3><h3> 1961年毛主席来湖南视察工作,晚会上湘剧大师徐绍清即兴演唱了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赞扬。王永光是徐绍清弟子,三十年后的1991年,全国政协举办“毛泽东诗词演唱会”纪念毛泽东同志诞生98周年。王永光在中央电视台的文艺晚会上演唱了恩师谱曲的这首毛主席诗词作品《沁园春·雪》,由大型中央民族乐团伴奏。为了突显湖湘地域艺术特色,征得冷永铭导演的同意,王永光在前奏音乐中用韶山方言深情地朗诵了整首作品,还根据这首曲子的整体风格,用现代表现方式为前面的朗诵谱写了前奏曲,让湘剧《沁园春•雪》展现了独特的湖湘艺术色彩,受到了毛主席的儿子毛岸青、儿媳邵华以及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张玉凤、李银桥的一致好评。</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9b9b9b">“毛泽东诗词演唱会”纪念毛泽东同志诞生98周年,王永光在中央电视台文艺晚上上演唱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影像摄于1991年。</font></h5> <div><br></div> 除了演唱诗词,王永光还会创作诗词,是岳麓诗社的一员。“轻筏一叶驾银涛,仗剑飞须任尔猋。不履人生惊险处,怎迎艺海起狂潮。”1988年秋,电视剧《山鬼》外景在湘西茅岩河拍摄,饰演屈原的王永光在激流中驾着竹筏冲浪而下,险象环生,豁然有感,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诗。<br><br> 1990年初,王永光和陈爱珠搭档的《琵琶记》在北京展演,饰演张广才的王永光荣获第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岳麓诗社为二人举办“王永光荣获第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陈爱珠从事戏剧三十六周年”庆祝诗会,在全国征集诗词联共270余首,在文艺界轰动海内外。王永光多门艺术兼修,原湖南省音协主席、一级作曲张九在对他的描述中,说他具有“学者风度”。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9b9b9b">王永光刻的匾额,摄于湘剧院邓伯峰家花园</font></h5> “他居然还会雕刻。”说起王永光的本事,陈爱珠如数家珍。聊到雕刻,陈爱珠仿佛又看到了许多年前的光景。有一年他们在江西省上栗市演出,剧场对门有一家专刻墓碑的小店。剧团晚上演出,白天没事大家打牌的打牌,睡觉的睡觉,上街闲逛的闲逛,只有王永光一人蹲在一个墓碑店看人家刻墓碑,有时师傅有事离开一会儿,他就趁机敲几下。<br><br>  不知道什么时候他竟然开始给人刻章雕匾,湘剧院的大院里,邓伯峰老师花园进门,抬头扇形匾额由原湖南省音协主席张九所书的“麟峰阁”就是他1992年冬月所刻,深见功底。王永光有一句名言——“四处留心皆学问”,他经常说,凡事多留点心,自然就会懂。<br><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9b9b9b">台湾四哥(左)、王永光(中)、刘汉华(右)</font></h5> <div><br></div> 台湾有一位湘籍艺术家,书法和竹刻的艺术造诣极高。2002年湘剧院派剧团赴台两岸戏剧文化交流,为了拜访这位艺术家,王永光提前弄到这位艺术家的地址电话。一到台湾,就去找圈内闻名已久的“四哥”喻德文先生。喻德文先生比王永光大十三岁,老家湖南宁乡,能拉大筒能写诗也能写书法,是一位资深的文艺爱好者,在家排行老四,其表妹是花鼓戏传承人刘赵黔,刘赵黔随他的弟妹一起喊他“四哥”,于是圈内艺人不论年龄都以“四哥”称之。王永光找到四哥说明来意,四哥热心肠,当即开车把他送到了那位老乡家里。因有着同样的爱好,又都是同乡,王永光、四哥、还有那位艺术家三人一见如故,之后他们经常通过电话书信进行文化交流。<br><br> <h1><b>老少皆宜的“小糊涂仙”与“老顽童”</b></h1>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9b9b9b">《一家老小向前冲》剧照,李小嘉扮演的严婶子(左)、王永光扮演的严爹(右)</font></h5> <div><br></div> 2004年,唱了一辈子湘剧的王永光走上荧幕,演起了电视剧,在《一家老小向前冲》饰演幽默风趣、固执又好面子的家庭严父“严爹”。第一次参的演电视剧空前火爆,“严爹”成了家喻户晓的可爱爹爹,也成了一代人温暖的回忆。<br><br> 王永光爱喝酒,但喝多了容易忘台词。每次要演出时,他总忍不住想喝两口,“严婶子”李小嘉就会劝他:“老头子,少喝点咯。”还经常悄悄把他的酒杯拿走,大家也因此给他起了个绰号叫“小糊涂仙”。<br><br> 博学多才成就了“学者”,幽默睿智则造就了“老顽童”。生活中的王永光和“严爹”一样幽默风趣。有段时间湖南盛行地下六合彩,俗称“买码”,王永光在一次下乡演出时,有观众起哄问他要特码,他稍加思索回了四句:“六合私彩莫沾边,庄家赚钱你亏钱。要是严爹会解码,有家银行会姓严。”赢得一片喝彩。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9b9b9b">  2023年夏,四哥回乡探亲,与湘剧院老友雅聚。前排左起湘剧老生演员罗永洪、四哥女儿喻昭芬、朱球球爱人“糖粒子”、王永光、朱球球、左大玢、赵海燕(《老年人》杂志主编)、后排左起四哥、刘汉华、曹春华(本文作者)。</font></h5>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无论什么年龄段的人他都聊得来。”湘剧伴奏乐团担任笛子主奏的刘汉华(现已退休)这样说。刘汉华比王永光小十七岁,两人曾经住在一个大院,既是同事又是邻居,四哥从台湾回来探亲,一个三零后,一个四零后,一个六零后,三个人经常一起相谈甚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院里的小孩也都喜欢王永光,每次见到都“严爹严爹”地叫个不停。王永光去世不久,一个低智青年在王永光的海报墙前伫立良久,嘴里喃喃自语:“这是严爹爹,对我最好的严爹爹。”旁人皆闻之落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正是因为这种幽默风趣又平易近人的性格,所有人都能和他聊得来。对湘剧院副院长著名湘剧演员王阳娟来说,王永光更是亦师亦友,王阳娟亲切地称其为“老顽童”。</p> <div>  王永光生活中为人和善,帮助后辈排练王永光也是尽心尽力,生病住院后,身体还没完全恢复就出院指导排练。这一次陈爱珠参加湘剧四大记之一《金印记》的排练,就是年前王永光多次打电话,把她从杭州叫回来的。“我还想着,排练的时候,王永光就像以前那样坐在我旁边。没想到这么快他就......”说到王永光去世,陈爱珠不禁哽咽。“广才今何在,屈原翱九天。挚友乘鹤去,湘剧失英贤。”“张广才”和“屈原”是王永光在湘剧中扮演的角色。刚接到王永光去世消息时,几十年的回忆涌上心头,陈爱珠抑制不住心中的悲痛,写下了这四句诗。<br><br>  王永光就像一颗璀璨的巨星,在浩瀚文艺苍穹中栩栩生辉,也将温暖的光芒洒进了每一个人的心中,让我们永远怀念。</div>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9b9b9b">(易清欢曹春华于2025年清明)</font></h3><div><font color="#9b9b9b"><br></font></div><div><font color="#9b9b9b"><br></font></div><div><font color="#9b9b9b"><br></font></div><div><font color="#9b9b9b"><br></font></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