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杨凌示范区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实践报告</p> <p class="ql-block"> 金色的麦浪与翠绿的智慧农田交相辉映中,杨凌慈善人用科技之犁深耕公益沃土,以(中国农科城)的独特禀赋谱写慈善新篇。“2024年全区慈善总投入达436.45万元,建成西北首个(慈善+农科)数字化平台,慈安便民桥建设周期压缩40%创出杨凌速度。”这是杨凌示范区市慈善协会会长王宝平在省慈善协会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的工作汇报。大家听后纷纷称赞,“杨经凌打造慈善农科城,目标清晰,蓝图美好,更是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p><p class="ql-block"> 王宝平从四个方面,向大会报告了杨凌示范区慈善协会2024年工作开展情况。</p><p class="ql-block"> <b>一、科技慈善"育种计划"破土成林</b></p><p class="ql-block"> 1.数字基建夯基垒台建成"杨凌慈善智慧云"中枢系统,实现捐赠溯源、项目监管、效果评估全流程数字化。特别开发"慈善项目生长档案"区块链系统,对5座慈安便民桥、74个幸福家园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数据上链率达100%。</p><p class="ql-block"> 2.创新募集成效显著"99公益日"期间首创"农科盲盒":将西农大培育的彩色小麦、航天育种蔬菜制成公益产品,单日募集突破20万元。全年互联网募捐占比提升至23%,其中支付宝"智慧助农"专项募集大病救助金39.52万元,72小时极速到账案例达37例。</p><p class="ql-block"> 3.人才培育厚植根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建"慈善管理研修院",开设《科技慈善项目设计》《农业公益IP孵化》等特色课程,培养既懂农科又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42名,其中15人获得国家级慈善管理师认证。</p><p class="ql-block"> <b>二、民生工程"滴灌系统"精准发力</b></p><p class="ql-block"> 1.三色光芒温暖四季 。 </p><p class="ql-block"> 春晖行动:为747户困难家庭配备智能温控设备,300位空巢老人通过"云上团圆"系统实现跨地域亲情互动 。 </p><p class="ql-block"> 青苗计划:开发"种子的力量"助学工程,受助学生创建的"智慧农田节水系统"获省级青少年创新大赛金奖 。 </p><p class="ql-block"> 金秋工程:在5个社区试点"银龄科技驿站",2290位老人掌握智能手机应用,数字化适老改造惠及率达82%。</p><p class="ql-block"> 2.彩虹桥梁连通民心。</p><p class="ql-block"> 实体桥:慈安便民桥创新"装配式施工+光伏供电"模式,新集村渭惠渠桥夜间照明系统实现100%清洁能源供电。</p><p class="ql-block"> 健康桥:与杨凌惠仁医院共建血液透析中心,引入远程诊疗系统,大病救助平均响应时间缩短至48小时 。</p><p class="ql-block"> 文化桥:在幸福家园设立"农科书屋"矩阵,开展"院士科普讲堂"12期,惠及群众1.2万人次。</p><p class="ql-block"> <b>三、阳光慈善"智慧农田"精耕细作</b></p><p class="ql-block"> 1. 制度创新筑牢根基出台《慈善项目全流程管理规范2.0》,建立"红黄蓝"三级预警机制。特别制定《科技慈善项目评估标准》,对农科类项目设置成果转化率、技术普及度等7项特色指标。</p><p class="ql-block"> 2.文化培育厚植沃土创作《后稷故里慈善赋》大型壁画,在30所中小学开展"慈善+农科"主题课改。设计"慈善育种站"实践课程,组织学生参与"爱心小麦"种植,收获粮食定向捐赠困难家庭。</p><p class="ql-block"> 3.志愿服务焕发活力"爱为宝"项目升级为"旧衣新生"工程,95.63吨废旧织物经艺术再造,转化为200套"田间课堂"课桌椅。组建118支专业志愿服务队,其中"智慧助农服务团"开展无人机植保等科技助农服务286次。</p><p class="ql-block"> <b>四、2025年"五个现代化"战略蓝图</b></p><p class="ql-block"> 1.建设数字慈善中枢港整合全区74个幸福家园数据,构建西北首个农业慈善数字中心。</p><p class="ql-block"> 2.打造科技慈善产业链设立农业科技慈善基金,建立慈善反哺科研的创新机制。</p><p class="ql-block"> 3.构建全域爱心服务网实现区-镇-村-组四级慈善组织100%覆盖,培育50个社区慈善基金。 </p><p class="ql-block"> 4.创新智慧评估新范式引入卫星遥感、物联网技术,对慈善农田、水利项目进行动态监测。</p><p class="ql-block"> 5.培育农科慈善IP群推出"杨凌慈善育种基地""智慧农田认养计划"等特色项目,开发"慈善种子银行""数字农具共享平台"等创新载体。</p><p class="ql-block"> 王宝平表示,当智慧农田的传感器传递慈善温度,当育种实验室的显微镜聚焦民生需求,我们正站在科技向善的时代潮头。让我们以"后稷传人"的担当深耕希望田野,用"中国农科城"的智慧浇灌慈善之花,让杨凌慈善如同杂交小麦般穗穗饱满,为乡村振兴国家战略贡献独特的科技慈善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