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3月24日是我们到山西的第二天。一大早,我们从下榻的晋中市平遥会馆酒店出发,前往山西西南部的临汾市。</p> <p class="ql-block">临汾市东倚太岳,西临黄河,因地处汾水之滨而得名,是华夏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和黄河文明的摇篮。驱车127公里后,我们到达“山西访古”行程的第三站:坐落在临汾市洪洞县城东北霍山南麓的广胜寺。</p> <p class="ql-block">广胜寺始建于东汉建和元年(公元147年),原名“阿育王塔院”,又名“俱卢舍寺”。唐代宗御赐“广胜寺”,意为“广大于天,胜名于世”,故景区牌坊匾额上刻有“广大于天”四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广胜寺在宋元明清历经兵火、地震,曾多次重建。但元代重建后的建筑大部分保存至今。整个景区由上寺、下寺、水神庙、分水亭和霍泉五部分组成分。上寺飞虹塔、水神庙壁画、《赵城金藏》及唐柏被称为广胜寺的“三绝一奇”。我们换乘景区小交通车抵达上寺。上寺位于霍山之巅,显得威严肃穆。</p> <p class="ql-block">气势恢宏的千年古刹广胜寺,不仅是中央电视视1986年版《西游记》中《扫塔辩奇冤》唐僧扫塔的取景处,而且收录进一款广受欢迎的由游戏科学开发的西游题材单机动作角色扮演游戏《黑神话:悟空》。</p> <p class="ql-block">上寺山门面阔三间,门额上悬“广胜禅院”匾额,两尊金刚守护两旁。山门之后是塔院,自成一体。随后是弥陀殿、大雄宝殿、天中天殿依次排列。</p> <p class="ql-block">塔院内的飞虹塔,古名阿育王塔,建于明正德十年至明嘉靖六年(公元1515年﹣1527年),塔的设计者是明代僧人达连禅师。塔身通体用青砖砌成,呈八角锥体,十三层。塔内中空,底层供佛,外部镶嵌七彩琉璃烧制的仿木构件,为五座佛祖舍利塔和中国现存四座古塔之一,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留有工匠题款、最大最完整的琉璃塔。</p> <p class="ql-block">精美绝伦的飞虹塔,满身琉璃巧夺天工。阳光照在塔身的琉璃上,炫丽璀璨,远看如一条美丽的彩虹。各层皆有出檐。 全身用黄、绿、蓝三彩琉璃装饰,一二三层最为精致,檐下有斗拱、倚柱、佛像、菩萨、金刚、花卉、盘龙、鸟兽等各种构件和图案,精巧鲜丽,至今色泽如新。檐角均挂有风铎,微风吹拂下能发出悦耳的铃声。不愧为“广胜三绝”之一!</p> <p class="ql-block">弥陀殿位于飞虹塔北面,是上寺内一座结构较为奇特的元代建筑,殿为琉璃屋顶,单檐歇山式。面宽五间,进深四间。殿内有红色藏经柜,稀世孤本《赵城金藏》原存放于此。</p> <p class="ql-block">殿内供奉西方三圣像,正中为铜铸阿弥陀佛,两侧为泥塑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背后倒坐大肚弥勒佛,袒胸露腹,仰头咧嘴大笑。</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居上寺内中央,又称释迦殿。重建于明景秦三年(公元1452年),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悬山式。殿内供奉华严三圣像,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像,东为文殊菩萨,西为普贤菩萨,均为明代木雕贴金造像。</p> <p class="ql-block">奇巧的是,在大雄宝殿前,有两棵千年古柏的纹路分别为左右旋向。由于专家也难以解释,便有民间传说为两个闹意见的小和尚,各栽种了一棵柏树,结果,树也扭转身子闹别扭。这就是“广胜一奇”。</p> <p class="ql-block">韦陀殿,建筑学上称垛殿,正中供奉韦驮像, 坐姿威武,形象生动。东壁绘有明万历年间的壁画,内容严谨, 线条流畅, 保存非常完整。</p> <p class="ql-block">送子观音殿供奉观世音菩萨。</p> <p class="ql-block">天中天殿又称毗卢殿,为单檐庑殿顶。琉璃镶边屋面。面宽五间,进深四间。隔扇门镂雕精美,是木刻艺术上的上乘之作。</p> <p class="ql-block">殿内供奉三佛四菩萨,四周供奉八十八佛,北壁墙上为十二圆觉菩萨巨幅壁画。</p> <p class="ql-block">地藏殿面宽七间,深四椽,单檐悬山式。殿内正中供奉地藏王菩萨,东西两侧供奉十大阎罗王。殿内有一组令人震撼的悬塑造像,内容丰富,技术精湛,为悬塑艺术的精品。</p> <p class="ql-block">从上寺出来,我们坐景区小交通车去下寺。下寺与上寺相距500米,位于山麓,由天王殿、前佛殿、大雄宝殿组成。山门又称天王殿,门楣牌匾是“万徳周圆”,是广胜寺下寺的标志性建筑。这座元代建筑初看仿佛是重檐歇山顶,但实际上是单檐建筑,只是在前后墙增加了一道腰檐。山门不仅是一处重要的历史遗迹,也是了解古代建筑构造的绝佳案例,被梁思成收录进《中国建筑史》。</p> <p class="ql-block">进入前院,正对面是前佛殿。前佛殿原名弥陀殿,这座殿宇保留了元代风格,虽然历经明清时期的多次修葺,但其人字斜梁依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罕见孤例。殿东西两山墙处建有十字歇山钟鼓楼。</p> <p class="ql-block">前佛殿供奉着一尊千手观音木雕佛像。</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亦称后佛殿。建于元至大二年(公元一三0九年),面宽七间,进深四间,悬山顶。木结构使用大横额、减柱移柱等手法,形成了跨度大、空间大,外观雄伟等特点。</p> <p class="ql-block">殿内主像为三世佛,四壁原有大幅元代壁画,解放前被盗卖至国外,现陈列在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在下寺大雄宝殿内,我看到了《赵城金藏》首期百卷复刻本。《赵城金藏》是金代刻印、保存在旧赵城县广胜寺的大藏经。这部规模浩瀚的佛教典籍长达7000余卷,既是佛书,也是涉及哲学、历史、语言、文学、艺术、天文、历算、医药、建筑等领域的古籍,对中国和世界文化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为“广胜三绝”之一。目前这部藏经作为国家一级文物存放于中国国家图书馆。2017年4月14日《赵城金藏》首期百卷在离开76年后以复刻本的形式回到了供奉它770年的广胜寺。</p> <p class="ql-block">中华龙是广胜寺的地标之一,用辽宁鞍山的岫岩玉雕刻而成。作品上的56条龙, 是中华56个民族精诚团结的意象。它是2012年洪洞县一位企业家捐赠, 价值3000余万人民币。</p> <p class="ql-block">与下寺一墙之隔的还有三个与霍泉有关的古代建筑。</p> <p class="ql-block">一是水神庙,它是祭祀霍泉水神明应王的风俗性祭祀庙宇,也是我国现存最为完整的供奉水神的庙宇。这座水神庙包括山门、仪门、明应王殿。明应王殿建于元延佑六年(公元1319年),塑有明应王像和侍女、大臣等泥塑。</p> <p class="ql-block">水神庙内的元代壁画以祈雨、行雨、酬神为主线,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殿内四壁还有近200平方米的元代壁画,其中一幅“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的元代戏剧壁画,这是“我国古代唯一不以佛道为内容的壁画孤例”。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唯一的大型元代戏剧壁画,是研究我国戏剧发展史和舞台艺术的珍贵资料,堪称“广胜三绝”之一。</p> <p class="ql-block">所画戏剧演出场景,生、旦、净、末、丑各种角色齐全,化妆、服装、道具、乐器、幕布、布景、舞台等都很真实。</p> <p class="ql-block">壁画构图疏密相间,线条遒劲,重彩平涂,人物神态逼真,刻画细致入微,用色以石青、石绿、朱朱、银朱、土黄等色为主,间有用黑色描绘服饰,画面富丽浑厚,深沉古朴,画壁制作用黄土、细砂、棉绒和泥抹面,壁面素质无白灰。</p> <p class="ql-block">二是霍泉,它是山西岩溶大泉中传承千年的活古泉,早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霍泉就是当时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水源。而大规模的引水灌溉,始于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距今已近1400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三是分水亭。解放前洪洞、赵城是两个县,千百年来这两县都一直靠霍泉灌溉田地,为争霍泉之水一直械斗不休,历任地方官难平纠纷。后来官府出了狠招:两县各选一人,于沸腾的油锅中赤手捞十枚铜钱。谁家捞出几枚就分几份泉水。赵城人以悍勇著称,一把就捞出七枚,得七份;洪洞无可再争,得到三份。于是在霍泉分水亭上悬挂一副对联:“分三分七分隔铁柱,水秀水清水成波涛”。上下联的头两个字合起来就是“分水”。解放后两县合并,对泉水统一调配,分水亭则保留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常说山西古建多。广胜寺作为“山西访古”中自费增加的项目,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在不经意间,让我们撞见了两项世界纪录:一是2018年8月29日,经世界纪录认证官方工作人员现场测量审核,广胜寺飞虹塔塔高47.31米,被确定为“世界最高的多彩琉璃塔”。二是2023年11月4日,在印度维沙卡帕特南国际灌排委员会第74届执行理事会上,山西霍泉灌溉工程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成为全国第一个以引泉自流灌溉为特色的世界遗产项目。所以到广胜寺访古,非常值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