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近期,一部名为《家里家外》的年代短剧火了,上线仅3天播放量就破10亿。这部剧讲述了80年代一个重组的四口之家,在时代浪潮中相互扶持、共渡难关的温情故事。“充满变化的年代,不变的家人和爱”,剧中的这句台词,让很多观众怦然心动的同时,也对幸福家庭有了更清晰的画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幸福的家庭,善用拇指夸赞,少用食指指责。</b>哈佛大学追踪724个家庭75年发现:家庭成员间的认可是衡量幸福感的关键指标,影响力是经济条件的3倍。被称为“美国华人第一家庭”的赵锡成夫妇,不仅事业有成,六个女儿也全部毕业于常春藤名校。当被问到有何秘诀时,赵锡成提到了一个词:容纳。他们总能看到彼此身上的闪光点,并毫不吝惜赞美。真正有智慧的家庭,都喜欢用显微镜发现微光,而不是用放大镜寻找瑕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幸福的家庭都懂得共情,不止心动,更会心疼</b>。在对方情绪低落时,能及时上前给一个大大的拥抱和安慰,默默陪伴在他的身边。当对方下班很晚才回到家里,会将已经凉掉的饭菜再热好端出来,陪着他边吃边聊。印度诗人泰戈尔说:“理解是心与心唯一的桥梁。”当丈夫能看到妻子的付出,妻子也能心疼丈夫的疲惫,彼此理解和默默支持,这种共情能让平凡的日子流淌出浓浓的暖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幸福的家庭都有责任感,能扛事儿,有担当</b>。作家苏苓说:“人不需要那么多过人之处,能扛事就是才华横溢。”小说《人世间》里的周炳坤,在哥哥姐姐远赴外地时,主动担起赡养父母的重任;在养子的生父上门想抢回孩子时,一次次将妻儿护在身后。用他那并不宽厚的肩膀,为家庭撑起了一片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北大教授吴飞说过一番话:“过日子就是管理家庭,并在这过程中安顿好自己的生活。只有所在的家庭过得好了,才能谈得上安顿了自己的生活,也就是过上好日子了。”如果我们能对家人多些认可,多些共情和理解,多点担当,就能把日子过好,这样的家庭也必然会越来越兴旺。</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