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致追求下的盲目与偏执(一)

钟离春秋

<p class="ql-block">在音响世界里,有一群被称作“音响发烧友”的狂热爱好者,他们对音响的痴迷近乎执着。他们不仅追求音质极致,更沉湎于年代久远的音响元器件,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对这类元器件无尽的敬意和热爱。然而,这份热爱背后,却也浮现出令人深思的景象:发烧友们不吝重金寻觅旧时名厂元器件,盲目崇拜推高了这类器件的价值。他们紧跟大佬言行,对细节吹毛求疵,对模拟与数码产品持有极端立场,理性与狂热交织。本文欲剖析这类现象,引领读者深入思考音响发烧友群体的行为逻辑及其背后的深层含义,激发读者广泛讨论。</p> <p class="ql-block">音响发烧友们对于音响元器件的追求,可谓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他们眼中,只有最贵的才是最好的,价格成为了衡量音质好坏的唯一标准。无论是音箱、功放还是线材,只要是价格高昂,便能引起他们的浓厚兴趣。这种“贵即是好”的观念,让他们不惜花费重金,甚至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比如,像麦景图(McIntosh)品牌中的一些老款功放电子管,其独特的橘红色玻璃管在点亮时散发的光芒,仿佛带着时光的韵味,让发烧友为之陶醉。还有RCA的一些老式电容,因其早期在音响设备上的广泛应用和出色的性能,成为了发烧友们穷追猛打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然而,在这份热爱背后,却也浮现出令人深思的景象:发烧友们不吝重金寻觅旧时名厂元器件,盲目崇拜推高了这类器件的价值。在当今一些二手音响市场上,一些标注着“限量版”“复古”字样的音响元器件,其价格往往被炒到了离谱的程度。就拿某知名品牌早期的某些特定型号电阻来说,原本其二手市场价可能仅为几元、十几元的,但在发烧友的追捧下,价格可以飙升到数十元甚至上百元。</p><p class="ql-block">因此,在当前技术迭代迅速的背景下,我们不得不审视早期零配件产品的品质问题。具体而言,诸如电阻等元件,其阻值稳定性欠佳,随时间推移则易发生波动,进而引发系统内部噪声的显著上升。另一方面,电容组件亦面临严峻挑战,由于早期采用的绝缘材料单一以纸质为主,性能欠佳,老化速率过快,直接导致电容的电化学性能急剧退化。<span style="font-size:18px;">即使是电子管也是有一定寿命周期的,过了这个周期的电子管性能也会大打折扣,音质也会变坏。</span>这些早已步入淘汰期的过时产品,其性能上的种种缺陷已不容忽视。</p><p class="ql-block">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当前仍有一些爱好者将其视为珍宝,将这些<span style="font-size:18px;">过时元器件用来代替处于正常</span>使用周期的元器件,这不就是本末倒置吗?其行为无异于拾人牙慧,不仅无法满足现代音响系统对高性能、高稳定性的严苛要求,还可能成为制约整机效能提升的瓶颈。从专业角度出发,我们应当坚决摒弃这种可笑又不讨好的做法,积极拥抱新技术,选用符合时代标准的优质零配件,以确保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与先进性。</p> <p class="ql-block">以上的一切之一切都是缘于价格,在音响发烧友的世界里,价格似乎成了衡量音质好坏的重要标准。这种极不正常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又反映了音响市场的现状——高端产品价格昂贵,且往往伴随着品牌溢价和技术专利。然而,将价格与音质直接等同起来,无疑是一种过于简化的思维方式。事实上,价格昂贵的音响设备并不一定适合每个人的听音需求和喜好。</p><p class="ql-block">除了价格之外,发烧友们还热衷于追随所谓“大佬”的言论。这些大佬可能是音响行业的“专家”、知名博主,或是资深发烧友,也可能是网络上的意见领袖。他们的言论,往往被发烧友们视为权威和指南,只要他们吹捧过某个品牌或型号,发烧友们便会趋之若鹜,争相购买。这种盲目跟风的行为,不仅忽略了个人听音偏好的差异,也忽视了音响产品的多样性。更重要的是,它让发烧友们失去了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成为了他人口中的“跟风者”。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每个人的听音偏好和经验都是独特的。大佬的言论,虽然可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并不能完全代表每个人的观点和听音感受。盲目追随大佬言论,可能会导致发烧友们忽略了自己的真实需求和喜好,从而陷入一种盲目追求之中。</p> <p class="ql-block">更为令人担忧的是,许多音响发烧友在追求音质的过程中,完全忽视了音响理论、音频理论,以及声学理论的学习。他们过分关注那些所谓细枝末节的问题,如线材的材质、接头的镀金厚度,甚至焊锡材质、焊点大小、形状等问题的纠结,却对音源质量、前置放大、后级功放和音箱等的各自的和总体失真量大小、频响曲线是否平直及其各类电声技术指标高低,乃至于听音房间的声学特性、<span style="font-size:18px;">B环听音曲线等等</span>关键特性指标和理论知之甚少。须知此类诸多方面因素的综合性能才能对一个产品作出正确地评价,才能起着根本性的指导作用。他们那种舍本逐末的做法,不仅无法让自己真正了解音响产品质量的本质,那种人云亦云的跟风操作,实际上已经无法让自己在实际使用中作出正确地听声评介,并根据这些评介对自己的设备做出正确地调整和优化了。</p> <p class="ql-block">音响发烧友们的这种极致追求和盲目崇拜,无疑地引起了我们对理性与盲目两个不同概念的深刻思考。在追求音质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把握理性与盲目的界限?是应该坚持自己的听音偏好和需求,还是盲目跟风追求所谓的“高端”和“流行”?是应该深入学习音响理论和音频知识,还是仅仅关注那些表面上的小枝节问题?</p><p class="ql-block">或许,真正的音响爱好者应该是一种理性的追求者。他们既不盲目崇拜价格高昂的产品,也不轻易受到他人蛊惑的影响。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听音需求和预算,选择适合自己的音响产品。同时,他们也会不断学习音响理论和音频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优化自己的音响系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音响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和美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请继续观看本篇文章续篇阅读</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c5p8ppl" target="_blank">极致追求下的盲目与偏执(二)</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