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赵孟頫《入城帖》、《尘事帖》

杨梅丽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一、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 赵孟頫(1254年-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元代著名书法家、画家、文学家。他生于吴兴(今浙江湖州),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一世孙。赵孟頫在元代初期曾任多种官职,晚年逐渐隐退。他的书法以楷书、行书和小楷著称,其书法风格圆转遒丽,被称为“赵体”。他与鲜于枢并称“鲜赵”,并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国画/宋/赵孟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二、《入城帖》</span></p><p class="ql-block"> 是赵孟頫晚年创作的一封信札。信中提到请中峰至东衡普度亡妻之事,署日期“四月十二日”,信中赵孟頫表达了对中峰和尚入山的支持和对字画应酬的厌烦。可以看出他晚年对世事的心境变化和对释家清净无为生活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三、《入城帖》释文:</span></p><p class="ql-block"> 中峰和上老师侍者 。 弟子赵孟頫和南拜上谨封 。</p><p class="ql-block">孟頫和南拜覆 中峰和上老师侍者:</p><p class="ql-block">孟頫千江入城 , 得诲帖 , 知杖锡以篮舆入山益深 , 闻之 , 甚为惊叹 , 顷时时有人持法语见过 , 每以人不识好恶 , 与从孟頫求书者无异 , 是与不是 , 必要满幅盈卷 , 问其所以 , 莫知好处安在 , 徒使人终日应酬 , 体疲眼暗 , 无荣可免 , 虽吾师道大语妙 , 不可以此为比 , 然其疲于应接 , 亦岂不然耶 。 和上既已入山 , 在孟頫辈便未有望见顶相之期 , 为之怅然 , 殆不容说 , 又先妻无恙时 , 曾有普度之愿 , 满拟和上一到东衡 , 为了此缘 , 今既不然 , 只得请千江主其事 , 若其它人 , 孟頫殊不委信 , 想和上亦已为然耶 , 闻有便 , 草草具覆 , 临纸不胜驰情之至 , 山深林密 , 地多阴湿 , 唯冀珍重珍重 , 不宣 。 弟子赵孟頫和南拜覆 。 四月十二日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四、《尘事帖》(纷纷尘事帖)</span></p><p class="ql-block">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信中提到为老妻忌辰作法事,此札即作于管夫人逝世即将一周年的延佑七年四月二十六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五、《尘事帖》释文:</span></p><p class="ql-block">中峰和上老师侍者。弟子赵孟頫和南谨封。</p><p class="ql-block">孟頫和南上覆 中峰和上老师侍者</p><p class="ql-block">孟頫纷纷尘事中,不得以时上状,惟极驰向,渐热,伏计道体安隐,五月十日,老妻祭辰,一如前议,命千江庵主主持了普度一事,只作一昼夜,日诵法华,夜施十灯十斛,兼三时宣礼法华忏法,区区不敢只屈尊重,敢乞慈悲,就山中默加观想,庶使无情有情及亡者俱获超度,孟頫拜德,岂有已哉,因幻住道者上山,谨附短状,余唯珍重珍重,不宣。大拙以中来侍,并冀道及下意。四月廿六日。弟子赵孟頫和南和南 中峰和上老师侍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