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州 • 中国自行车博物馆观展

博陵_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 河北霸州,中国自行车博物馆观展。馆内收藏不仅数量大,更以精品多为上乘。</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自行车作为一种无污染的轻型代步工具,自十八世纪末诞生,至今已有二百年的历史。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中国,自行车曾引领了几代国人的消费时尚,演绎了自行车行业历史上辉煌的篇章。自行车不仅见证了世界机械制造业的起步与发展,更承载着人们昔日的梦想与回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霸州自行车博物馆冠名问题的复函</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河北省人民政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你省《关于霸州自行车博物馆冠名中国自行车博物馆的请示》(冀政〔2009〕67号)收悉。经商有关部门并报国务院领导同志同意,现函复如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霸州自行车博物馆馆名可定为"霸州中国自行车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意大利艺术大师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年于15世纪就想像出"齿轮自行车 "。从达 · 芬奇的手稿来看,不能不认为这是个天才的设想。而这一"天才设想"如被人们及早认知,自行车的发明几乎可以一蹴而就。令人遗憾的是,在达.芬奇身后400年才发明自行车。而关于自行车的发明也是众说纷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国近代已有了关于原始自行车的记述。清康熙年间黄履庄所著:"清朝野史大观"一书中记有"所制双轮小车,一轮长3尺余,约可坐一人。不须推挽,能自行。行时,以手挽轴旁曲拐,则复行如初,随住随挽,日行80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根据这一记载,我们可以看出这时制出的车子已经与前面所述"小天使骑的那种车有了长足的进步。它不是用整块木头制成的车身,而是在车轮轴上加了'曲拐',用它可以调整车轮,从而能使车子'复行如初',保持一定的方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可以想像,这种车更接近于一百年后在欧洲出现的原始型自行车。</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意大利 1508 年建成的殿堂中,有一扇彩色玻璃窗,上面有一幅" 小天使云上行车图"。图中小天使所乘的一种木制两轮车就酷似被称为"自行车之父 "的德瑞斯所发明的原始自行车。也许德瑞斯正是从这些古车中汲取了灵感,从而制成了他的杰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德国的冯 . 德莱斯男爵(Baron Karl von Drais,1785-1851年)于1816年制造出了通过车把控制方向的木轮车 - "The Welking Machine"(走路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817年的一天,冯.德莱斯男爵骑着他的"TheWelking Machine"围着王室花园进行了表演。第二年,这种被称为"Draisine"的木轮车获得英国专利,并被视为自行车的始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冯 · 德莱斯男爵骑着"Draisine"在 4 小时通过的距离,在当时马车需要 15 个小时才能完成。遗憾的是这种"Draisine"虽然如此的迅捷,却没有厂商愿意生产并推广这种木轮车。直到1830年,法国政府为邮差配备了"Draisine",这次推动了它的普及,也促进了对其的进一步改进。</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840年英国的麦克米伦制造了一辆不用双脚蹬地的自行车。这种车具有现代自行车相类似的车把车身前部的横轴上,设有两个立杆其下端有脚踏板当用脚踏动踏板时,踏板就会带动车轮转动,这种车在开始骑行时要先借助外力,以获得一定的速度,使骑行平稳,而后双脚分别在踏板上开始骑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约在1872年开始出现了"普通型自行车"。它的前轮约有半人多高,座位也有半人高。这种车速虽然比较快,但上下车却很麻烦,必须找一个停靠点;车把中没有滚珠轴承,转动起来很不方便,两脚的蹬踏,也妨碍了前轮用来保持平衡的作用。它还没有闸,所以,当快速行驶时,要以很大力气刹住车轮才能停车。有时前轮碰上障碍,还会立即翻倒。尽管这种车需要很大的技巧和体力才能驾驶,但它以新奇的结构和轻快、省力的特点受到人们欢迎。于是人们根据拉丁文的"快"和"步行人"两个字的意思,给这种车取名为"BICYCLE"即我们所谓的自行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883年,英国机械师杰姆斯·斯泰利和苏通合作制造了一辆两轮自行车,并把它命名为"徘徊者号"。这种自行车已经和现代的自行车非常相似,它有一个笔直的、用扁钢制造的前叉的低矮车梁,更重要的是它采用了链轮和车链,把脚蹬的力矩传到后轮上去,这样就彻底地解决了在脚蹬直接驱动前轮时对自行车稳定行驶的影响。后轮上的小链轮装设了棘轮机构,前轮上装设了车闸,这都大大的增加车子的安全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杰姆斯·斯泰利不但改进了自行车的很多重要结构,他还设计和制造了生产自行车的专用机床。他生产的"金刚石牌"自行车,远销到美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以后他还设计和生产了低梁的女式自行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由于他对英国的自行车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英国人尊称他为"自行车之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896年,Raleigh 自行车公司年产量达30000辆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法国标致公司于 1882 年制造第一辆自行车——依靠骑车人直接蹬前轮驱动,保持着前轮大后轮小的原始车型。等到链条传动技术发明后(1886年),该公司开始批量生产自行车。1896年,最大的自行车厂﹣-Raleigh 自行车公司年产量达30000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英国白金人自行车:当年生产的100辆车中世上仅存的一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汉、二手、三凤头”:汉堡牌、手牌(金手、银手、锤手)、凤头牌。</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自行车牌照(车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错位形车把,无说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奔驰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无说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异形车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霸州博物馆内景(自行车博物馆是霸州博物馆的组成部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国的自行车工业始于 1917 年,当时是以生产零部件为主,兼以整车装配和维修,工艺技术极其落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到 1949年时我国的产量为 1.55 万辆,品种只有 28 寸和 26寸两种规格,并且产品的质量很差。建国后经过多次技术改造和生产重组与新品牌投产,尤其到改革开放以后的引进外资,引入吸收先进管理与技术,形成了原材料的改制,零部件的专业化生产,与整车的配套的完整生产体系,生产能力与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1958 年产量为 100 万辆;1968 年产量达到200万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车轮状顶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总述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四十年来累计生产自行车4.1亿辆,品种由原来单一的普通车发展到载重车、普通车、轻便车、运动车、赛车和特种车等六大系列二千多个花色品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全行业职工在党的路线、方针指引下,充分发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长期坚持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依靠技术进步,大大改变生产技术面貌,发展了生产力。支援了工农业生产,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868年自行车初现上海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据《上海新报》1868年11月24日记载:"兹见上海地方有自行车几辆,乃一人坐于车上,一轮在前,一轮在后人用两脚尖点地,引轮而走。又一种,人如踏动天平,亦系前后轮,转动如飞,人可省力走路。不独一人见之相见者多矣。"当时自行车数量极少,寥寥不过几辆,而骑行者也都是金发碧眼的洋人。</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溥仪骑用的自行车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末代皇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写到:"后来我学会了骑自行车,下令把宫门的门槛一律锯掉.这样出入无阻地到处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溥仪的第一辆自行车是他在 16 岁时,于 1922 年 12 月 1 日与皇后婉容举行"大婚典礼"期间,由他的英文课伴读薄佳赠送的结婚礼物。正值贪玩年龄的溥仪没几天功夫就学会了骑自行车。之后溥仪还命人买了许多自行车,有英国的三枪牌、法国的雁牌、德国的蓝牌等不下 20 多辆,都存放在御花园内的绛雪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溥仪备了这么多自行车,也不仅是供自己骑,他还让皇后婉容、婉容之弟润麒、自己的妹妹们以及年少的伴读们都来陪他骑车。可见当时的故宫中,在溥仪的倡导下,骑自行车一度成为"时尚运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据1993 年的统计,被锯掉的门槛有 30 多处。其中储秀宫的东大门"大成右门"。门槛有一端被 锯开半截,尚未锯透即行停止,至今还原样保留着。</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897年,上海租界内接连发生两个爆炸性的新闻事件,首先是公共租界为庆贺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登基60周年在赛马场举办的一次自行车比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其次是3名英国人骑自行车环游地球来到中国。抵上海时,寓沪外国人骑车几百辆蜂拥出城迎接,一时蔚为壮观,华人观者如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时自行车全赖西方重资舶来,是稀罕时髦之物,主要消费对象是绅商等社会上层人士,还没有普及中国的迹象和条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同治十三年(1874年),法国人米拉从日本运来人力车输入上海,这种车称为"东洋车",因其是黄颜色故又叫"黄包车",成为代步工具。老舍先生笔下的《骆驼祥子》将黄包车夫已写的活灵活现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光绪年间自行车已经逐步进入中国市场,此时中国还没有制造自行车的工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一个给"自行车"命名的人——中国第一代外交官张德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自行车第一次见于报端的是《上海新报》(1868 年11月24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最有名的自行车爱好者——末代皇帝溥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中国第一家自行车商行——同昌车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最早的国产自行车——红马、白马牌自行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老上海最大的自行车厂——昌和制造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旧中国最大的自行车商行——得利车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一个自行车业同业公会——上海脚踏车贩制同业公会(1931年1 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中国最早的自行车运动,是在 1915 年上海虹口娱乐场(今鲁迅公园)举行第二届远东运动会上的自行车比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解放战争期间上海人口猛增,至 1949年已达545.5万人,大量移民成为自行车销售的新增市场,自行车也随之大量增加。根据上海市公用局的统计,1946 年上海有自行车108226 辆,1947年有191907辆。一年内上海就净增自行车83681辆,人均自行车占有量已达 25人一辆 (1947年)。在巨大的市场空间刺激下,上海自行车厂家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骑车的人数不断增加, 骑车人的身份也变得多种多 样,有上班的城市白领,有上学的学生,有执行任务的巡逻警察,还有满街游逛的送报员和邮递员。自行车此时早已不再是什么可以值得炫耀的玩意, 而是普通居民的出行代步工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扛着一辆车骑车。单手握车把,另一只手带另一辆车骑行是技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小孩掏腿儿骑车带人。骑车驮大量编制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骑车牵驴不新鲜,农村骑车不下车拾糞直接甩车后粪筐内是技术。</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修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倒骑驴”三轮车——物在前,人在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四大名牌:天津飞鸽、红旗;上海永久、凤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天津自行车厂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它的前身是日本人于1936年建立的),恢复生产后仍然生产"中字"牌自行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50年4月,为彻底改变中国自行车落后面貌,天津自行车厂开展了"造新中国一代坚固、耐用、美观、轻快的自行车"活动。经过反复试验,对加工工艺和工装设备做了较大改进。于1950年7月5日,造出了10辆样品车。经过严格技术鉴定、性能试验和质量检验,新车性能质量远远超过了"中字"牌自行车。为了表达对世界和平的向往和热爱,比拟它结实、轻快、漂亮的特点,工人们亲切地称它为"飞鸽"。经报上级批准,将这种车正式命名为"飞鸽"牌,从此新中国第一个全部国产化的名牌自行车诞生了。1951 年1月正式淘汰了"中字"牌自行车,与此同时"飞鸽"牌自行车成批地投放市场。当年共生产出"飞鸽"牌自行车11417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可以说,天津自行车产业是中国民族工业的标志,是天津轻工业发展的缩影,为中国自行车产业的起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58年,天津自行车车架厂、前叉厂并入地方国营天津自行车厂,成为公私合营天津市自行车厂,生产"双喜"牌自行车。1962年该厂又与第六车俱厂合并,成为天津市公私合营第二自行车厂。1966 年,又改名为天津市红旗自行车厂,产品商标也改为"红旗"牌。1965年该厂职工增至1,627 人,年产量达到166,333辆。</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0年秋,上海永久的前身﹣﹣昌和制作所在上海东北角的唐山路开业了。这是上海第一家自行车生产厂。牌号"铁锚牌",年产自行车3000辆左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9年底,永久牌自行车诞生了,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上海永久也翻开了历史的新篇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新商标暂定名为"熊球"牌。最后决定采用"熊球"的谐音"永久",作为产品名称,这是永久牌自行车的第一个商标。1962年5月为了更符合载重的性能要求,考虑到载重车骑行安全和自行车维修的便利,增加了保险叉和工具袋两个部件。一经问世便与农民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也被他们亲昵的称之为"不吃草的小毛驴"。这款车堪称永久为载重型自行车的开山之作,在世界自行车行业中也是独一无二的经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到1952年,永久牌自行车年产已达到28767辆,占全国自行车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成为新中国自行车行业中一颗最耀眼的"明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56年末,标定车正式在上海永久大批量投产。中国第一辆标定型自行车的问世,为自行车零部件的互换和通用创造了条件,同时也标志着我国自行车工业开始走上了一条自行设计、自行制造的道路。它开创了中国自行车行业的先河,铸就了中国自行车工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正是这种"敢为天下先"的创新豪气,促使着永久人一次又一次在中国自行车行业书写新的辉煌!</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58年,上海267家小厂合并,组建成了上海自行车三厂,晓的自行车名牌,一时供不应求。也就是凤凰自行车厂的前身。几年之后,"凤凰"牌成了家喻户晓的自行车名牌,一时供不应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93年,凤凰自行车公司整体改制成为股份有限公司,同年在境内公开发行 A、B 股 ,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这一年,"凤凰"的年生产量跃过了500万辆大关,达到523 万辆,同时公司实行"一业为主,多元经营"的经营战略,前景一片大好。</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c4a0fns" target="_blank"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b>霸州博物馆观展</b></a></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