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的国门

安存代

<p class="ql-block">东兴国门景区,坐落于东兴市西南,依傍北仑河,恰处中越边界,占地70.6公顷。此地于2019年11月荣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精心规划为三大核心区域:中越人民友谊公园、口岸步行街与陈济棠纪念馆。这三大区域各具特色又相辅相成,共同描绘出一幅充满边关风情的画卷。主要景点包括东兴口岸、大清国五号界碑、胡志明亭、中越友谊大桥、中越人民友谊公园、观音寺、陈济棠公馆及意景园水世界乐园等。东兴国门景区不仅是一处旅游胜地,更集边关商贸、边境风光游览与边关休闲度假于一体,作为广西首个以口岸文化为主题的景区,它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多元化的旅游体验,成为连接中越友谊的桥梁,让游客深刻感受跨越国界的深厚情谊与独特风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胡志明亭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中越友谊源远流长。1960年2月19日下午,越南劳动党主席胡志明,年逾古稀,率二十多人从越南边境来到东兴友谊桥头小憩。随后,他携礼物前往桥头的公社幼儿园慰问中国儿童。胡志明是唯一到访东兴的外国最高领导人,他的友好访问加深了东兴与芒街的政治经济往来,推动了中越友好合作的发展。为纪念胡志明的东兴之行,缅怀他对中越友谊的贡献,人们在此建亭,名为“胡志明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侨批与东兴汇路</b></p><p class="ql-block">侨批,特指海外华侨寄回家乡的家书与汇款合一的信件,又称“番批”“银信”“批信”,主要分布于广东、福建、海南等地,上海与广西亦有部分业务。广东潮汕与福建南部地区方言称信为“批”。侨批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达到鼎盛,已有150多年历史。</p><p class="ql-block">1941年冬,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香港与东南亚半岛相继沦陷,致使中国广东、福建与东南亚的海上侨汇线路中断。1942年春至1945年秋,广东潮汕与东兴侨批业者以越南芒街为突破口,以中国东兴为枢纽,综合运用金融、邮政与交通等职能机构,将东南亚的侨汇经东兴沿广西、广东内陆秘密转至广东潮汕与福建南部,拯救了百余万在战乱中挣扎的侨眷,为当时被誉为“小香港”的东兴注入了活力。这条蜿蜒曲折的生命线即历史上著名的“东兴汇路”。抗战时期,东兴作为中国沿海唯一对外开放的口岸,不仅运送了大量侨批,还将友好国家与海外爱国侨胞捐献的抗战物资及商品源源不断地运至国内,有力支援了中国的抗日战争。</p><p class="ql-block">2013年,由广东、福建17万份侨批组成的中国侨批档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国际咨询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东兴汇路”作为中国侨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东兴市海上丝绸之路与支援抗日救国历史的重要见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