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6日,在南通博物苑完成充实的文化探秘后,我迫不及待地继续探索这座城市的风土人情,沿着医校巷、濠湖边前行,每一处景点都如同独特画卷,徐徐展开南通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离开博物苑,我率先踏入医校巷。它因毗邻南通大学医学院得名,虽不长,却满是浓郁人文气息。这里没有车水马龙的喧嚣,只有偶尔路过的居民,带着老南通人特有的闲适自在。古朴的老胡同、旧色的屋檐、斑驳的墙面,静静诉说着往昔岁月。风格各异的小店散落其中,有香气醇厚的咖啡店,有摆满精致手工艺品的手工铺,还有售卖潮流服饰的潮店,历史与现代在此碰撞交融,生活与艺术完美结合,瞬间唤醒人们心中沉睡的文艺之心。漫步其间,仿佛走进充满故事的世界,奇妙地感受着老南通的烟火气与年轻人喜爱的文艺氛围相互交织。</p> <p class="ql-block">沿着医校巷前行,便来到了濠湖边的张謇故居。这座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的宅院,庄重古朴,静静矗立在繁华之中,宛如一位沉默的老者,见证着近代中国最富传奇色彩的实业家张謇的一生。推开厚重木门,时光仿若倒流。正厅“师山草堂”四个大字苍劲有力,那是张謇中举时的题匾,承载着他年少时的努力与梦想。走进书房,一张红木书桌、一盏铜制油灯、几摞线装书,简单陈设勾勒出一个勤奋苦读的少年形象。1885年,32岁的张謇就在这里埋头苦读,最终高中状元,成为南通历史上第一位状元。然而,张謇并未满足于功名利禄,甲午战争的炮火惊醒了这位心怀天下的士大夫,他毅然放弃仕途,投身实业,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开辟道路。故居的陈列室里,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记录着大生纱厂的创建历程。</p> <p class="ql-block">从1895年开始,张謇先后创办了20多家企业,涉足纺织、面粉、机械等多个领域,不仅将南通建成了“中国近代第一城”,更开创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先河。后院的“教育馆”则陈列着张謇创办的370多所学校的史料,从幼儿园到大学,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他构建了完整的教育体系,“父教育母实业”的理念至今仍深深影响着这座城市。漫步在故居的回廊,触摸着斑驳的墙壁,似乎能真切感受到张謇当年的壮志豪情与心跳。</p> <p class="ql-block">从张謇故居出来,不远处就是沈绣博物馆。这座博物馆是在张謇先生创办的南通女红传习所旧址基础上成立的,是为纪念中国近代刺绣艺术大师沈寿而建。二层青砖黛瓦的红楼建筑,散发着浓浓的历史韵味,这里是我国第一所培养刺绣人才的专门学校,见证了沈绣的传承与发展。</p> <p class="ql-block">沈绣又名仿真绣、美术绣,是在苏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刺绣艺术,代表着传统苏绣的最高水平 。在绣艺上,沈寿独创了仿真绣,首用旋针来表现人物的肌理,运用丰富多彩的丝线调和色调,展示绣线的自然光泽,使沈绣作品色彩柔和自然、透气逼真、栩栩如生,2008年被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走进馆内,一幅幅精美的沈绣作品映入眼帘,无论是细腻逼真的人物肖像,还是生动鲜活的花鸟鱼虫,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着绣工们的心血与智慧,让人不禁为这门精湛的传统技艺赞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继续沿着濠湖前行,便来到了怡园半岛。这里四面环水,树木葱茏,空气里弥漫着清新的气息,清爽怡人,仿佛是喧嚣城市中的一片世外桃源。半岛上的建筑风格独特,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漫步在半岛上,欣赏着濠湖的美丽风光,波光粼粼的湖面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偶尔有几只水鸟从湖面掠过,泛起一圈圈涟漪。岸边的垂柳依依,随风摇曳,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故事。在这里,不仅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还能体会到南通这座城市独特的水乡韵味。</p> <p class="ql-block">从南通博物苑到医校巷、张謇故居、沈绣博物馆、怡园半岛。我仿佛穿越时空,深入探寻了南通的历史文化,领略了这座城市独特的风土人情,每一处都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让我对南通这座城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热爱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