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法兴寺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东南慈林镇崔庄翠云山上,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的后凉神鼎元年(公元401年),初名慈林寺,后历经多次更名与修葺,最终在北宋治平年间(公元1064—1067年)定名为法兴寺,寓意佛法兴盛。 </p><p class="ql-block">1. 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创建与更名:法兴寺最初名为慈林寺,唐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更名为广德寺,北宋治平年间改为现名。</p><p class="ql-block">搬迁历史:原址位于长子县慈林山坳,因煤矿采空导致地基沉降,于1984年迁至现址翠云山,1996年完成复建。</p> <p class="ql-block">2.建筑布局与特色</p><p class="ql-block">布局:法兴寺坐北朝南,平面布局具有唐代特征,中轴线依次布列山门、舍利塔、圆觉殿和菩萨殿,两侧为关公殿、伽蓝殿和碑廊。</p><p class="ql-block">三绝:寺内以“三绝”闻名,包括唐代石舍利塔、唐代燃灯塔和宋代十二圆觉塑像。其中,宋代彩塑被誉为“宋塑之冠”。</p><p class="ql-block">3. 文物与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碑刻:现存自唐迄清碑刻17通,记载了寺史沿革和建制情况。</p><p class="ql-block">建筑与雕塑:唐代石舍利塔是国内孤例,燃灯塔保存完整、结构精巧,宋代彩塑展现了高超的艺术水平。</p> <p class="ql-block">4. 保护与地位</p><p class="ql-block">保护级别: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文化意义:法兴寺不仅是佛教圣地,也是研究唐代建筑、雕塑和宗教文化的重要场所。</p><p class="ql-block">5. 旅游信息</p><p class="ql-block">开放时间:全年09:00-17:30。</p><p class="ql-block">门票:15元。</p><p class="ql-block">最佳旅游时间:5月至10月。</p><p class="ql-block">总结:法兴寺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古刹,其建筑、雕塑和文物具有极高的艺术与研究价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