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4月6日,晨光透过窗帘缝隙落在书桌上,日历上的数字提醒我又与这世界重逢一载。作为医生、运动爱好者,我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想用文字记录下生命的韧性与热爱。</p> <p class="ql-block"> 作为持柳叶刀与死神谈判的人,我比常人更懂得生命刻度的精确性。这样的时刻总让我想起手术室的无影灯,那些被照亮的不仅是器官的纹理,更是人性最本真的微光。医学教科书永远在更新版本,但生命馈赠的启示录永远超前两个章节。</p> <p class="ql-block"> 每周一的羽毛球馆是我的精神CT室。当杀球划出四十五度角的抛物线,恍惚看见二十八岁那年第一次主刀时的持针手势。</p><p class="ql-block"> 水面下的世界则更为诚实:二十五米泳道里的换气节奏,与心肺复苏时的按压频率形成奇妙的和弦。运动服口袋里的听诊器常与护腕相碰,金属的冷与织物的暖,恰似这个职业的AB面。</p> <p class="ql-block"> 那天早上在查房,护士站电子屏跳动的数字与生日蜡烛的数目形成某种神秘对应。我清点白大褂左兜里的物品:老花镜、润喉糖、女儿手绘的祝福卡片,从她四岁开始,一直放在我白大褂的左上口袋里。窗台上那盆薄荷在消毒液蒸腾的空气里倔强生长,叶片舒展的弧度像极了手术切口完美愈合的曲线。</p> <p class="ql-block"> 黄昏时分特意绕道科室。病房顶的电子挂钟与我的心跳共振成独特的生日进行曲。</p><p class="ql-block"> 夜色中的游泳馆波光粼粼,当身体划开水面,忽然读懂时间真正的质地——不是沙漏里坠落的颗粒,而是永不停歇的潮汐,带着消毒水与氯气的混合气息,漫过年轮的沟壑,在第N个四月里结晶成盐。</p> <p class="ql-block">医者仁心:在经验与天真的平衡中前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医三十余载,我见过生命的脆弱与奇迹。正如作家余华所言:“经验太多,天真太少”——我们常被过往的医学经验束缚,却也在与患者的每一次对话中重拾初心。记得去年接诊的一位肺癌患者,他坚持游泳锻炼延缓病情的故事,让我重新思考:医学不仅是技术,更是与生命共舞的诗篇。</p> <p class="ql-block"> 运动启示:游泳教会我呼吸的节奏,羽毛球让我懂得团队协作,这些看似简单的运动哲学,恰是医者应对复杂病例的良方。</p> <p class="ql-block">年龄的刻度与生命的宽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个年龄,有人视之为衰老的起点,而我更愿将其视为智慧的沉淀。伊能静在57岁生日时写道:“年龄是数字,心灵的成长才是生命的刻度。”的确,当同龄人开始担忧退休生活时,我却在羽毛球场上与年轻人挥拍竞技,在泳池中感受水流过身体的轻盈。这种“不服老”的劲头,源自对生命力的敬畏——正如我常对患者说的:“健康不是年龄的恩赐,而是自律的奖赏。”</p> <p class="ql-block">运动场上的生命哲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羽毛球:每一次扣杀都是与自我的较量。当球网那端的对手拼尽全力时,我忽然明白:医学的终极目标,不正是与死神争夺每一分生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游泳:水中的漂浮感让我领悟“无为而治”的深意。正如《免疫》一书所言:“真正的健康,是身体与自然的和谐共生。”</p> <p class="ql-block">未来的期许:永葆热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站在经年的门槛回望,我庆幸自己仍保有对世界的好奇心。余华说:“真诚地活着,是一种坚持,也是一种幸运。”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用手术刀与文字传递希望:前者守护生命,后者温暖心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愿新的一岁,我仍能在运动场上纵情挥洒,于诊室中倾听生命的律动,像多年前那个初出茅庐的医学生般,永远对世界骄傲地说:“我准备好了。”</p>